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1-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三年级12月份联考试卷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图示两种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这两种细胞器的参与B.所有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甲、乙两种细胞器C.甲、乙两种细胞器都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甲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甲为线粒体,乙为中心体。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而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蛔虫细胞不含线粒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B错误;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错误;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和中心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2.关于ATP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腺嘌呤,P表示磷酸B.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C.1molATP水解,释放出30.54kJ的能量来自两个高能磷酸键D.T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的结构与核苷酸很相似【答案】B【解析】-2-【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ATP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的A代表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T表示三个(磷酸基团),可见,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A、D错误,B正确;1molATP水解,释放出30.54kJ的能量来自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C错误。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B.酶通过为反应供能或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D.DNA连接酶可将DNA分子中的碱基连接起来【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酶的本质及其作用机理、酶的特性、DNA连接酶的作用、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C正确;DNA连接酶可将双连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错误。4.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条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过程②③④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B.过程①②③④中均有ATP生成C.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D.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膜上-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条途径”为主线,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场所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过程②和④都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催化过程②④的酶都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催化过程③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中和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①③中均有ATP生成,B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C正确;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5.下列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操作错误的是A.可用梨、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性糖的实验材料B.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C.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先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D.提取含DNA的滤液可用香蕉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研磨【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及DNA的粗提取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梨、苹果的果肉富含还原糖,且为白色或接近于白色,是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性糖的理想实验材料,A正确;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花生种子富含脂肪,因此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可检测脂肪,B正确;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向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CuSO4溶液)4滴,摇匀,C错误;在提取香蕉的DNA时,在切碎的香蕉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收集滤液,D正确。6.图甲、乙、丙、丁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体内相关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A.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B.图乙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C.图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含8条染色单体D.图丁细胞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图甲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甲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和次级卵细胞,A错误;图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图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图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含0条染色单体,C错误;图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两极对应的两条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说明该细胞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基因突变的特点、染色体组的内涵,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7.对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叙述正确的是A.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同时对父本和母本去雄B.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依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5-D.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A错误;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正确;依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C错误;测交实验的结果出现1∶1分离比,与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的预期结论相符,所以假说成立,D错误。8.下表是桃树花色的三组遗传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杂交组合F1的表现型及数目红花白花①红花×白花503511②白花×红花7890③红花×红花1240423A.组合①的红花亲本与F1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B.组合②③均可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若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全部自交,则子代中纯合红花所占比值为1/2D.若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全部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白花所占比值为1/12【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表中信息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组合②中的白花与红花杂交,F1均为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且双亲均为纯合子,-6-组合③中的红花与红花杂交,F1中的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说明双亲均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组合②③均可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正确;组合①的红花与白花杂交,F1中的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1∶1,说明红花亲本与F1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A正确;若相关的基因用R和r表示,则组合③的红花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F1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3RR、2/3Rr,F1中红花植株全部自交,子代中纯合红花所占比值为1/3RR+2/3×1/4RR=1/2,C正确;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产生的配子为2/3R、1/3r,让这些红花植株全部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白花所占比值为1/3r×1/3r=1/9,D错误。【点睛】以“组合②或组合③中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及其F1的性状分离比”为切入点,明辨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据此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9.下列有关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可在含32P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噬菌体的标记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其DNA分开C.培养温度、搅拌强度和离心时间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D.菌体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可在含32P的细菌细胞培养基中培养细菌,获得32P标记的细菌,再用该细菌培养噬菌体,进而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错误;培养温度、搅拌强度和离心时间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C正确;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与题意,菌体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错误。1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C.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D.基因型为Dd的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答案】C-7-【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所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原核生物一般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也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错误;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所以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C正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D和d控制的是同一性状,因此基因型为Dd的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1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D.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可见,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D正确。1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pH的稳定需要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8-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理化性质、体液免疫、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内环境pH的稳定依赖于缓冲物质的调节,A错误;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B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
本文标题: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5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