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2A(g)+B(s)3C(g)+5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5mol/(L·s)B.υ(B)=0.3mol/(L·s)C.υ(C)=0.8mol/(L·s)D.υ(D)=1mol/(L·s)【答案】C【解析】【详解】都转化为A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g)+B(s)3C(g)+5D(g),A.υ(A)=0.5mol/(L·s);B.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产物浓度的增加表示,但B为固体,固体不存在浓度,也在不存在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不能表示反应速率;C.υ(C)=0.8mol/(L·s),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A)=23υ(C)=23×0.8mol/(L·s)=0.53mol/(L·s);D.υ(D)=1mol/(L·s),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B)=25υ(D)=25×1mol/(L·s)=0.4mol/(L·s);所以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C。故选C。【点睛】比较反应速率常用的两种方法:①归一法:将同一反应中的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再比较大小;②比值法:用各物质的量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2.关于电解质强弱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ABCD强电解质NaClH2SO4CaCO3HNO3弱电解质HFBaSO4HClOCH3COOH非电解质Cl2CO2C2H5OHH2O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NaCl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所以NaCl是强电解质;HF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属于弱电解质;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氯气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H2SO4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所以H2SO4是强电解质;溶于水的硫酸钡能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强电解质;CO2自身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溶于水的CaCO3能完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HClO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属于弱电解质;纯乙醇和乙醇的水溶液都不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D.HNO3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所以HNO3是强电解质;醋酸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属于弱电解质;水为弱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点睛】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和活泼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弱酸、弱碱、少部分盐和水;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主要包括非金属氧化物、一些氢化物和有机物等,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从而使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但不会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A、B错;C正确;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而增大反应速率,D错。4.在25℃和1.01×105Pa时,2N2O5(g)4NO2(g)+O2(g)△H=+56.7kJ/mol,能自发进行的合理解释是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反应D.是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A.吸热反应△H>0,△S>0,高温△H-T△S可能大于0,为非自发反应,故A不选;B.本反应△H>0,是吸热反应,故B不选;C.本反应是熵增加的反应,△H>0,高温△H-T△S可能大于0,为非自发反应,故C不选;D.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S>0,△H>0,△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故D选。故选D。5.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pH=7的溶液B.c(H+)=c(OH-)=10-6mol/L溶液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D.等体积等浓度的酸与碱反应后的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pH=6时溶液呈中性,当pH=7时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B.c(H+)=c(OH-)=10-6mol/L溶液,溶液的pH=6,溶液一定呈中性,故B正确;C.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常温下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D.等体积等浓度的酸与碱反应后的溶液,若是强酸强碱反应,溶液呈中性,若是强酸弱碱反应,溶液呈酸性,若是弱酸强碱反应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故选B。6.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C.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答案】C【解析】A.存在平衡2NO2(g)⇌N2O4(g),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浓度增大,平衡体系颜色变深,该反应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反应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又降低,颜色又变浅,由于移动的密度目的是减弱变化,而不是消除,故颜色仍不原来的颜色深,所以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B.存在平衡2SO2+O2(g)⇌2SO3(g),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有利于合成SO3,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选;C.存在平衡H2+I2(g)⇌2HI(g),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碘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选;D.对氯水中的次氯酸受光照射会分解,次氯酸浓度减小,使得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向右移动,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点评】本题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且是否发生平衡的移动.7.在100mL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0.05mol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性变化不大的是()A.0.5mol/L的HClB.0.5mol/L的CH3COOHC.蒸馏水D.0.5mol/L的氨水【答案】A【解析】A.盐酸是强酸,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是强电解质,所以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A选;B.醋酸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中的溶质由弱电解质变成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故B不选;C.水是弱电解质且水的电离程度很小,所以水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很小,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C不选;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向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导电能力增大,故D不选;故选A。点睛:溶液的导电能力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如溶液的导电性变化不大,则离子浓度变化不大。8.一定条件下,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υ(正、A2)=2υ(逆、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的B2D.混合气体密度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υ(正、A2)不是正反应速率,υ(逆、AB)表示逆反应速率,但不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2υ(正、A2)=υ(逆、AB),所以不能用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是不变的,所以压强始终是不变的,不能用压强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的B2,反应速率方向是相反,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用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根据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是不变的,所以不能用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可概括为“一等五不变”:“一等”即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五不变”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其意义是指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9.用蒸馏水稀释0.1mol/L的CH3COOH溶液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A.c(CH3COOH)B.c(H+)C.c(CH3COO-)D.c(OH-)【答案】D【解析】【详解】A.CH3COOH是弱电解质,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CH3COOHH++CH3COO-,加蒸馏水稀释可促进其电离,则c(CH3COOH)减小,故A错误;B.CH3COOH是弱电解质,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CH3COOHH++CH3COO-,加蒸馏水稀释可促进其电离,则n(H+)增大,但是H+物质的量的增大程度远小于溶液体积的增大程度,所以c(H+)减小,故B错误;C.CH3COOH是弱电解质,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CH3COOHH++CH3COO-,加蒸馏水稀释可促进其电离,则nc(CH3COO-)增大,但是CH3COO-物质的量的增大程度远小于溶液体积的增大程度,所以c(CH3COO-)减小,故C错误;D.由B可知,c(H+)减小,由于Kw=c(H+)c(OH-)为定值,所以c(OH-)保持增大趋势,故D正确。故选D。10.反应2A(g)2B(g)+C(g);△H>0,达平衡时,要使υ(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压B.减压C.升温D.降温【答案】D【解析】【详解】A.加压,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A)增大,但v(正)增大,故A错误;B.减压,v(正)降低,但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A)降低,故B错误;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A)增大,同时v(正)增大,故C错误;D.降低温度,v(正)降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A)增大,故D正确。故选D。11.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B.NaC.D.NaOH【答案】C【解析】【详解】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OH-。A.氯化氢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使水的电离向左移动,所以能抑制水的电离,故A错误;B.向水中加入钠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水的电离向左移动,所以能抑制水的电离,故B错误;C.此结构示意图代表的是Cl-,是强酸阴离子,不能水解,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故C正确;D.氢氧化钠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水的电离向左移动,所以能抑制水的电离,故D错误。故选C。12.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Fe3+、SO42-、Cl-B.CO32-、PO43-、K+、Na+C.HPO42-、Na+、HSO3-、K+D.Na+、SO42-、NO3-、Cl-【答案】C【解析】【详解】25°C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为酸或碱溶液;A.因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Fe3+,但在酸溶液中不反应能共存,故A错误;B.因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O32-、PO43-,碱溶液中不反应能共存,故B错误;C.HPO42-、HS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一定不能共存,故C正确;D.因酸或碱溶液中Na+、SO42-、NO3-、Cl-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2)能生成微
本文标题: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9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