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兵团八师一四三团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疆兵团八师一四三团一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下列有关氮原子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B.C.1s22s22p3D.【答案】D【解析】【详解】A、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电子式为,A正确;B、N原子质子数是7,核外有7个电子,第一层排2个,第二层排5个,因此B正确;C、核外电子依次排布能量逐渐升高的1s、2s、2p……轨道,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C正确;D、根据泡利原理3p轨道的3个电子排布时自旋方向相同,所以正确的轨道式为,D错误。答案选D。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四周期元素的种类分别是()A.2、8、8、18B.2、8、18、18C.2、18、18、18D.2、8、18、32【答案】A【解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核外每层电子容纳电子数最多为2n2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则第一周期有2种元素,第二周期原子序数最大为10,则元素种类为10-2=8种,第三周期原子序数最大为18,则含有元素种类为18-2-8=8,第四周期原子序数最大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8,则原子序数为36,第四周期含有的元素种类为36-18=18,故选A。3.从键长的角度来判断下列共价键中最稳定的是()A.H—FB.N—HC.C—HD.S—H【答案】A【解析】【分析】形成共价键的原子半径越小,核间距越小,共价键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据此分析。【详解】H—F、N—H、C—H、S—H,它们都是与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所以只需要判断其它原子的半径大小,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4种原子中F的半径最小,所以H—F核间距最小,共价键最稳定,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区都是金属元素B.s区都是主族元素C.稀有气体在ds区D.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在p区【答案】B【解析】【详解】A项,氢元素位于s区,但它不是金属元素,故A项错误;B项,s区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主族和第二主族,他们都是主族元素,故B项正确;C项,p区包括第ⅢA族到第ⅦA族加上零族的元素,所以稀有气体属于p区,故C项错误;D项,s区的氢元素也属于非金属,并非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在p区,故D项错误。答案选B。5.下列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MgB.AlC.SiD.S【答案】D【解析】【详解】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S,故D正确。答案选D。6.在第二周期中,B、C、N、O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I1(N)>I1(O)>I1(C)>I1(B)B.I1(N)>I1(O)>I1(B)>I1(C)C.I1(N)>I1(C)>I1(O)>I1(B)D.I1(O)>I1(N)>I1(C)>I1(B)【答案】A【解析】【详解】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这几种元素都是第二周期元素,它们的族序数分别是:第IIIA族、第IVA族、第VA族、第VIA族,所以它们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I1(N)>I1(O)>I1(C)>I1(B),故选A。【点晴】本题考查了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的判断,明确其变化规律及其异常现象是解本题关键。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7.下列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原子不相同的是()A.S2-B.Ca2+C.F-D.Cl-【答案】C【解析】【详解】氩原子质子数为18,核外有18个电子。A.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A错误;B.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钙离子,钙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B错误;C.氟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氟离子,氟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故C正确;D.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D错误。故选C。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答案】A【解析】【详解】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故A正确;B.3p2表示3p能级容纳2个电子,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故B错误;C.能级符号相同,能层越大,电子能量越高,所以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增大,故C错误;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相等,都为3,故D错误。答案选A。9.下列原子或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A.N:1s22s22p3B.S2-:1s22s22p63s23p6C.Na:1s22s22p53s2D.Si:1s22s22p63s23p2【答案】C【解析】【分析】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属于基态排布应满足构造原理: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按此顺序填充,注意满足半满、全满、全空稳定状态,洪特规则、泡利原理。【详解】A、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核外电子基态排布式为1s22s22p3,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S2-核外电子数为18,核外电子基态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中2p能级未填充满电子就填充3s能级,N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核外电子基态排布式为1s22s22p63s1,故C错误;D、Si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核外电子基态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C。10.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A.Li、Na、KB.N、P、AsC.O、S、ClD.Si、P、Cl【答案】D【解析】【分析】电负性表示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所以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故电负性最强的物质在周期表的右上角(零族元素除外);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故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详解】A项、Li、Na、K为ⅠA族金属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则电负性Na>K>Rb,故A错误;B项、N、P、As为ⅤA族金属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则电负性N>P>As,故B错误;C项、非金属性O>Cl>S,则电负性O>Cl>S,故C错误;D项、Si、P、Cl为第三周期元素,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则电负性Cl>P>Si,故D正确;故选D。11.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性:NaOH<Mg(OH)2<Al(OH)3B.第一电离能:Na<Mg<AlC.电负性:Na>Mg>AlD.还原性:Na>Mg>Al【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Na、Mg、Al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项,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则碱性:NaOH>Mg(OH)2>Al(OH)3,故A项错误;B项,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Mg的3s能级容纳2个电子,为全满稳定状态,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高,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Na<Al<Mg,故B项错误;C项,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电负性增强,则电负性:Na<Mg<Al,故C项错误。D项,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的能力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还原性:Na>Mg>Al,故D项正确。答案选D。12.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A.H2B.HClC.Cl2D.F2【答案】B【解析】【详解】A项,H2中的σ键是两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构建而成,故不选A项;B项,HCl中的σ键是氢原子的s轨道和氯原子的p轨道重叠构建而成,故选B项;C项,Cl2中的σ键是两个氯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故不选C项;D项,F2中的σ键是两个氟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故不选D项。答案选B。13.下列物质的杂化方式不是sp3杂化的是()A.CO2B.CH4C.NH3D.H2O【答案】A【解析】【详解】A.CO2中只含有双键,既有σ键又有π键,分子中C原子含有2个σ键电子对,没有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个数=2+0=2,杂化类型为sp,故A正确;B.CH4中只含有单键为σ键,分子中C原子含有4个σ键电子对,没有孤电子对,C原子杂化轨道数=σ键数+孤对电子对数=4+0=4,所以采取sp3杂化,故B错误;C.氨气分子中氮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12×(5-3×1)=4,所以N原子采用sp3杂化,故C错误;D.水分子中O原子杂化轨道数=σ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2=4,所以O原子采用sp3杂化,故D错误。故选A。14.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A.NH3B.CCl4C.H2OD.CH4【答案】C【解析】【详解】A.NH3中,氮原子采用sp3杂化,存在一个未成对电子,所有氨气为三角锥型结构,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B.四氯化碳与甲烷结构相似,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C.H2O为V形结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故C正确;D.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D错误。故选C。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H3是极性分子,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B.CCl4是非极性分子,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C.H2O是极性分子,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D.CO2是非极性分子,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答案】C【解析】【详解】A项、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数为1,则NH3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分子,不是三角形,,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A错误;B项、CCl4分子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数为0,则CCl4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不是正方形,,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C项、H2O分子中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数为2,则H2O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C正确;D项、CO2分子中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孤对电子数为0,则CO2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形,C原子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通过价层电子对数和孤对电子数的关系判断空间构型是解答关键。16.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是π键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答案】A【解析】【详解】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双键,C原子采取sp2杂化,4个碳氢键是sp2形成的σ键,1个碳碳双键有1个sp2形成的σ键和1个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故选A。【点睛】乙烯分子中π键是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形成的是解答关键。17.COCl2分子的结构式为,COCl2分子内含有A.4个σ键B.2个σ键,2个π键C.2个σ键、1个π键D.3个σ键、1个π键【答案】D【解析】σ键存在于单键中,在双键中一个为σ键,
本文标题:新疆兵团八师一四三团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9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