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120分钟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殷.红(yīn)咳嗽.(sou)吩.咐.(fù)锲.而不舍(qiè)B.骨碌.(lu)呜咽.(yè)山涧.(jiàn)切切察察.(chá)C.憎.恶(zēng)菩.萨.(sà)侮.辱.(wū)鲜.为人知(xiǎn)D.打颤.(chàn)修葺.(qì)菌子.(jùn)诲.人不倦(huì)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深宵疙瘩元勋妇儒皆知B.烦燥峭壁亘古苛捐杂税C.振悚诘问荒僻晴天霹雳D.朦胧简陋契约悲天悯人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B.每个同学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C.闻一多先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暴露自己的身份,导致自己遭受了国民党特务的暗杀。D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多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省要全面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为现代女作家萧红,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鲁迅,为现代著名作家,此文选自《朝花夕拾》,其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其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为《狂人日记》。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还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D.《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为当代著名作家。小说主人公祥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希望一次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他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6.结合《陋室铭》或《爱莲说》,完成下列对联。(3分)上联:唐伯虎点秋香风流倜傥下联:7.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2)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3)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4),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5)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6),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7)《泊秦淮》中讽刺达官贵人不图国家兴盛,沉迷享乐的诗句是:,。(杜牧《泊秦淮》)(8)李商隐的《贾生》中揭示晚唐皇帝求仙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李商隐《贾生》)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阅读下面这散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C、第七、八句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逊的性格特点。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12分)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以我酌油知之。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3.为什么要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3分)4.从文章可以看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3分)(三)阅读下面短文(13分)翠湖心影(汪曾祺)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晴。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扣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④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⑤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想起他来,并和我所认识的几个孤独、贫穷而有点怪僻的小知识分子的印象掺和在-起,越来越鲜明。总有一天,这今人物酊形象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的。⑥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一一”,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帐,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⑧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⑨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1)翠湖是昆明的眼睛。(2)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2.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3.根据文意,请分析作者“很是想念翠湖”的原因。(3分)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3分)(四)阅读下面的短文(14分)不要对那个人叫嚷①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②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③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④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⑤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⑥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⑦“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⑧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⑨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洗洗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⑩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知道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11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12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13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1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