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B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D错误。答案选D。2.下列化学用语或命名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B.含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符号:818OC.S2-的结构示意图D.NH4Cl的电子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A错误;B、原子的构成常用表示,氧的元素符号为O,该氧原子的质量数A=8+10=18,则该原子的化学符号为,B正确;C、-2-S2-的结构示意图,C错误;D、NH4Cl的电子式:,D错误。答案选B考点:结构式,电子式,离子的结构等知识3.有关下列物质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A.氨容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B.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可干燥SO2、Cl2、HI等气体C.硅胶可用于袋装食品或药品的干燥剂,也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D.Cl2、ClO2、O3均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剂,而明矾可作净水剂【答案】B【解析】【详解】A.氨容易液化,气化时吸热,故常用作制冷剂,A正确;B.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可干燥SO2、Cl2等酸性、中性且无强还原性气体,不能干燥HI这类具有强还原性的气体,B错误;C.硅胶疏松多孔,可用于袋装食品或药品的干燥剂,也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C正确;D.Cl2、ClO2、O3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剂,而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作净水剂,D正确;答案选B。4.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A.K+、Na+、Cl-、CO32-B.NH4+、Na+、Cl-、SO42-C.Na+、HCO3-、NO3-、SO42-D.K+、MnO4-、Na+、Cl-【答案】A【解析】A.K+、Na+、Cl-、CO32-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A正确;B.NH4+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HCO3-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MnO4-在溶液中不显无色,D错误,答案选A。点睛:掌握离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另外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3-(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为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装置B.图2中振荡后下层为无色C.用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乙酸乙酯D.图4装置可以达到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目的【答案】B【解析】实验室制备硝基苯水溶加热,要有长导管回流,A错误。图2中振荡后分层上层为水层:碱和溴水反应无色,下层为四氯化碳溶液无色,B正确。制备乙酸乙酯:通到碳酸钠溶液的长导管不可以神人水中,否则发生倒吸,C错误。图4装置发生消去反应,无法检验烯烃,因为醇也可以还原酸性高锰酸钾,D错误。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Cu(OH)2与稀HNO3反应:Cu(OH)2+2H+=Cu2++2H2OB.铜跟稀HNO3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AlO2-+CO2+2H2O=Al(OH)3↓+HCO3-D.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Al3++3OH-=Al(OH)3↓【答案】D【解析】-4-【详解】A项、难溶于水的Cu(OH)2与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故A正确;B项、铜跟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B正确;C项、NaAlO2溶液与过量的C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故C正确;D项、AlCl3溶液与弱碱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从化学式、离子符号以及是否符合反应实际的角度分析是解答关键。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原子半径:r(X)<r(Y)<r(Z)<r(W)【答案】B【解析】【详解】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F,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小于F,应为O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Z为Na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应为S元素。则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分别为O2-、S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故A错误;B.Y为F,Z为Na,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F,是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非金属性F>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C错误;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半径r(F)<r(O)<r(S)<r(Na),故D错误;故选B。-5-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MgCO3MgCl2(aq)MgB.NaClNaHCO3(s)Na2CO3(s)C.SiO2SiSiCl4D.AgNO3[Ag(NH3)2]OH(aq)Ag【答案】D【解析】【详解】A.电解氯化镁溶液无法得到单质Mg,应当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镁,A错误;B.向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法得到碳酸氢钠固体,应当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从而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进而通入二氧化碳,才能得到碳酸氢钠固体,B错误;C.硅单质不溶于盐酸,C错误;D.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可以得到银氨溶液,麦芽糖具有还原性,故能够还原[Ag(NH3)2]OH,得到Ag单质,D正确;答案选D。9.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6-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说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A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的活性不同,B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C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一氯甲烷两种气态产物,该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由于HCl的水溶液显强酸性,故不能证明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D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综上所述,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本题选A。10.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①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能跟NaOH溶液反应;④能发生酯化反应;⑤能发生加聚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A.①④B.只有⑥C.只有⑤D.④⑥【答案】B【解析】【详解】①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②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含有羧基,能跟NaOH溶液反应;④含有羟基和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⑤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⑥不存在酯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选B。-7-1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足量Na2O2、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NH4Cl晶体、固体碘受热时都能气化C.福尔马林、葡萄糖与新制Cu(OH)2共热时都能产生红色沉淀D.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能使其褪色【答案】BD【解析】【详解】A.足量Na2O2、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过氧化钠和氯气的氧化性,故A不符合题意;B.NH4Cl晶体受热会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固体碘受热气化是因为碘单质易升华,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故B符合题意;C.福尔马林、葡萄糖与新制Cu(OH)2共热时都能产生红色沉淀均是因为醛基的还原性,故C不符合题意;D.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其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乙烯通入溴水使其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BD。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在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硫酸具有氧化性B向1mL1%的NaOH溶液中加入2mL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mL有机物X加热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X中一定不含醛基C某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盐酸后,向该澄清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固体中一定含有SO42-D将SO2缓慢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非金属性:SSi-8-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在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是因为酸性条件下,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发生归中反应,A错误;B.在验证醛基的还原性时,应当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即加入的NaOH溶液应当过量,B错误;C.某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盐酸后,向该澄清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C正确;D.将SO2缓慢通入Na2SiO3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硅酸,但是不能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Si,因为亚硫酸不是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D错误;答案选C。【点睛】在通过酸性或碱性强弱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或金属性强弱时,应当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而不是任意价态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13.新型纤维酸类降脂药克利贝特可由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B.1mol物质X最多可以与含2molBr2的溴水反应C.克利贝特分子中含有三个手性碳原子D.用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鉴别物质X和克利贝特【答案】AD【解析】【详解】A.物质X分子中含多个亚甲基,为四面体构型,则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A正确;B.酚羟基的邻对位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则1mol物质X最多可以与含4molBr2的溴水反应,-9-B错误;C.手性碳原子的4个化学键周围连接的基团均不相同,故克利贝特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C错误;D.-COOH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而酚不能,则用饱和NaHCO3溶液
本文标题: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7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