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2、8、9、10、11、1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3、4、5、6、7、1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期中)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A.调整产业结构B.加剧环境污染C.缓解能源紧张D.促进资源开发2.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B.图乙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C.图丙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D.图丁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2解析:1.C2.D第1题,本题易错选D,错因是没有注意到本题考查的是“疆电外送”工程对“调入区”的影响。“疆电外送”是能源的输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故选C。第2题,本题易错选A,错因是不能正确认识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图甲新疆晾房是利用了当地气候干燥、蒸发旺盛的特点;图乙是陕西窑洞,体现了当地黄土深厚、直立性强的特点;图丙是青海牧场,青海经济水平落后,科技水平低;图丁是四川水田,当地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向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供水,可以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图为北京气候资料及丹江口下游武汉的年径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3.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A.1~5月B.6~8月C.9~10月D.11~12月4.为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供水地区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实行季节性水价B.修建水库C.提倡节约用水D.增加引水线路解析:3.A4.B第3题,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不需要调水。每年1~5月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用水,故1~5月份最需要调水。第4题,北京夏季降水量较多,可以修建水库存水,以便缺水季节用水,同时可以减少缺水季节的调水。实行季节性水价,提倡节约用水,只能减少用水量,但是不能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增加引水线路,只能增加调水量。自1960年开始,咸海水位每年降低20cm,于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至2007年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进行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下图所示的“北水南调”工程为比较可行的建议。读图,回答5~7题:35.咸海1960年后面积快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猛增,大肆围湖造田B.咸海渔业发展过快C.入湖河流流域过度农垦D.大量引咸海水灌溉6.若实施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则面对的主要困难是()A.地形崎岖,难以施工B.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C.人才短缺,技术困难D.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7.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可能有()A.增加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B.增加咸海流域年降水量C.减少哈萨克斯坦的粮食产量D.减少额尔齐斯河上游水量解析:5.C6.D7.B第5题,咸海深居内陆,主要靠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补给。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过度农垦需要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注入咸海水量大减,再加上咸海蒸发旺盛,面积快速缩小,故C项正确。第6题,由图示可知,沿线落差较小,地势比较缓和,故A项错误;位于亚欧板块内部,没有穿过板块边界,故B项错误;沿线国家虽然经济较落后,但是也具备调水施工的技术,C项错误;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故D项正确。第7题,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导致西西伯利亚水资源减少,破坏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A项错误;咸海面积增大,湖海效应增强,流域内年降水量可能增加,故B项正确;哈萨克斯坦干旱缺水,调水工程使沿线水资源增加,种植业规模扩大,粮食产量可能增加,故C项错误;该工程对额尔齐斯河上游水量没有影响,故D项错误。(2018·江苏南京、盐城期末改编)2017年山东省建设了三条“外电入鲁”新通道。读“外电入鲁”通道示意图,回答8~9题:48.“外电入鲁”的原因是山东省()A.常规能源匮乏B.经济发展水平低C.酸雨危害严重D.环境保护压力大9.“外电入鲁”给内蒙古、陕西供电方带来的影响有()A.社会经济效益提高B.电力生产成本加大C.利于生态环境保护D.促进能源结构改善解析:8.D9.A第8题,由于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能源需求量大;山东省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丰富;山东省是半湿润区,降水较少,酸雨危害较轻;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压力大,电力是清洁能源。第9题,“外电入鲁”使内蒙古、陕西供电方在当地将煤炭转化成电力,输入地减少了运输成本,电力生产成本减小,社会经济效益提高;两地利用煤炭燃烧发电,产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当地能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依然以煤电为主。(2019·广东广州一模)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据此回答10~11题:10.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B.重庆、四川C.珠江三角洲D.新疆、陕西11.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A.2002~2005年B.2005~2008年5C.2008~2011年D.2011~2014年解析:10.D11.B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0~2003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在西部地区,新疆、陕西两地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天然气资源得到开发,消费量增长快。第11题,图中显示,2005~2008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向东迁移幅度最大,我国东部天然气资源缺乏,此时主要反映西气东输工程使得东部地区天然气使用量增大。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9·山东济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我国在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中使用的自主创新技术,特别适合远距离输电,具有容量大、损耗低、占地少、经济高效等优势。2017年12月,中巴联合建设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是美洲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该线路横跨四个州,穿越66个城市,输送距离达到2000多千米,将成为巴西电力输送的大动脉。下图是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线路示意图。(1)根据中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供需现状,说明中巴电力合作建设美丽山输电工程的理由。(6分)(2)与伊泰普水电站相比,从河流的水文特征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的优势。(6分)(3)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推测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8分)(4)简述巴西从该项目建设中获得的利益。(8分)解析:第(1)题,可根据中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从技术来看,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成为中国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目前我国特高压输电项目国内市场增长速度缓慢,产能过剩,迫切需要走向国际市场。从需求角度看,巴西地域辽阔,输电规模及6互联电网跨度大,巴西电力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巴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2)题,从河流的水文特征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的优势要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含沙量等。第(3)题,可从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及其他方面)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第(4)题,可从工程建设对资源开发、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分析。答案:(1)我国能源生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远,西电东送等长距离输电项目催生了特高压输电技术,使其成为中国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目前我国特高压输电项目国内市场增长速度缓慢,产能过剩,迫切需要走向国际市场;巴西地域辽阔,输电规模及互联电网跨度大,巴西的电力市场潜力巨大。(6分)(2)美丽山水电站的供水河流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入库水量的季节变化小;美丽山水电站所在区域的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入库泥沙较少。(6分)(3)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沿途穿越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易晒伤、中暑等;沿途经过平原、高原、再到平原地形区,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工程建设;河流水量大,河道宽,不利于工程建设;易受蚊虫、毒虫叮咬、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任答4点,得8分)(4)完善国家输电网络,缓解电力供需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将巴西西北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巴西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供应,经济效益提高显著;带动国内电力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运输维修等产业的发展;带动输电线路所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任答4点,得8分)13.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9分)7(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9分)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和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盈亏。同理可以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第(2)题,从工程建设角度考虑,也就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第(3)题,从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加以分析回答。答案:(1)①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②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10分)(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9分)(3)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9分)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7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