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1-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考试时间:2018年11月8日上午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要求)1.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孟德尔的实验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孟德尔所作的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F1(Bb)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B:b=1:1)”是无法直接看到的,属于推理内容D.孟德尔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2.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直毛和卷毛B.小麦的毛颖和光颖C.水稻的糯性和非糯性D.家鸡的长腿和毛腿3.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不断提高油菜粒大油多品种的纯合度②区分豌豆绿色和黄色子叶的显隐性③检验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的组成④鉴定一只黑毛兔是否纯种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D.自交、自交、测交、测交4.在AaBbCc×AABbcc的杂交中,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中AaBbCc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两亲本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A.6、4、12B.6、8、12C.8、12、4D.8、12、85.具有DdTt基因型(这些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的个体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中,ddTT和ddTt将分别占整个基因型的比例是()A.1/8和1/16B.1/16和1/8C.1/16和1/4D.1/8和1/86.将具有一对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3代,在F3中显性纯合子比例为()A.7/8B.7/16C.1/8D.9/16-2-7.下列关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B.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C.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8.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B.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9.关于细胞分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一般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B.与一般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均等分配,细胞质不均等分配D.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10.下图表示某精子,四个选项中不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图是()ABCD11.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B.③细胞中不可能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12.某动物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A.一个(有2对同源染色体)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1个卵细胞,该卵细胞只有1种B.一个(有2对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精子,这4个精子可能2种C.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均为均等分裂D.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均存在变形的过程13.下列关于染色体、基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所以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B.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C.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随染色体进入不同的配子D.正常情况下,每个配子都含有体细胞中的每一对等位基因14.下列最能正确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ABCD15.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4-ABCD16.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女儿正常B.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C.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D.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子女均正常17.有关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相同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相同18.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指的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分布在染色体、线粒体上,其中染色体是主要的载体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都为DNA,其组成元素是C、H、O、N、P19.下列有关DNA分子的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分子的每一条链都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DNA分子中有4种核糖核苷酸D.A与T、G与C两两配对形成碱基对,保证了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20.下列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B.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目也相等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4:3:2:1D.若一条链的G:T=1:2,另一条链的C:A=2:1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0分)-5-21.(16分)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形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4)如果用F1中基因型为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有4种,则数量比为。22.(12分)果蝇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纯合的灰身白眼雄果蝇与纯合黑身红眼雌果蝇杂交,再将F1中雌,雄个体相交,产生F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F1的基因型为和,表现型为和。(2)F1中雌雄性别比例为。F2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分离比。(3)F2代中,眼色出现性状分离的果蝇性别为,其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23.(20分)下列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图3表示该种动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的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6-图1图2图3(1)图1a、b、c中表示核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的分别是。(2)图2中根据(填“甲”或“乙”或“丙”)图可以判断该生物性别为。(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且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0︰1的细胞是。(填“甲”或“乙”或“丙”)(4)同源染色体分开可能对应图2中(填“甲”或“乙”或“丙”)图像对应的时期和图3中段对应的时期。(5)图3中a、b分别表示和过程,c中LM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是过程形成的。24.(12分)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且II2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乙种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2)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7-(3)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如果H是男孩,则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如果H是女孩,则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因此建议。-8-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北大培文学校期中考试高二理科生物参考答案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要求)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DCBBC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DDCCCDCB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0分)21.(16分,每空2分)(1)YyRryyRr(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3)YyRRYyRr(不写全不给分)(4)YyRr1:1:1:122.(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BbXAXa(1分)BbXAY(1分)灰身红眼雌果蝇(1分)灰身红眼雄果蝇(1分)(2)1:13:1(3)雄性1:123.(20分,每空2分)(1)c、a(顺序颠倒不给分)(2)乙雌性(3)乙甲(4)乙GH(6)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答受精也可)24.(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2)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隐性(顺序颠倒不给分,答对一个给1分)(3)AAXBY1/3AaXBY2/3(4分,只写概率不给分)(3)甲:1/60000乙:1/200(制作答题卡时甲和乙两个字要标明)甲:1/60000乙:0(制作答题卡时甲和乙两个字要标明)-9-优先生育女孩
本文标题: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6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