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海水晒盐C.钢铁生锈D.食醋除水垢【答案】B【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详解】A.天然气燃烧,有CO2和H2O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错误;B.海水晒盐,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正确;C.钢铁生锈,有Fe2O3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错误;D.食醋除水垢,CaCO3等物质变为可溶于水的物质,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B。2.下列金属的冶炼用热还原法来冶炼的是()A.银B.铝C.钠D.铁【答案】D【解析】A、银是不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冶炼,A错误;B、铝是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电解法冶-2-炼,B错误;C、钠是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电解法冶炼,C错误;D、铁可以用热还原法来冶炼,D正确,答案选D。点睛:金属的冶炼一般是依据金属的活泼性选择相应的方法,常见金属冶炼的方法有:1.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的金属,如汞可用氧化汞加热制得;2.热还原法:用还原剂(氢气,焦炭,一氧化碳,活泼金属等)还原;3.电解法:适用于K、Ca、Na、Mg、Al等活泼金属;4.其他方法:如CuSO4+Fe=Cu+FeSO4。3.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2X(g)+Y(g)Z(s)+3W(g)ΔH<0。达到平衡后,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所得υt图像如图,则改变的条件为()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加催化剂D.增大生成物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象可知,改变条件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结合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移动影响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该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平衡不移动,A项不符合;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项符合;C.加入催化剂,正、逆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平衡不移动,C项不符合;D.增大生成物的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D项不符合,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像的基本类型,其注意事项为:一是反应速率的变化,是突变还是渐变;即关注变化时的起点与大小;二是平衡的移动方向,抓住核心原则:谁大就向谁的方向移动。-3-4.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Cu为负极,Zn为正极B.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C.正极反应式为Zn﹣2e﹣=Zn2+D.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原电池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为正极,则Cu为正极,Zn为负极,故A错误;B、原电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B错误;C、正极铜表面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C错误;D、原电池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5.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反应容器体积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Al片改成Al粉【答案】D【解析】【详解】A.Na与水的反应中,水是纯液体,增大水的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A错误;B.铁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不是氢气,而是SO2,B错误;C.压强只可以改变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没有影响,C错误;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片改成Al粉,增大了铝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增大反应-4-速率,D正确;答案选D。6.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KOHB.CaCl2C.H2OD.NaCl【答案】A【解析】【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详解】A项,KOH中K+与OH-之间为离子键,OH-内O原子与H原子间为共价键,符合题意;B项,氯化钙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C项,水中只含有共价键,不符合题意;D项,氯化钠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7.2SO2(g)+O2(g)2SO3(g)ΔH=akJ·mol-1,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0B.过程II可能使用了催化剂C.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D.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图像,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a<0,故A正确;-5-B.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过程II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故B正确;C.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故D正确;故选C。8.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而在地球上氦元素则主要以42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B.32He与42He互为同位素C.32He与42He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不同的位置D.4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42He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答案】B【解析】【详解】A.42He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A错误;B.32He与42He都含有2个质子,中子数不同,都是He元素的一种原子,互为同位素,B正确;C.32He与42He互为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占位置相同,C错误;D.42He最外层电子数为2,达到了稳定结构,故42He难失去或者得到电子,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B。9.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A的物质的量D.B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A【解析】【详解】A.恒温、恒容时,体系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有关系,该化学反应前后气体-6-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的任何时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无法通过压强不变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B.mM=n,该平衡的正反应是气体质量增大的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由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C.A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可以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D.在恒容状态下,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则B的物质的量也不再变化,可以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A。【点睛】“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这类题目,要注意:①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状态,②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物质系数变化。10.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C.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D.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答案】B【解析】【详解】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X、Y在第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即Y原子的K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为6,其质子数为8,则Y为氧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则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Y>X,所以Y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故A错误;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所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故B正确;-7-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Y>Z,故C错误;D、X与Y形成的化合物NO不溶于水,故D错误;故选B。11.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恒容,充入N2C.恒容,充入HeD.恒压,充入He【答案】C【解析】【分析】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入手进行分析;【详解】A、缩小容器的体积,组分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B、恒容状态下,充入氮气,增加氮气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C、He不参与反应,恒容状态下,充入He,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不变,即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C符合题意;D、恒压状态下,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混合物中组分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缓,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2.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C.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A项,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项正确;B项,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项错误;C项,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C项错误;D项,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D项错误;-8-答案选A。13.已知:2Zn(s)+O2(g)=2ZnO(s)ΔH1=-701.0kJ·mol-12Hg(l)+O2(g)=2HgO(s)ΔH2=-181.6kJ·mol-1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A.+519.4kJ·mol-1B.+259.7kJ·mol-1C.-259.7kJ·mol-1D.-519.4kJ·mol-1【答案】C【解析】【详解】①2Zn(s)+O2(g)=2ZnO(s)ΔH=-701.0kJ·mol-1②2Hg(l)+O2(g)=2HgO(s)ΔH=-181.6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2Zn(s)+2HgO(s)=2ZnO(s)+2Hg(l)ΔH=(-701.0kJ·mol-1)-(-181.6kJ·mol-1)=-519.4kJ·mol-1,即Zn(s)+HgO(s)=ZnO(s)+Hg(l),ΔH=-259.7kJ·mol-1,故C正确。故选C。14.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B.该反应的反应热Δ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答案】B【解析】【详解】A.图中各物质的计量单位为摩尔(mol),则表明每生成2molAB吸收(a-b)kJ能量,A错误;-9-B.图中a、b表示A2、B2、AB分子达到活化能所需要的能量,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反应的焓变=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ΔH=+(a-b)kJ·mol-1,B正确;C.该图表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D.该图表明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吸收akJ能量,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B。15.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时,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pB.m+n<p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C的质量分数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1/2,若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原平衡的2倍,即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m+np,C的质量分数减小,答案选B。二、填空题(共55分)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⑥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
本文标题:北京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5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