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含解析)
1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含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S32Cl35.5Cu64Mn55C12N14Ba137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分类名称(俗名)化学式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FeOB酸性氧化物碳酸气COC酸硫酸H2SO3D盐纯碱Na2CO3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化学式为Fe2O3,故A错误;B.碳酸气是酸性氧化物,碳酸气化学式为CO2,故B错误;C.硫酸是强酸,化学式为H2SO4,而H2SO3为亚硫酸,属于弱酸,故C错误;D.纯碱为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俗名为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故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碱性氧化物是指能跟酸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但要注意,纯碱不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其属于盐类。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2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④⑥⑦C.①⑧D.①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详解】硝酸为重要的三大强酸之一,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一元含氧酸,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混化合物;氢化物是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故HNO3不是氢化物,故有①④⑥⑦选项正确。故答案选B。3.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与纳米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小于1nm的是溶液,大于100nm的是浊液。考点:分散系知识的识记。4.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食盐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答案】B【解析】【详解】A.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牛奶、豆浆都是胶体,故A错误;B.碘酒是碘单质的水溶液,泥水是浊液,血液为胶体,故B正确;C.白糖水是蔗糖水溶液,食盐水是氯化钠水溶液,茶叶水是溶液,故C错误;D.Ca(OH)2悬浊液为浊液,澄清石灰水是溶液,石灰浆为浊液,故D错误;3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判断,明确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应注意的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要认为丁达尔效应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这是容易混淆的。5.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B.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C.该分散系不能透过滤纸D.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OH)3【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该分散系属于胶体,所以应具备胶体的性质;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的磁流体,属于胶体(1~100nm)的范围,故A错误;B.磁流体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C.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可以透过滤纸,故C错误;D.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生成黑色的磁流体,而氢氧化铁为红褐色,故D错误;故答案选B。6.如图是按一定的方法给物质进行的分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4A.该种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B.标准1是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C.标准2是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D.类别1是混合物,类别2是单质【答案】A【解析】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A错。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A.氧化钙,澄清的泉水B.氢氧化钾,含铜质量分数为80%的氧化铜C.澄清的石灰水,粗盐D.红磷,空气【答案】A【解析】【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详解】A.氧化钙是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澄清的泉水中含有水和溶解到水中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等,还有其它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氢氧化钾是化合物,因为在纯净的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因此含铜质量分数为80%的氧化铜是纯净物,故B错误;C.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粗盐中含有氯化钠、泥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答案选A。5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通过观察外观的方法可以区别胶体和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答案】C【解析】【详解】A.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故A错误;B.从外观上看,胶体和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体系,所以通过观察不能区分胶体和溶液,故B错误;C.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故C正确;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其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D错误;故答案选C。9.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B.光线照射的时候都有光亮的通路C.颜色都呈红褐色D.加入足量盐酸溶液都呈棕黄色【答案】D【解析】【分析】胶体的粒子直径为1-100nm,溶液的粒子直径为1nm,胶体有丁达尔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强电解质会破坏胶体的稳定性,形成沉淀,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详解】A.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nm,故A错误;B.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光线照射的时候都有光亮的通路,而溶液没有此现象,故B错误;C.氯化铁为棕黄色溶液,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故C错误;D.氯化铁为棕黄色溶液;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氢氧化铁)溶解,生成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所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加入足量盐酸溶液都呈棕黄色,故D正确;6故答案选D。【点睛】三大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本题中注意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液体,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液体,C为易错点。10.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两两间能发生反应最多有A.4个B.5个C.6个D.7个【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两种物质之间分别验证,CuO与H2反应需要加热,而在常温下此反应不能进行;CuO与稀硫酸反应;Fe与稀硫酸反应;Ba(OH)2溶液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沉淀;K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共6个化学反应,答案选C。11.下表所列各组物质,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该组物质均可以一步反应:甲→乙:2CuO+COCu+CO,乙→丙:CO2+2NaOH=Na2CO3+H2O,甲→丙:22CuO+HCu+HO,A错误;7B.该组物质均可以一步反应:甲→乙:22C+O2CO点燃,乙→丙:222CO+O2CO点燃,甲→丙:22C+O2CO点燃,B错误;C.该组物质中,仅CaCO3→Ca(OH)2不能一步反应得到,甲→乙:32CaCOCaO+CO高温,乙→丙:CaO+H2O=Ca(OH)2,C正确;D.该组物质均可以一步反应:甲→乙:H2SO4+2NaOH=Na2SO4+H2O,乙→丙:2222HO2H+O通电,甲→丙:H2SO4+Zn=ZnSO4+H2↑,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C。1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均可以和碱发生反应B.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酸性氧化物是指凡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正确;B.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但在常温下为固体,B错误;C.Al2O3属于金属氧化物,但属于两性氧化物,C错误;D.CO、NO等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A。13.在一定条件下,跟酸、碱、盐都能反应的物质是()A.CaOB.Na2CO3C.CaCO3D.CO2【答案】B【解析】8【详解】A.CaO是碱性氧化物,与碱不发生反应,A错误;B.Na2CO3易溶于水,能和酸、碱、盐都能反应,B正确;C.CaCO3难溶于水,只能和酸反应,不与碱、盐发生反应,C错误;D.CO2是酸性氧化物,与酸不发生反应,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B。14.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发生CaCO3CaO+CO2↑、CaO+H2O=Ca(OH)2、K2CO3+Ca(OH)2=CaCO3↓+2KOH,结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来解答。【详解】由制备流程可知,发生的分液依次为CaCO3CaO+CO2↑、CaO+H2O=Ca(OH)2、K2CO3+Ca(OH)2=CaCO3↓+2KOH,其反应类型分别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答案选C。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2g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B.0.5mol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C.1molSO2含有的SO2分子数目为NAD.0.5NA个Cl2的物质的量是0.5mol【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由氧原子构成,故32g氧气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32/16=2mol,个数为2NA,故A错误;9B.水为三原子分子,故0.5mol水中含1.5mol原子即1.5NA个,故B正确;C.1mol二氧化硫中的分子个数N=nNA=1mol×NA/mol=1NA,故C正确;D.Cl2的物质的量n=N/NA=0.5NA/NA=0.5mol,故D正确;故答案选A。16.在0.1molNa2SO4中所含Na+数目为()A.6.02×1022个B.1.202×1023个C.0.1个D.0.2个【答案】B【解析】【详解】Na2SO4属于离子化合物,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所以在0.1molNa2SO4中所含Na+的物质的量为0.2mol,个数为0.2mol×6.02×1023mol-1=1.202×1023,故B正确;故答案选B。17.1.6克某气体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6B.64C.32D.96【答案】A【解析】某气体含有6.02×1022个分子,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物质的摩尔质量为1.6g/0.1mol==16g/mol,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A正确。18.比较1molN2和1molCO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②分子总数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答案】C【解析】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本文标题: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2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