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山东省2019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 教材基础实验(pdf) 鲁教版
书书书专题六 教材基础实验类型1 单一考查1.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1题图A.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为红色B.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该实验说明氨水显碱性D.若用紫色石蕊溶液替换无色酚酞溶液,不能得到相应的结论【答案】D2.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5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15mL,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磷燃烧时产生白雾B.实验过程中气球始终是瘪的C.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D.此实验可很好地解决五氧化二磷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答案】D 【解析】白磷燃烧时产生的是白烟,而不是白雾,A错误;白磷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膨胀,气球胀大,反应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锥形瓶中压强减小,一段时间后气球又变瘪,B错误;锥形瓶中的氧气约占锥形瓶中空气体积50mL的15,即为10mL,进入锥形瓶中的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所以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5mL水,C错误;气球可用于调节因为温度升高而引起的压强变化,且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无法逸出,可以防止污染空气,D正确。3.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3题图A.甲中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B.乙中可观察到a端铜丝表面变黑C.甲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D.甲、乙两个实验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D 【解析】甲中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粉末中,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A、C正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可观察到a端铜丝表面变黑,B正确;乙实验可观察到a端下沉,b端升高,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错误。4.如图装置是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4题图A.该反应只能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反应后有二氧化碳生成D.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节约药品、资源,不污染环境【答案】A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能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但尾气能燃烧还能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A错误;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该实验中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以证明反应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C正确;该实验装置简单、废物利用可以节约药品、资源,不污染环境,D正确。5.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第5题图(1)仪器a的名称是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答案】(1)烧杯 (2)将产生的P2O5收集于烧杯中,不会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为了验证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H)>铜,将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打磨后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前需对金属样品进行打磨的原因是 。(2)有气泡产生的试管为 (选填实验序号,任写一个,下同),金属与盐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3)下列实验组合能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⑥ B.②③⑦ C.④⑥ D.④⑦(4)以上实验说明铁能与某些酸溶液、盐溶液反应,请写出一个铁能与其他类别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6题图【答案】(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或污物 (2)①(或③) ④(或⑦) (3)C (4)3Fe+2O2点燃Fe3O4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第7题图探究一:向图①中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并测定pH变化绘制曲线如图⑤。(1)图①中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2)图⑤中表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填字母),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思路1: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探究二:向图②稀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向图③稀盐酸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碳酸钠溶液如图④。(1)图②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设计图②实验的目的是 。思路2:通过 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答案】探究一:(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c d=c>b 探究二:(1)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2)作对比 思路2:证明反应物的消失【解析】探究一:(1)图①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实验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由于酸碱中和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所以图⑤中点c表示恰好完全反应。b、c、d三点,在b点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此时生成了氯化钠,随着稀盐酸的继续加入,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加,到c点时完全反应,氯化钠质量达到最大,随后由于无氢氧化钠,继续加入稀盐酸不再生成氯化钠,即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d=c>b。探究二:该实验设计的本意是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气体,而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加入碳酸钠溶液却无气体产生,说明此时已无稀盐酸,即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1)图②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是有气泡产生。(2)设计图②实验的目的是作对比,对比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和不加氢氧化钠两种情况下加入碳酸钠的现象差别,从而得到结论。思路2是通过证明反应物的消失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类型2 组合考查8.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第8题图(1)甲实验能区分硬水和软水,除了要控制水样的量相等外,还要控制 相等。(2)如图乙是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集气瓶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3)丙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答案】(1)加入肥皂水的量 (2)S+O2点燃SO2 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较多固体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9.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第9题图(1)图①实验中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2)图②实验用来验证酸的某些化学性质,实验中可观察到 。(3)图③实验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将图④实验所得液体静置,说明乙醇能溶于水的现象是 。【答案】(1)与水接触 (2)有白色沉淀产生 (3)搅拌,加快散热(合理即可) (4)液体红色均匀,不分层10.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第10题图(1)图甲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图乙所示实验可验证:酒精灯的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的温度最高。(3)图丙是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反应中的作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 ,证明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 作用。【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外焰 (3)带火星的木条加入二氧化锰前不复燃,加入后复燃 催化1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第11题图(1)图甲为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及有关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则c点时溶液的颜色为 ,b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2)图乙为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为配制3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 g。【答案】(1)红色 氯化钠(或NaCl) (2)2H2O2MnO22H2O+O2↑ 液封(或节约药品及液封) 501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第12题图(1)甲实验进行精盐提纯实验时过滤的目的是 。(2)乙实验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时,除了要检验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现相同外,还要控制 相同。(3)丙实验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测得结果与实验值相比 (选择“偏大”、“偏小”或“相等”)。(4)丁实验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流水雾出现,则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答案】(1)除去粗盐中难容性杂质 (2)饱和澄清石灰水的体积 (3)偏大 (4)碳、氢(或C、H)13.学习了CO2的相关知识之后,小明对CO2的性质进行三个实验。第13题图(1)如图一,探究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①将试剂瓶加满 (填“蒸馏水”或“干净雨水”),恰好200mL,塞紧橡皮塞。②用针筒抽取200mLCO2。③连接装置,缓慢推动活动塞,将CO2注入瓶内。④当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mL时,红色油柱开始向右移动。则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CO2。(2)如图二,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选 装置易成功。(3)如图三,验证CO2能否与NaOH、Ca(OH)2反应。①关闭K1,打开K2,缓缓通入600mLCO2。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打开K1,打开K2,继续通入CO2,丁容器中出现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可推断CO2 。A.一定能与NaOH反应B.可能与NaOH反应C.一定能与Ca(OH)2反应D.可能与Ca(OH)2反应【答案】(1)①蒸馏水 ④0.6 (2)乙 (3)②AC类型3 实验方案的评价1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收集氢气B.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D.向左推动针筒活塞可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C1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1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蜡烛中含有氧元素B.比较FeCl3和CuSO4的催化效果C.比较黄铜片与铜片的硬度D.比较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答案】A【解析】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参与,当燃烧后干冷烧杯中出现水雾,说明蜡烛中有氢元素,不能说明是否有氧元素,A不能达到目的。17.下列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将活性炭放于硬水中降低水的硬度B.将适量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C.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不溶物D.将适量小苏打加入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钠溶液中除去硫酸【答案】A18.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溶液变红CO2能与石蕊反应B往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有气泡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C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离子D把质量相同的镁条与锌粒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中镁条与盐酸产生气体更快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答案】B 【解析】A该实验中,由于CO2溶于水,会使塑料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使塑料瓶变瘪。又因为CO2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显弱酸性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B√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本文标题:山东省2019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 教材基础实验(pdf) 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7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