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牛山一中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牛栏山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答案的一项)1.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B.Cl-的结构示意图C.HCl的电子式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3717Cl【答案】D【解析】【详解】A.C2H5OH为乙醇的结构简式,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选项A错误;B.氯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选项B正确;C.HCl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选项C错误;D.原子的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所以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表示为:3717Cl,选项D正确;答案选D。2.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2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答案选C。3.下列关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舱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B.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负极反应Fe-3e-=Fe3+C.铁表面镀银,铁作阴极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答案】B【解析】【详解】A、锌比铁活泼,与电解质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保护船体不被腐蚀,选项A正确;B、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并且一般是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选项B错误;C、预使铁表面镀银,则铁在阴极被保护,选项C正确;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被保护,不受腐蚀,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选项D正确。答案选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是天然高分子B.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只产生葡萄糖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可使其变性3D.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物理变化,所得产物仍然为混合物【答案】B【解析】【详解】A.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B.麦芽糖为二糖,可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且含-CHO,可发生银镜反应,选项B正确;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发生盐析,不是变性,选项C错误;D.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所得产物仍然为混合物,选项D错误。答案选B。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关于离子共存的说法正确的是()A.25℃时,pH=12的某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Na+、Ca2+、Cl-、CO32-B.25℃时,+-c(H)c(OH)=1010的某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Mg2+、Cu2+、SO42-、NO3-C.某强酸性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Cu2+、K+、Cl‾、CH3COO-D.0.1mol/LFeCl3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I-、NH4+、SCN-、SO42-【答案】B【解析】【详解】A、Ca2+与CO3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B、25℃时,+-c(H)c(OH)=1010的溶液呈酸性,H+、Mg2+、Cu2+、SO42-、NO3-各离子之间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C、含Cu2+的溶液呈蓝色,且强酸性条件下CH3COO-与H+反应生成弱酸而不能大量存在,选项C错误;D、0.1mol/LFeCl3溶液中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B。6.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0.71gCl2通入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01NAB.标准状况下,5.6LH2O所含的分子数为0.25NAC.0.1mol/L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是0.2NA4D.1molC8H18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总数为25NA【答案】D【解析】【详解】A.0.71gCl2,即0.01mol,Cl2通入足量水中,由于只有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所以反应转移的电子小于0.01mol,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01NA,选项A错误;B.H2O在标况下不是气体,5.6LH2O所含的分子数大于0.25NA,选项B错误;C.溶液的体积不确定,无法计算,选项C错误;D.1molC8H18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5NA,选项D正确;答案选D。7.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小苏打溶液出现浑浊:Ca2++2HCO3-+2OH-=CaCO3↓+CO32-+2H2OB.氯水具有漂白性:Cl2+H2O2H++Cl-+ClO-C.硫代硫酸钠溶液呈碱性:S2O32-+2H2OH2S2O3+2OH-D.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2H++2Cl-H2↑+Cl2↑【答案】A【解析】【详解】A.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小苏打溶液出现浑浊,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选项A正确;B.氯水具有漂白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选项B错误;C.硫代硫酸钠溶液呈碱性,水解的方程式为:S2O32-+H2OHS2O3-+OH-,选项C错误;D.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2Cl-H2↑+Cl2↑+2OH-,选项D错误。答案选A。8.银器久置变黑多是表面生成银锈Ag2S所致。用铝制容器配制含小苏打和食盐的稀溶液,将变黑银器浸入溶液中,并使银器与铝制容器接触,一段时间后,黑锈褪去,而银却极少损失。上述过程中,起还原作用的物质是()A.Ag2SB.AlC.NaClD.NaHCO3【答案】B【解析】【详解】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l失去电子生成铝离子,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正极5发生还原反应,Ag2S获得电子生成Ag与硫离子,电极反应式为:3Ag2S+6e-═6Ag+3S2-,铝离子与硫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反应式生成氢氧化铝与硫化氢气体,故总的反应方程式为:2Al+3Ag2S+6H2O═2Al(OH)3↓+6Ag+3H2S↑,所以铝起还原作用。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l失去电子生成铝离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g2S获得电子生成Ag与硫离子,铝离子与硫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反应式生成氢氧化铝与硫化氢气体。9.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可逆反应A(s)+2B(g)C(g)+D(g),下列选项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A.2v(B)正=v(C)逆B.容器内每消耗2molB,同时生成1molD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D.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V(B)正=2V(C)正=2V(C)逆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选项A错误;B、容器内每消耗2molB等效于生成1molC,只能说明反应按化学计量数进行,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选项B错误;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已达平衡状态,选项C正确;D、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10.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电解气态HCl制备Cl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A.a为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B.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Cl+2e-═Cl2+2H+C通电后H+从左室迁移至右室D.左室中发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实现了Fe3+的再生【答案】D【解析】【详解】A.右侧氯化氢失去电子转化为氯气,因此右侧电极是阳极,则a为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选项A错误;B.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HCl-2e-=Cl2+2H+,选项B错误;C.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因此通电后H+从右室迁移至左室,选项C错误;D.根据装置图可判断左室中发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实现了Fe3+的再生,选项D正确;答案选D。11.在一定温度下,10mL0.60mol/L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t/min0246810V(O2)/mL0.09.917.222.426.529.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4mol/(L·min)B.6~8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C.反应到6min时,c(H2O2)=0.40mol/LD.反应到6min时,H2O2的转化率约为66.7%【答案】C7【解析】【详解】A.0~6min时间内,生成氧气为生成氧气为0.0224L22.4L/mol=0.001mol,由2H2O22MnO2H2O+O2,可知△c(H2O2)=0.001mol20.01L=0.20mol/L,所以v(H2O2)=0.2mol/L6min≈3.3×10-2mol/(L•min),选项A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6~8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6min时间内反应速率,选项B错误;C.由A计算可知,反应至6min时c(H2O2)=0.60mol/L-0.20mol/L=0.40mol/L,选项C正确;D.6min内△c(H2O2)=0.2mol/L,则H2O2分解率为:0.2mol/L0.6mol/L×100%=33.3%,选项D错误;答案选C。12.实验:①向2mL0.1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2滴0.1mol·L-1NaCl溶液,充分振荡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已洗涤干燥);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②中现象说明AgCl转化为AgIC.滤液b中含有Ag+D.实验①③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浊液a中含有AgCl,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选项A正确;B.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滤液中硝酸银末反应完,银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AgI而不能说明AgCl转化为AgI,选项B不正确;C.滤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也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即存在Ag+,选项C正确;D.向AgCl中滴加0.1mol·L-1KI溶液,白色AgCl沉淀变为黄色AgI沉淀,实验证明AgI8比AgCl更难溶,选项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注意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容易发生,易错点为选项B,滤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也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13.向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9.6molNO和4.8moLO2,发生反应:①2NO(g)+O2(g)2NO2(g)ΔH<0,②2NO2(g)N2O4(g)ΔH<0。测得NO2和N2O4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0~10min维持容器温度为T℃,10min时改变
本文标题:北京市牛山一中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5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