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中考语文备考知识清单梳理 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pdf)
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 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清单一 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文分类散文记叙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又洋溢着浓厚抒情气氛的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如2017年广东卷《细水长流》一文记叙了父亲的人生信条“细水长流”,以及父母顶着炎炎烈日、不计得失帮助邻居浇地的故事,赞颂了父亲包容他人,不计得失,不争长短的朴素的品质。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抒发作者的感情。如《春》一文,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感情,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由“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必须坚强乐观地活着。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象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有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等)、情节(作用:内容上为塑造人物形象及表现主题服务,结构上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推动事件的发展等)、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交代背景,衬托角色活动,渲染气氛等)2.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定义:以“我”“我们”的口吻展开叙述。作用: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2016年广东卷《平衡》一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事,围绕“我”家与邻居小王家换锁事件展开,揭示了生活中存在着信任危机的问题。第一人称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使故事情节显得真实自然,情感朴实动人。第二人称定义: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以第二人称进行叙述。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如《我的老师》一文中对蔡老师的叙述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但在“我不知道你……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中改用第二人称“你”,说明“我”的心情激动到了极点,抒发了“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第三人称定义:作者站在第三方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叙述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如2014年广东卷《怯懦》一文,全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用“她”(陈叶)与父亲最终也没有相认的故事来表现父女二人在世俗尊卑观影响下的“怯懦”。这种写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生活。3.记叙文的常见线索时间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最后一课》一文是以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时间推移为线索进行叙事的。地点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2015年广东卷《集中营的课堂》一文就是以谢达的活动地点为线索来安排情节的,故事围绕学校、集中营门口、集中营里面层层展开。人物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叙事材料的。事件发展变化(明线)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2016年广东卷《平衡》是以“丢钥匙换锁”这一事件为线索进行叙述的。情感发展变化(暗线)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我的老师》一文是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这一感情为线索进行回忆并叙述的。实物以某一件具体(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就是以“羚羊木雕”为线索来安排叙事材料的。 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顺叙定义: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如《藤野先生》就是以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读来条理清晰。倒叙定义: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作用:①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③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先写母亲去世了,然后回忆了母亲辛勤的一生,记叙了母亲的生平。插叙定义: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事件或情节的叙述方法。作用:①有时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③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④突出文章主题;⑤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如《背影》开篇点题后,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情形,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了铺垫。5.记叙文常见的描写手法及角度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对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的描写。心理描写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语言描写对人物的独白、对话的具体描写。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且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进行特写式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对有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对社会背景、时代氛围、地域风貌等的描写。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的特征。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或反衬出描写的对象。6.记叙文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定义及作用照应定义:文章中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关照与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铺垫定义:文章中用一系列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作为主要情节发生、发展的准备,作为高潮到来之前的序幕。作用: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合理。伏笔定义: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象征定义: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借景抒情定义:将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情。作用:通过描写具体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做到情景交融,给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对比定义: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加以比照。作用:运用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衬托(正衬/反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突出主要事物的特征。作用: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二、方法指导与解题思路技巧(一)方法指导记叙文的阅读训练应注意四点:1.要仔细通读全文,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可从记叙文的要素入手,分析了解中心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一来,作者的行文思路就逐渐清晰了,表达的主要内容也就明确了。有些文章篇幅较长,时间跨度大,地点转换多,但只要把握作者行文的脉络,中心内容便不难理解。2.阅读记叙文,要能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我们在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中心内容的基础上,体味作者透过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对人、事的态度,从而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3.在阅读记叙文的过程中,要找出关键性的词句,体味和推敲这些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多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刻画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理解和品味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4.在整体阅读全文、理清线索脉络、理解内容主旨、品味关键词句、赏析情景和形象的基础上,还要揣摩、体会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 (二)解题思路及技巧1.怎样分析人物性格(1)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2)分析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及心理进行描写的句子。(3)抓住关键性词语。(4)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如对比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2.怎样理解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1)“文中词语的含义”,是指词语在文章中的语境义,不是词语本身的释义。语境义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所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特定含义。(2)解答好这类试题首先要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语言环境除了联系上下文之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题目考查的重点词语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二是要注意文章中相关的提示性词语,如“这就是”“因此”“所以”等。3.怎样体味和推敲文中某些句子的含意“体味某些句子的含意”,这些句子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的,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体味和推敲这些句子的含意,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等等。其方法有:(1)抓主干的同时,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2)抓关键词语,如通过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含意。(3)根据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4)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意,这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有些语句,我们只有弄清了它所植根的语言土壤,从整体上把握住文段(章)的意义,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它的弦外之音。做题时出现失误,往往就在于缺乏语境意识,在没有整体理解全文的情形下,单纯解释句子本身的含意,没有把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5)抓住文章中心思想来理解句意,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6)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8)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这主要指那些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等作用的句子。4.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也可以使说理更透彻。(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形象。(3)夸张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4)排比的作用是使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高度概括性,有音乐美。(6)对比的作用是使感情色彩鲜明,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突出。(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增强节奏感。(8)借代的作用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5.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使事情更具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3)推动情节的发展。(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5)为情节的展开做铺垫。6.怎样解答各种开放性试题(1)评说类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答案多元化,一般不设唯一答案,允许和提倡答题者有自己个性化的认知。这类试题很少涉及政策性极强的、重大的严肃的问题,而是根据初中生的思想水平及能力设置的,所评论的问题大多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在方法、技巧上还应该注意适当点拨,通常应注意以下三点:①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尽量客观地看待事物,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作用和影响。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本质。②注意抓住要点,一语中的,可以分点来讲,这样会显得思路清晰;但不提倡面面俱到,尤其是脱离重点泛泛而论。一般来讲,评论不宜过
本文标题:2020中考语文备考知识清单梳理 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pd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1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