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淮北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开学考试生物试题1.对生命系统认识正确的是A.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B.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C.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但还不能称为生命系统,A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所以生物生活的环境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B错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复杂的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完成。生命系统的每一个层次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C正确;单细胞生物只有细胞这个层次,D错误。故选C。2.如图是细胞中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植物培养过程中,如果缺乏了Mg元素,植物的叶片呈黄色B.蛋白质若含Fe或S元素,这些元素一定位于R基团中C.ATP中含有腺嘌呤D.I作为人体中的一种大量元素,若缺乏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Fe是-2-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详解】由于Mg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缺乏了Mg元素,植物的叶片会因叶绿素缺乏而呈黄色,A正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除R基团以外的其他部位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若含有其他元素,则一定位于R基团中,B正确;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一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正确;I是微量元素,人体缺乏I元素,将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人体代谢紊乱,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ATP组成成分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3.下列关于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脉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由于乙液的浓度较高,所以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对细胞的观察需要显微镜,所以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B正确;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C错误;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A液,摇匀后再加入B液,再摇匀,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合物的鉴定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4.下列有关有机物检测的说法正确是-3-A.用苏丹III染液染色,观察到花生子叶细胞中被染成红色的脂肪滴B.在甘蔗茎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C.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溶液由蓝色变成紫色D.用苏丹III染液染色,在高倍镜下可见花生子叶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答案】D【解析】【分析】苏丹Ⅲ使脂肪呈现橘黄色,苏丹Ⅳ使脂肪呈现红色。【详解】用苏丹Ⅲ染液将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A错误;甘蔗茎中含有的蔗糖是非还原性糖,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温水浴后液体变成砖红色,B错误;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C错误;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高倍镜下可见花生子叶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D正确。故选D。5.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现配制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能把DNA和RNA分别染成红色和绿色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效果更好C.盐酸使染色质中的R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D.该实验结果表明D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盐酸的作用是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且使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具体过程为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该实验结论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为细胞核区域由于存在DNA被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存在RNA,所以被染成红色。【详解】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使用时要现配,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A错误;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分离染色体的DNA和蛋白质,B正确;盐酸有利于染色体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C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出现在细胞核中,说明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观察到红色出现在细胞质中,说明D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D错误。故-4-选B。6.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营养物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KJ/g)耗氧量(dL/g)糖17170.83蛋白质23.5180.95脂肪39.839.82.03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D.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答案】A【解析】表中信息显示:同质量的三类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能量,但不能说明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项错误;同质量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最多,说明其贮存能量最多,B项正确;蛋白质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为CO2、H2O和尿素,在体外燃烧的产物为CO2、H2O,因此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C项正确;组成三类营养物质的元素比例不同,可能导致它们氧化分解时耗氧量不同,D项正确。7.如图表示的是某动物细胞内三种细胞器生物膜结构在某过程前与后的面积变化,那么该过程产生的物质很可能是A.肠脂肪酶、生长激素、性激素B.抗体、载体、有氧呼吸酶C.生长激素、抗体、唾液淀粉酶-5-D.抗体、胃蛋白酶、血红蛋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图上看,内质网的膜面积某过程前后变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不变,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大,该过程符合分泌蛋白的产生过程。肠脂肪酶、生长激素属于分泌蛋白,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所以A项不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载体在细胞膜上,有氧呼吸酶在细胞内,二者不属于分泌蛋白,所以B项不正确;生长激素、抗体、唾液淀粉酶,三者均属于分泌蛋白,所以C项正确;抗体、胃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分泌蛋白,所以D项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产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8.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是细胞中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液泡能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转录的主要场所,A正确;B.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包括丙酮酸的氧化与ATP合成,B正确;C.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中进行,而高尔基体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运送,C错误;D.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6-D正确。9.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B.高等植物细胞放入浓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C.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D.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答案】B【解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有三种,一是细胞与细胞直接接触,二是通过体液间接完成,三是通过胞间连丝的方式完成。B项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渗透失水,属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的物质交换,不是一种信息交流。【考点定位】细胞膜的功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0.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场所D.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的结构【答案】A【解析】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C正确;细胞核具有双层核膜,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7-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详解】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光反应阶段有ATP形成,A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某些物质(如酶、RNA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故选D。12.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①和②运转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快,D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解题关键: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需载体需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载体,不需能量)胞吐(利用生物膜的流动性)。1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B.线粒体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碘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D.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制备的原生质体置于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而胀破【答案】A-8-【解析】【分析】1、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布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前者不需要能量,后者需要消耗能量。2、气体出入生物膜都是自由扩散。3、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
本文标题: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7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