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模拟试题A
1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模拟试题A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Mg24S32Cl35.5K39Ca40Mn55Fe56Zn65Ag108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磷和红磷互为同位素B.甲烷和丙烷、乙酸和硬脂酸分别互为同系物C.异丁烷和2−甲基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D.H、D、T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A.白磷和红磷为磷元素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A错误;B.甲烷和丙烷、乙酸和硬脂酸(十八烷酸)分别互为同系物,选项B正确;C.异丁烷和2−甲基丙烷为同一物质,选项C错误;D.H、D、T互为同位素,选项D错误。答案选B。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A.氯化铁溶液吸收H2S:S2−+2Fe3+Fe2++S↓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Cl+2OH−ClO−+Cl−+H2OC.将少量SO2通入NaClO溶液:SO2+H2O+2ClO−SO32−+2HC1O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答案】B【解析】A.氢硫酸属于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故A错误;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反应为Cl2+2OH−ClO−+Cl−+H2O,故B正确;C.将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ClO−+H2O+SO22H++Cl−+SO42−,故C错误;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一水合氨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H4++Ca2++HCO3−+2OH−CaCO3↓+H2O+NH3·H2O,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二氧化硫以及亚硫酸盐氧化生成硫酸或硫酸盐。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A.苯不能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贮存B.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测NH3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C.除去Fe粉中混有的I2:加热使I2升华D.乙酸丁酯(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答案】C【解析】A、苯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腐蚀橡胶塞,因此贮存苯时不能用橡胶塞,故A说法正确;B、检验NH3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果变蓝说明有NH3存在,故B说法正确;C、加热时,Fe与I2发生反应生成FeI2,故C说法错误;D、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发生反应,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故D说法正确。4.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WXYZA.原子半径:XYWB.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Z>W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YD.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答案】D【解析】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假设W是第一周期,则W为He元素,最外层为2,那么Z、Y、X的最外层分别为7、6、4,此时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不符合题意,故假设不成立。W应处于第二周期,X、Y、Z处于第三周期,设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2,Z最外层电子数是a+3,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4,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a+(a+2)+(a+3)+(a+4)=21,解得a=3,故X是Al元素、Y是P元素、Z是S元素、W为F元素。A、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左至右逐渐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X>Y>W,故A正确;B、W为氟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单质氧化性W>Z,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WZ,故B错误;C、非金属性WY,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Y,故C正确;D、非金属性Z>Y,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Z>Y,其他价态不能根据非金属性比较,D错误。故选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为2−2−二甲基己烷B.等质量的聚乙烯、甲烷、乙炔分别充分燃烧,所耗氧气的量依次减少C.全降解塑料可由环氧丙烷()和CO2加聚制得D.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分子式都为C12H22O11,均能发生银镜反应3【答案】C【解析】A.分子中最长的链上含4个碳原子,2号位置含2个甲基,按系统命名法,该化合物的名称为2,2−二甲基丁烷,A项错误;B.等质量的甲烷、聚乙烯、乙炔,氢元素的质量依次减小,则三者分别充分燃烧,所耗氧气的量依次减小,B项错误;C.全降解塑料可由环氧丙烷()和CO2加聚制得,C项正确;D.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6.同温下,关于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相等的两溶液中:c(Na+)>c(NH4+)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溶液,分别与HCl气体反应至中性时(忽略溶液体积变化)c(Na+)<c(NH4+)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灯泡的亮度相同D.分别中和同pH同体积的两溶液,需HCl的物质的量:氨水NaOH【答案】D【解析】A.根据电荷守恒:氢氧化钠c(Na+)+c(H+)=c(OH−),氨水中c(NH4+)+c(H+)=c(OH−),因为pH相等,则两溶液中:c(Na+)=c(NH4+),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l−)1;c(NH4+)+c(H+)=c(OH−)+c(Cl−)2,因为溶液呈中性,因此c(Na=c(Cl−)1,c(NH4+)=c(Cl−)2,因为溶液呈中性,氨水中通入的HCl气体少,即c(Cl−)1c(Cl−)2,则c(Na+)c(NH4+),故B错误;C.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水中少量电离,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进行导电性实验,灯泡比较亮,故C错误;D.当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pH相同时,氨水浓度大于氢氧化钠,分别中和同体积的两溶液,需HCl的物质的量氨水NaOH,故D正确;答案:D。7.已知X(g)+3Y(g)2W(g)+M(g)△H=-akJ·mol-1(a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与3molY(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akJB.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为1∶2C.当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D.若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答案】C【解析】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会完全进行,投入原料1mol并未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akJ,选项A不正确;B、X和W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反应过程的转化比例,并不能说明达到平衡后的浓度之比,选项B不正确;C、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则压强变化,4当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选项C正确;D、若增大反应物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均会增加,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C。8.Garnet型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锂电池最佳性能固态电解质。LiLaZrTaO材料是目前能够达到最高电导率的Garnet型电解质。某Garnet型锂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工作反应原理为:C6Lix+Li1−xLaZrTaOLiLaZrTaO+C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极为正极,a极发生氧化反应B.LiLaZrTaO固态电解质起到传导Li+的作用C.b极反应为:xLi++Li1−xLaZrTaO−xe−LiLaZrTaOD.当电池工作时,每转移xmol电子,b极增重7xg【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电子转移方向可知,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放电时a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电解质均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B正确;b极反应为xLi++Li1−xLaZrTaO+xe−LiLaZrTaO,C错误;由电极反应可知,当电池工作时,每转移xmol电子,b极增加xmolLi+,增重7xg,D正确。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溶于水,既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又破坏了共价键B.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存在的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该液体肯定不导电C.NH3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D.H2O、H2S、H2Te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答案】A【解析】A、CO2溶于水,发生CO2+H2O=H2CO3,因此即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又破坏了共价键,故A正确;B、Hg常温下为液体,Hg为金属单质,该液体能够导电,故B错误;C、NH3中H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故C错误;D、水分子间存在分子间氢键,分子间用作用力更大,H2S、H2Te分子间不存在分子间氢键,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即分子间作用力顺序是H2OH2TeH2S,故D错误。10.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g46%的乙醇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为NAB.标准状况下,7.8g乙炔和苯的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为0.6NAC.1L0.1mol·L−1AlCl3溶液中含Al3+数目为0.1NA5D.将1molNH3通入足量水中,NH3·H2O、+4NH粒子数目之和为NA【答案】B【解析】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水中也含H—O键,A错误;乙炔和苯最简式相同,7.8g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0.6NA,B正确;AlCl3溶液中Al3+发生水解,其数目少于0.1NA,C错误;氨气溶于水发生反应NH3+H2ONH3·H2O+4NH+OH−,NH3、NH3·H2O、+4NH粒子数目之和为NA,D错误。11.2mol金属钠和1mol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K(s)的(ΔH2′+ΔH3′)Na(s)的(ΔH2+ΔH3)B.ΔH4的值数值上和Cl−Cl共价键的键能相等C.ΔH50,在相同条件下,2Br(g)的ΔH5′ΔH5D.ΔH70,且该过程形成了分子间作用力【答案】D【解析】A.钠的熔沸点比钾高,相同条件下,钠气化需要的热量比钾多,即K(s)的ΔH2′Na(s)的ΔH2,钾的活泼性比钠强,钾失去电子比钠更容易,即K(s)的ΔH3′Na(s)的ΔH3,因此K(s)的(ΔH2′+ΔH3′)Na(s)的(ΔH2+ΔH3),故A正确;B.根据图示,ΔH4为断开Cl−Cl共价键形成氯原子吸收的能量,与Cl−Cl共价键键能相等,故B正确;C.溴的活泼性没有氯强,氯得到电子比溴得到电子更任意,即氯得到电子放出的能量更多,因此在相同条件下,2Br(g)的ΔH5′ΔH5,故C正确;D.氯化钠固体为离子晶体,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D。12.25℃时,H3A水溶液(一种酸溶液)中含A的各种粒子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种粒子的浓度占各种粒子浓度之和的分数(α)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图,可得Ka1(H3A)≈10-7B.将等物质的量的NaH2A和Na2HA混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中α(H2Aˉ)=α(HA2−)6C.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8.2~10.0),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H3A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则生成NaH2AD.在上述含A的各种粒子的体系中,若c(H2Aˉ)+5c(A3ˉ)+c(OHˉ)=c(H+),则溶液pH为11.5【答案】B【解析】从图像可知H3A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H3AH2A−+H+,当溶液的pH=2.2时,c(H3A)=c(H2A−),c(H+)=10−2.2,带入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Ka1
本文标题: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模拟试题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5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