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41 §4.5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13考点清单考点一 矩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① 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② 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③ 相等且互相平分 ;(3)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4)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3.矩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④ 平行四边形 叫做矩形;(2)对角线⑤ 相等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⑥ 四边形 是矩形.考点二 菱形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⑦ 互相垂直平分 ,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⑧ 中心对称 图形.3.菱形的判定(1)一组⑨ 邻边 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⑩ 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3)四条边都相等的 四边形 是菱形.4.菱形的面积设一个菱形的面积为S,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a和b,则S= 12ab .考点三 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 平行四边形 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1)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相邻两边互相垂直;(2)角:四个角都是90°;(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4)对称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3.正方形的判定(1)一组 邻边相等 的矩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菱形 是正方形;(3)对角线 互相垂直平分 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4)四条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筝形筝形的定义与矩形的定义相对应,筝形的定义为: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筝形.(如图所示)筝形性质:1.轴对称:对称轴为筝形的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2.有一组对角相等.3.对角线互相垂直.4.筝形的面积公式:S=12mn,其中m,n是两条对角线长.113方法一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及其判定 矩形、菱形的性质是求角度、线段长度和验证两角是否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常用知识.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以联想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面积等知识.把握各种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是正确快速判定四边形类型42 5年中考3年模拟的关键,见下图.平行四边形一个角是直角矩形→一组邻边相等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菱形→一个角是直角如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可以依据下表.题设条件需探索的问题结论四边形及其他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该四边形为菱形平行四边形及其他一组邻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该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例1 (2017滨州,22,10分)如图,在▱ABCD中,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AD于点F;再分别以点B、F为圆心,大于12BF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E,连接EF,则所得四边形ABEF是菱形.(1)根据以上尺规作图的过程,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菱形ABEF的周长为16,AE=43,求∠C的大小.解析 (1)由作图过程可知,AB=AF,AE平分∠BAD.∴∠BAE=∠EAF.∵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C∥AD.∴∠AEB=∠EAF.∴∠BAE=∠AEB,∴AB=BE.∴BE=AF.∴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EF为菱形.(2)连接BF,与AE交于点O.∵四边形ABEF为菱形,∴BF与AE互相垂直平分,∴OA=12AE=23.∵菱形ABEF的周长为16,∴AF=4.∴cos∠OAF=OAAF=32.∴∠OAF=30°,∴∠BAF=60°.∵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C=∠BAD=60°. 变式训练 (2017四川雅安,21,10分)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1)求证:四边形BEDF是菱形;(2)若正方形边长为4,AE=2,求菱形BEDF的面积.解析 (1)证明:如图,连接BD交AC于O,∵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B=OD,OA=OC,∵AE=CF,∴OE=OF,∴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平行四边形BEDF是菱形.(2)在正方形ABCD中,DA=AB=4,∴BD=AC=42,∴EF=AC-AE-CF=42-2-2=22,∴S菱形BEDF=12EF·BD=12×22×42=8.方法二 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相关的动态几何问题 动点问题是数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其综合性很强,经常与函数及面积问题联系在一起,此类问题要注意运动过程中动点在不同线段上的不同运动方式,用含有变量的式子描述相关的变量(线段的长度等),通过数量关系求解,必要时需分类讨论.例2 (2017青岛,24,12分)已知:Rt△EFP和矩形ABCD如图①摆放(点P与点B重合),点F,B(P),C在同一直线上,AB=EF=6cm,BC=FP=8cm,∠EFP=90°.如图②,△EFP从图①的位置出发,沿B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EP与AB交于点G;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过点Q作QM⊥BD,垂足为H,交AD于点M,连接AF,PQ.当点Q停止运动时,△EFP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6).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Q∥BD?(2)设五边形AFPQM的面积为y(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五边形AFPQM∶S矩形ABCD=9∶8?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点M在线段PG的垂直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①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43 图②解析 (1)由题意知:BP=CQ=tcm,CP=(8-t)cm,∵PQ∥BD,∴△CPQ∽△CBD,∴CPCB=CQCD,即8-t8=t6,解得t=247.∴当t=247时,PQ∥BD.(2)由题意知:BP=CQ=tcm,BF=CP=(8-t)cm,QD=(6-t)cm,在Rt△BDC与Rt△QDH中,∵∠C=∠DHQ=90°,∠BDC=∠QDH,∴Rt△BDC∽Rt△QDH,∴∠DQM=∠DBC,∴Rt△BDC∽Rt△QMD,∴MDDC=QDBC,即MD6=6-t8,解得MD=3(6-t)4,∵S五边形AFPQM=S△AFB+(S矩形ABCD-S△PCQ-S△QDM)=12BF·AB+AB·BC-12PC·CQ-12QD·MD()=12×(8-t)×6+6×8-12×(8-t)t-12×(6-t)×3(6-t)4[]=18t2-52t+1172(0<t<6),∴y=18t2-52t+1172(0<t<6).(3)存在.∵S五边形AFPQM=18t2-52t+1172,S矩形ABCD=48,∴S五边形AFPQMS矩形ABCD=18t2-52t+117248=98,整理,得t2-20t+36=0,解得t1=18(舍去),t2=2,∴当t=2时,S五边形AFPQM∶S矩形ABCD=9∶8.(4)存在.如图,当点M在PG的垂直平分线上时,MG=MP,过点M作MN⊥BC于N,∵AB∥EF,∴Rt△PBG∽Rt△PFE,∴BPPF=GBEF,即t8=GB6,解得GB=3t4,∴AG=AB-GB=6-3t4.由(2)知:MD=3(6-t)4,∴NC=MD=3(6-t)4,∴PN=BC-BP-NC=8-t-3(6-t)4=14-t4,又AM=AD-MD=8-3(6-t)4=14+3t4,∴MG2=AG2+AM2=6-3t4()2+14+3t4()2,MP2=MN2+PN2=62+14-t4()2,∵MG=MP,∴MG2=MP2,即6-3t4()2+14+3t4()2=62+14-t4()2,整理,得17t2-32t=0,解得t1=0,t2=3217,∵0<t<6,∴t1=0舍去.∴当t=3217时,点M在PG的垂直平分线上.思路分析 (1)用t表示线段CQ、CP的长,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时间t即可;(2)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需要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差的形式,即S五边形AFPQM=S△AFB+(S矩形ABCD-S△PCQ-S△QDM),证明Rt△BDC∽Rt△QMH,用t表示线段MD的长,进而求出五边形AFPQM的面积,进而求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由(2)及矩形的面积之比等于9∶8,得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t,若在0<t<6内则存在,若不在此范围则不存在;(4)当点M在PG的垂直平分线上时,MG=MP,过点M作MN⊥BC于N,易得Rt△PBG∽Rt△PFE,从而GB=3t4,根据勾股定理得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t,在0<t<6内则存在,不在此范围则不存在.易错警示 此类问题的易错点:①用t表示线段的长时出错;②第(3)(4)小题在解关于t的方程时没有检验是否在0<t<6内.方法规律 解决动点、动图问题的主要思路是运用时间及速度表示出某些线段的长,然后根据相似等知识点求出某些线段长、图形的面积等,对于存在问题一般是化为代数问题解决. 变式训练 (2016福建漳州,25,14分)现有正方形ABCD和一个以O为直角顶点的三角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两直角边所在直线分别与直线BC,CD交于点M,N.(1)如图1,若点O与点A重合,则OM与ON的数量关系是 ;(2)如图2,若点O在正方形的中心(即两对角线交点),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若点O在正方形的内部(含边界),当OM=ON时,请探究点O在移动过程中可形成什么图形;(4)如图4,是点O在正方形外部的一种情况.当OM=ON时,请你就“点O的位置在各种情况下(含外部)移动所形成的图形”提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不必说理).44 5年中考3年模拟解析 (1)OM=ON.(2)OM=ON仍然成立.如图,过O作OE⊥BC于E,OF⊥CD于F,∴∠OEM=∠OFN=90°,∵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OE=OF,∵∠EOF=90°,∴∠2+∠3=90°,∵∠1+∠2=90°,∴∠1=∠3,△OEM≌△OFN,∴OM=ON.(3)如图,过O作OE⊥BC于E,OF⊥CD于F,∴∠OEM=∠OFN=90°,∵∠C=90°,∴∠2+∠3=90°,∵∠1+∠2=90°,∴∠1=∠3,∵OM=ON,∴△OEM≌△OFN,∴OE=OF,∴点O在∠BCD的平分线上,若点O在∠BCD的平分线上,类似于(2)的证明可得OM=ON,∴点O在正方形内(含边界)移动过程中一定所形成的图形是对角线AC.(4)所成图形为直线AC.
本文标题:(山东专版)2019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4.5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讲解部分)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7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