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对泰勒原理进行评价一: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泰勒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于1934年出版《成绩测验的编制》,1949年出版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之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其课程原理的基本内容包含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1、确定教育目标: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选择教育经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组织教育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泰勒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目标模式,即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二:对泰勒原理的评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为采用的课程研究的范式是“泰勒原理”的突出贡献,“‘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正如瑞典学者胡森所评论的:“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就不能全面的探讨课程问题。”一方面,“泰勒原理”为人们研究课程,进行课程开发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模式,为人们进行课程开发指出了一条明路,让我们可以按照这简洁明了的四个步骤进行课程开发,同时“泰勒原理”也为人们进行课程开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使人们能在“泰勒原理”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例如斯滕豪斯在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于1975年出版了《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一书,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针对目标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文化分析”理论,被称为情景模式。另一方面,“泰勒原理”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性的模式,这种预设的、决定主义的课程模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遏制课程开发中的创造性;忽视不同学校实践的特殊性;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在课程开发和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工具化的知识观与社会效用标准观,使课程扮演着社会适应及社会控制的手段之角色,而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改造及重建缺乏责任意识及使命感。对待泰勒原理,我们必须全面的看待,分析其中的利弊,并扬长避短,为我国的新课改提供良好的范例。
本文标题:对泰勒原理的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0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