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溴水、KMnO4(H+)、石蕊溶液褪色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一定是SO2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D.SO2通入Na2SO3或NaHCO3溶液中能发生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SO2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SO2具有还原性,SO2与水反应产生H2SO3,具有酸性因此可以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不是使所有的有色物质都褪色,A错误;B.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B错误;C.SO2能使红墨水褪色是由于其结合漂白,漂白粉、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是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活性炭能使红墨水褪色是由于物理吸附作用,因此漂白原理不相同,C错误;D.SO2通入Na2SO3溶液中,会发生反应转化为酸式盐NaHSO3;由于酸性H2SO3H2CO3,所以SO2通入NaHCO3溶液中能发生反应,产生Na2SO3或NaHSO3、CO2,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2.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时都能与铁发生反应,放出气体B.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C.都能作为气体干燥剂D.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可用来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答案】D【解析】【分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常温下可使铁、铝钝化,具有吸水性,可-2-用于干燥气体,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纤维素脱水碳化,而稀硫酸不具有强氧化性,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常温下浓硫酸在室温下遇到金属铁会发生钝化,稀硫酸和铁之间反应产生氢气,A错误;B.金属铜和稀硫酸之间不会反应,加热可以和浓硫酸之间反应,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但是稀硫酸不具备吸水性,C错误;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纤维素等有机物脱水碳化,而稀硫酸不具有脱水性,因此可以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可用来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注意把握浓硫酸的特性以及性质之间的区别,要注意相关基础的积累,该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3.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的是A.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D.由氨气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N转化为化合态的N的方法。A.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是N的单质变为化合物。正确。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N的化合物的转化。错误。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是N的化合物的转化。错误。D.由氨气制化肥碳酸氢铵和硫酸铵的N的化合物的转化。错误。考点:考查氮的固定及判断的知识。4.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作氨气尾气吸收装置的是()A.B.C.D.-3-【答案】D【解析】【详解】A.水的密度比苯大,不能防止倒吸,故A符合;B.使用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B不符合;C.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氨气反应,也不溶解氨气,该装置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故C不符合;D.球形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D不符合;故选A。5.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因而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NO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瓶内是因为硝酸易挥发【答案】B【解析】【详解】A.虽然氮气分子的结构较稳定,但是在点燃时镁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所以氮气能支持燃烧,A错误;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因而液氨可用作制冷剂,B正确;C.NO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可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6.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4-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的氨气B.用图2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C.用图3所示装置收集SO2D.可用加热浓氨水制氨气【答案】C【解析】【详解】A.CaO与氨水中的水反应产生Ca(OH)2,Ca(OH)2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氨气挥发逸出,因此可用该方法制取氨气,A不符合题意;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反应:Cl2+NaOH=NaCl+NaClO+H2O,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溶液进一步进入烧瓶,发生上述反应,因此可以完成“喷泉”实验,B不符合题意;C.SO2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一个使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即入气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出气导管稍微露出橡胶塞,C符合题意;D.在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加热浓氨水,即给溶液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产生更多氨气,氨气逸出,逸出可以用这种方法制取氨气,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7.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A.HBO2B.H2BO3C.H3BO3D.H2B4O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物价等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判断,H2BO3中B的化合价为+4价,所以不可能是H2BO3,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考查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5-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B.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C.32He和42He互为同位素D.4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42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B、分子是相通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例:和,故C正确;D、He是惰性气体,故D错误;此题选D。考点:考查四同概念及应用相关知识9.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答案】D【解析】A、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因此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A不符合题意;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溴,B不符合题意;C、钠的金属性强于镁,因此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C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D符合题意,答案选D。-6-10.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r(K)r(Na)r(Li)B.r(Mg2+)r(Na+)r(F-)C.r(Na+)r(Mg2+)r(Al3+)D.r(Br-)r(Cl-)r(F-)【答案】B【解析】【详解】A.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所以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r(K)r(Na)r(Li),A正确;B.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r(Mg2+)r(Na+)r(F-),B错误;C.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r(Na+)r(Mg2+)r(Al3+),C正确;D.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从上到下,离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所以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离子半径:r(Br-)r(Cl-)r(F-),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11.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过量的稀硝酸和铁反应B.常温下过量浓硝酸与铝块C.过量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D.加热下过量的铜与浓硫酸【答案】A【解析】【详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发生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Fe无剩余,不符合“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故A符合题意;B、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阻碍反应的进行,硝酸过量,铝有剩余,符合“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MnO2过量,浓盐酸不足,但MnO2只跟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反应停止,MnO2和HCl都有剩余,符合“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7-D、加热时铜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稀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稀,反应停止,硫酸和Cu有剩余,符合“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12.N2O俗称“笑气”,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下列反应能产生N2O:3CO+2NO2=3CO2+N2O.下列关于N2O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每生成lmolN2O,消耗1.5molCOB.等物质的量的N2O和CO2含有相等的电子数C.N2O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D.N2O会迅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方程式3CO+2NO2=3CO2+N2O知,生成lmolN20,需要3molCO,A项错误;B.N2O和CO2每个分子都含有22个电子,物质的量相同含有的电子数相同,B项正确;C.N2O中N元素化合价为+1价,化合价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N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项错误;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NO,D项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氮的氧化物的性质。13.工业上制取冰晶石(Na3AlF6)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Al(OH)3+12HF+3Na2CO3=2Na3AlF6+3CO2↑+9H2O反应物中有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邻,下列能判断它们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原子达稳定结构得到电子的多少D.单质与同浓度酸发生反应的快慢【答案】A【解析】【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A合理;B.O、F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由于二者的非金属性很强,没有正价,也就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因此不能通过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B不合理;C.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与原子达稳定结构得到电子的多少无关,因此不能据此判断-8-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C不合理;D.同浓度的酸与不同金属反应时,反应原理可能不同,因此不能通过单质与同浓度酸发生反应的快慢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D不合理;故合理选项是A。14.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一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C−,离子半径A2−大于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B)>r(A)>r(C)C.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C−)>r(B2+)>r(A2−)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B>A>C【答案】B【解析】【详解】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由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则A为ⅥA族元素,C为ⅦA族元素,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在C的下一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因此B为Mg元素,C为F元素,A、B同周期,离子半径A2-大于C-,则A为S元素。A.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原子序数A>B>C,A错误;B.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有r(B)>r(A)>r(C),B正确;C.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
本文标题: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2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