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辽宁省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11一、单选题(1~10题每题2分,11~20每题3分,共50分)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着色剂B.调味剂C.抗氧化剂D.增稠剂【答案】C【解析】【详解】A、着色剂:改善食品的外观,与反应速率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调味剂:增加食品的味道,与反应速率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抗氧化剂: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与反应速率有关,故C符合题意;D、增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保持流态食品、胶冻食品的色、香、味和稳定性,改善食品的物理性状,并使食品有润滑适口的感觉,与反应速率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2.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ΔH=-akJ/mol,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C.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等于2akJ【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错误;B选项,放热反应,则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因此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故B错误;C选项,设断开H—I键所需能量为xkJ,Δ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b+c-2x=-2--a,2x=(c+b+a)kJ,即为2molH—I键所需能量,故C正确;D选项,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小于100%,因此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点睛】Δ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3O22O3是吸热反应,所以臭氧比氧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B.太阳能、煤气、潮汐能是一次能源;电力、蒸汽、地热是二次能源C.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少的反应D.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566.0kJ/mol【答案】A【解析】【详解】A选项,因为3O22O3是吸热反应,臭氧能量高,不稳定,即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臭氧比氧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故A正确;B选项,煤气是二次能源,故B错误;C选项,吸热反应即为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即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成键释放的总能量,故C错误;D选项,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566.0kJ/mol,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B.在200℃、101KPa时,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1molHI放出热量7.45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I2(g)+H2(g)=2HI(g)ΔH=-14.9kJ/molC.已知在101kPa下,1g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3-H2(g)+12O2(g)=H2O(g)ΔH=-242kJ/molD.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ΔH=-114.6kJ/mol【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充分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因此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故A错误;B.在200℃、101KPa时,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1molHI放出热量7.45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I2(g)+H2(g)200101aCKP2HI(g)ΔH=-14.9kJ/mol,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常温常压的条件可以不注明,故B错误;C选项,1g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kJ热量,2gH2即1mol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ΔH=-242kJ/mol,故C正确;D选项,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因中和热必须把生成的水定为1mol液态水,因此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SO4(aq)+KOH(aq)=12K2SO4(aq)+H2O(l)ΔH=-57.3kJ/mol,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点睛】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充分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焓减小的反应通常是自发的,因此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发生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等质量的硫磺固体和硫蒸气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4-【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比如碳点燃,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比如氯化铵和Ba(OH)2∙8H2O,故A错误;B选项,通常焓减小的反应通常是自发的,但也有是非自发的,判断自发与非自发一定用自由能综合判断,故B错误;C选项,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不能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而要复合判断自由能来判断,故C错误;D选项,等质量的硫磺固体和硫蒸气分别完全燃烧,硫蒸气能量高,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点睛】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只与初始态的能量有关。6.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ΔH、ΔS的判断,正确的是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答案】B【解析】该反应气体体积减小,△S<0,能够自发进行说明△H-T△S<0,△H<0,故选B。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s)+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①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⑤B的浓度不再变化;⑥n(A):n(B):n(C):n(D)=1:3:2:2A.②③⑤B.①③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答案】D【解析】【分析】-5-该反应为等体积,且有固体参加的反应。【详解】①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nM气体,正向反应,气体质量变大,气体物质的量没变,M变大,当不再改变即为为平衡,故正确;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是逆方向,同时消耗2amolC,也是逆方向,同一个方向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错误;③该反应是等体积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故错误;④混合气体的密度m()=V容器气体,正向移动,气体质量变大,容器体积不变,密度始终变大,当密度不变即为平衡,故正确;⑤B的浓度不再变化,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正确;⑥n(A):n(B):n(C):n(D)=1:3:2:2,只能的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不能说之比等于多少,故错误;因此②③⑥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综上所述,答案为D。8.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B.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C.用图乙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D.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得到哪个反应速率快,哪个-6-反应速率慢,就是主要看气泡的速度来得出,故A正确;B选项,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不能得出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以为氯化铁和硫酸铜两者的阴阳离子都不相同,不能确定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起的催化作用,故B错误;C选项,用图乙装置测定反应速率,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测反应速率或者生成相同体积所需时间的来测定反应速率,故C正确;D选项,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这就是检查乙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9.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对于气体反应),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故反应速率增大B.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减小了活化能,故反应速率增大C.选用适当催化剂,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D.H+和OH-的反应活化能接近于零,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增大压强(对于气体反应),即缩小容器体积,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数增多,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A错误;B选项,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加,原来不是活化分子的变为了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选项,选用适当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活化能,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D选项,H+和OH-的反应活化能接近于零,瞬间碰撞完成,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10.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7-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B.I-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D.v(H2O2)=v(H2O)=2v(O2)【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反应速率的快慢与I-浓度,I-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因此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故A正确;B选项,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分子两个方程,得出I-参与了化学反应,但反应质量没有变化,因此I-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正确;C选项,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其1mol反应物总能量减去生成物总能量为98kJ,但不是反应物的活化能,故C错误;D选项,v(H2O2)=v(H2O)=2v(O2),符合速率比等于计量系数比,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点睛】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11.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B.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新制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答案】B【解析】【分析】勒夏特列原理解解释的主要是浓度、温度、压强对平衡的移动。【详解】A选项,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
本文标题:辽宁省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2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