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二课时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随堂演练]1.下列关于海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水水资源利用和化学资源利用B.海水既苦又涩,不能直接利用C.海水中某些金属元素总储量很大,但富集程度却很低D.海水淡化应同化工生产结合,同能源技术结合解析海水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水水资源的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海水水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水淡化(同化工生产和能源技术相结合)和直接利用(循环冷却、冲厕等),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包括海水制盐,海水提Mg、Br2、I2等,海水中某些金属元素的总储量很大,但富集程度却很低,故A、C、D项正确,B项错误。答案B2.NaCl是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重要物质,除食用外,它还是一种工业原料,下列以NaCl为原料的产品(或物质)是①烧碱②纯碱③金属钠④氯气⑤盐酸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解析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可作化工产品,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如盐酸、纯碱、漂白粉等;电解熔融的NaCl可得金属钠和氯气。答案A3.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化学资源,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海水可以生产单质碘B.蒸馏海水可以得到淡水C.电解海水可以得到单质镁D.电解海水可以制得金属钠解析海水中的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以先加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再萃取蒸馏得到碘单质即可,故A错误;利用蒸馏法使水变为蒸汽通过冷凝得到蒸馏水,能使海水淡化,故B正确;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以获得金属镁,电解海水得不到金属镁,故C错误;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获得金属钠,电解海水得不到金属钠,故D错误。答案B24.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1)第1步:灼烧。操作时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的实验仪器有________(填代号)。A.试管B.瓷坩埚C.坩埚钳D.铁三脚架E.泥三角F.酒精灯G.烧杯H.量筒(2)第2步: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填代号)。A.浓硫酸B.新制氯水C.KMnO4溶液D.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解析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各步实验操作要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先分析灼烧固体物质所用的仪器有哪些,然后从中选出硅酸盐质的实验仪器:瓷坩埚、泥三角、酒精灯(极易漏选酒精灯)。(2)海带灼烧后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I-和难溶固体物质。要得到含有I-的溶液,须将灰烬充分溶解,并进行过滤除去残渣。(3)浓硫酸、新制氯水、KMnO4溶液、H2O2均能将I-氧化为I2。前三者在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而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无其他杂质生成,所以氧化剂最好选用H2O2。答案(1)BEF(2)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3)D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限时检测][限时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某课外小组将灼烧海带的灰浸泡后过滤,得到澄清的滤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你认为能证明灼烧海带灰中含有碘元素的是A.取适量滤液,蒸干,观察是否有紫色固体生成B.取适量滤掖,加入苯,振荡、静置,苯层无色,证明不含碘元素C.取适量滤液,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不含碘元素D.取适量滤液,加入酸化的H2O2,再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证明含有碘元素解析海带灰中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应先加入氧化剂将其氧化为I2,再加入淀粉溶液检验。答案D32.某同学设计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①滴加稀硫酸和双氧水;②在海带中加入少量酒精,点燃使其燃烧为灰烬,在灰烬中加水搅拌;③加四氯化碳并振荡;④过滤;⑤分液。该实验的合理操作顺序是A.①③⑤②④B.②①③④⑤C.②④①③⑤D.③①②⑤④解析从海带中提取I2的流程为:海带(加少量酒精)――→灼烧海带灰――→水过滤+2Br-(4)MgCl2(或氯化镁)过滤、洗涤(5)干燥的HCl气流可以抑制MgCl2的水解,且带走MgCl2·6H2O受热产生的水蒸气,得到无水MgCl2(6)A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0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