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省南京市2018届中考化学天天练 推断题(5.8,pdf)
初三化学天天练:推断题练习5.81.如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分别是由H、C、O、S、Cl、Na、Ca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其中A、E、H是氧化物;A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I俗称小苏打,C、I分别与足量F反应的生成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I的化学式;E的化学式.(2)在C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色.(3)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G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4;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G的化学式;E的化学式.(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①、②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4)写出H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如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分别是由H、C、O、S、Cl、Na、Ca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其中A、E、H是氧化物;A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I俗称小苏打,C、I分别与足量F反应的生成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I的化学式NaHCO3;E的化学式H2O.(2)在C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3)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3+2NaOH=Na2SO4+H2O.(4)写出G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解答】解:由于I为小苏打,所以为碳酸氢钠,而C和F反应产物和I与F反应产物相同,说明C为碳酸钠.而A为氧化物,且氧元素为60%,根据给定元素可以推断应该是三氧化硫.由于B与A反应,说明B为碱.而B能够转化为C(碳酸钠),且D为碱,也能转化为B,所以B为碱,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氢氧化钠都能和F反应,则F为酸(盐酸、硫酸均可).而碳酸氢钠能够转化为H,H为氧化物,所以为二氧化碳或者是水,而D确定是碱,所以为氢氧化钙,G为碳酸钙.而E为水.另外本题结论不是唯一的,整个转化关系符合要求即可.(1)I为碳酸氢钠,由于钠元素为+1价,而碳酸氢根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其化学式NaHCO3;E的化学式H2O.(2)C为碳酸钠,其水溶液显碱性,所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3)A(三氧化硫)和B(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硫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SO3+2NaOH=Na2SO4+H2O.(4)写出G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故答案为:(1)NaHCO3;H2O.(2)红.(3)SO3+2NaOH=Na2SO4+H2O.(4)CaCO3CaO+CO2↑.2.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4;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G的化学式Cu;E的化学式CuSO4.(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3)反应①、②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4)写出H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解答】解: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因此是铝,而B能够转化成A氧化物,因此A是氧化铝;铝还能和C和F反应,因此C和F是酸和盐,C由三种元素组成且能够和D氧化物反应,因此确定C是硫酸,E是硫酸盐,F是盐且是排在铝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溶液,如硫酸亚铁;G是紫红色的铜,所以E硫酸铜,则D为氧化铜;H能够和氧化铜反应,说明H具有还原性,而I是氧化物,I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4,且I是H反应产生的,所以I为一氧化碳,H是碳.(1)G为紫红色的铜,E为硫酸铜;故答案为:Cu;CuSO4;(2)B是铝,A是氧化铝,因此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答案为:4Al+3O22Al2O3;(3)反应①是硫酸和铝的反应、②是铝和硫酸盐的反应;③是碳和氧化铜的反应,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反应;(4)H是碳与D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故答案为:2CuO+C2Cu+CO2↑.
本文标题:江苏省南京市2018届中考化学天天练 推断题(5.8,pd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0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