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l27S32Cl35.5K39Ca40Cu64Fe56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答案】D【解析】【详解】A.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分解反应,A正确;B.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可发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铁与铜离子的置换反应,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D错误;答案选D。2.每年10月23日上午6∶02到晚上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美式写法为6∶0210/23,外观与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6.02×1023相似。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0.5NA个SO2分子B.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NA个分子C.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钠的氧化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个D.将NA个HCl气体分子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1的盐酸【答案】C【解析】【详解】A.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硫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为0.5mol,故A错误;2B.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不能使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B错误;C.一个钠原子变为钠离子转移1个电子,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钠的氧化物转移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NA个,故C正确;D.1L水为溶剂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不能用于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1mol任何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是22.4L/mol,必须是气体,必须指明标况,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需熟练应用公式,都先计算出物质的量,再进行相应计算。3.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4g有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个B.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C.10gCaCO3和KHCO3的固体混合物含有0.1NA个阳离子D.用16.25gFeCl3制备Fe(OH)3胶体,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个【答案】B【解析】【详解】A.N2与CO的摩尔质量相同都为28g/mol,二者都为双原子分子,14g有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4g28g/mol=0.5mol,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个,故A正确;B.11.2LO2的状态条件未知,无法计算物质的量,与0.5molO3所含的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CaCO3和KHCO3的摩尔质量相同都为100g/mol,分别含有钙离子和钾离子,10gCaCO3和KHCO3的固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为10g100g/mol=0.1mol,含有0.1NA个阳离子,故C正确;D.用16.25gFeCl3为16.25g162.5g/mol=0.1mol,制备Fe(OH)3胶体0.1mol,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数小于0.1NA个,故D正确;答案选B。4.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B.排水量气,左右液面相平后,未冷却到室温立即读数,所得气体的体积偏大C.称取2.3gNaCl固体,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边,所称量固体药品质量偏小3D.用量筒量取5.0mL浓硫酸,仰视读数,所得到浓硫酸的体积偏大【答案】A【解析】【详解】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V偏小,由c=nV可知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A错误;B.排水量气,应冷却到室温,防止气体受热膨胀,则未冷却到室温立即读数,所得气体的体积偏大,故B正确;C.称量时左物右码,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游码,则称取2.3gNaCl固体,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边,所称量固体药品质量为2.0g−0.3g=1.7g,故C正确;D.用量筒量取5.0mL浓硫酸,仰视读数,导致观察到凹液面的最低处高于5.0mL刻度线,所得到浓硫酸的体积偏大,故D正确;答案选A。【点睛】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由c=nV中的n,V的误差,得出浓度偏大还是偏小,量筒不用洗涤是易错点。5.下列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序号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①NaClBaCl2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的盐酸并加热②FeSO4(aq)CuSO4加入过量Fe粉,过滤,洗涤③H2HCl通过盛NaHCO3溶液洗气瓶,再通过盛H2SO4洗气瓶④自来水植物油蒸馏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答案】D【解析】4【详解】①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KCl,引入新杂质KCl,应选碳酸钠,故①错误;②Fe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则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②正确;③HCl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应选饱和食盐水,故③错误;④自来水与植物油混合分层,可分液分离,不能利用蒸馏,故④错误;答案选D。【点睛】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要合理选择除杂试剂,要考虑所加物质过量,会和杂质反应,不减少原物质的量,操作要简单,易于实现。6.下列指定实验的装置图完全正确的是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分离水和乙醇C.配制100mL0.10mol/L盐酸D.尾气处理吸收HCl气体5【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应放在小烧杯或称量瓶中进行,且为左物右码,故A错误;B.冷凝水下进上出时冷凝效果最好,故B错误;C.移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伸入到液体中,但该装置采用肚容式装置,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且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故答案为D。7.下列溶液中的c(Cl−)与150mL1mol/LAlCl3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A.150mL1mol/LNaCl溶液B.25mL3mol/LNH4Cl溶液C.75mL2mol/LMgCl2溶液D.7mL2mol/LFeCl3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详解】150mL1mol/LAlCl3溶液中,c(Cl−)=1mol/L×3=3mol/L;A.150mL1mol/LNaCl溶液中,c(Cl−)=1mol/L×1=1mol/L;B.25mL3mol/LNH4Cl溶液中,c(Cl−)=3mol/L×1=3mol/L;C.75mL2mol/LMgCl2溶液中,c(Cl−)=2mol/L×2=4mol/L;D.7mL2mol/LFeCl3溶液中,c(Cl−)=2mol/L×3=6mol/L;答案选B。【点睛】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离子浓度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8.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各选项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2.4AabcNLB.22.4AbcaNLC.22.4cbAaNLD.22.4aAcNL【答案】B【解析】6【分析】根据n=m/M、N=n×NA、V=n×Vm来计算。【详解】由n=m/M可知,同种的气体的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c/a,由N=n×N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bc/aNA,则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为22.4bc/aNAL,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有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明确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9.同温同压下,甲容器中的NH3和乙容器中的CH4所含的原子总数相同,则甲容器与乙容器的体积之比为()A.1∶1B.5∶4C.3∶4D.2∶1【答案】B【解析】【详解】设氨气和甲烷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由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比可得4x=5y,解得x︰y=5︰4,故选B。10.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Na2O、MgO、C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C.生铁、石灰水、墨水均为混合物D.纯碱、熟石灰、醋酸、食盐水均为电解质【答案】C【解析】【详解】A.C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根据酸分子中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例如醋酸是一元酸,但含有4个氢原子,故B错误;C.生铁是碳铁合金,属于混合物,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属于混合物,墨水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纯碱、熟石灰、醋酸在水溶液或是熔融状态下导电,属于电解质,但是食盐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选C。11.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7A.许多胶体能进行电泳是因为这些胶体带电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D.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答案】C【解析】【详解】A、胶体本身不带电,胶粒带电,错误;B.物质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胶体粒子一直在作无规则的运动,也能发生布朗运动,错误;C.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正确;D.饱和氯化铁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是胶体,错误。1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Ba(OH)2=Ba2++(OH)2-B.K2CO3=K2++CO32-C.KAl(SO4)2=K++Al3++2SO42-D.NaHCO3=Na++H++CO32-【答案】C【解析】【分析】A.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1个钡离子和2个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能合写;B.碳酸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2个钾离子和1个碳酸根离子,钾离子不能合写;C.KAl(SO4)2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1个钾离子、1个铝离子和2个硫酸根离子;D.NaHCO3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完全电离出1个钠离子与1个碳酸氢根离子,其中碳酸氢根离子不可拆分。【详解】A.氢氧化钡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A项错误;B.碳酸钾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2个钾离子和1个碳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K2CO3═2K++CO32−,故B项错误;C.KAl(SO4)2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KAl(SO4)2═K++Al3++2SO42−,故C项正确;8D.NaHCO3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完全电离出1个钠离子与1个碳酸氢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学会正确的书写电离方程式是理解离子反应实质的基础,该过程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左右两边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同时溶液不显电性的原因是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离子带电数和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数值相等,电离时原子团一般形成带电的离子而不分开。值得注意的是:1.在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散,电离发生在正价元素(或原子团)两者接联处。2.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离子的个数用阿拉伯数字标在离子符号之前,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符号右上角,并且数字在前,“+”“-”号在后。3.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13.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A.+4B.+7C.+6D.+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电荷守
本文标题: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7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