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2019·江西鹰潭月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2.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仅仅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答案:C3.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殖隔离既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又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物群落是由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动、植物种群构成的C.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能阻碍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解析:生殖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标志,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生物群落是由生态系统中所有种群构成,除了动、植物之外还包括微生物,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地理隔离不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比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答案:C4.(2019·河南开封模拟)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下列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食物、栖息条件不同,但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相同2B.不同小岛上地雀的基因频率一旦出现差异,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成不同的物种C.同种地雀到13个不同岛屿后,形成的13个个体数量不多的种群,基因频率都相同D.当13个不同岛屿的地雀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逐步出现生殖隔离,就属于不同物种解析: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A错误;一般经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所以同一物种的地雀不会很快进化成不同的物种,B错误;同种地雀到13个岛屿后,初始种群个体数量不多,但自然选择的作用不一样,新形成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C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出现的标志,D正确。答案:D5.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该蜣螂在生态系统中仅作为捕食者而存在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解析: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能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题目中没有给出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的交配信息,也就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A错误。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部分结构发生变化,说明该生物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进化,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可能发生了改变,B正确。该蜣螂取食粪便和蜈蚣在内的千足虫,说明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错误。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答案:B6.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没有突变就没有进化解析: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是因为男性只要携带一个色盲基因就会患病,而女性必须携带两个色盲基因才患病,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和女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相等;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没有突变就没有进化。3答案:D7.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该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A正确;强毒性病毒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B正确;病毒和兔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提高的同时,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C错误;病毒的传播需依靠蚊子,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D正确。答案:C8.江汉平原盛产油菜,科技人员非常注重油菜品种的选育。如图表示油菜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B.改变了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C.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淘汰了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解析:一般情况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定向诱导的结果,A错误;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1,是不变的,B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从每一代的变异个体中选育出含油量高的油菜品种进行繁殖培育,必然会淘汰含油量低的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错误、D正确。答案:D9.(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4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解析: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60%,a的基因频率是40%,A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个体的选择作用,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Ⅲ与Ⅰ段相比,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错误;由图可知,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D正确。答案:D10.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2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人数781487030A.85%B.30%C.20%D.15%解析:每个女性基因型中B或b基因共两个,男性基因型中只有一个。则Xb的数量是(14+8×2+30)=60,XB+Xb的数量为(78×2+14×2+8×2+70+30)=300。Xb基因频率为60÷300×100%=20%。答案:C11.下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5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a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答案:C12.(2019·河南洛阳统考)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③四种菌株中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使用诱变剂后菌株由a变为b、c、d,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诱变剂可以加快变异频率,但不能决定变异方向;由题图可知,四种菌株中d的产量最高,最符合人们的生产要求;青霉菌是原核生物,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答案:D二、非选择题13.“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处于理想状态下,请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问题:(1)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__。(2)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该种群应具备数量非常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没有作用;_______________;没有基因突变等条件。(3)近几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频率会减小。(4)近几年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对该种群要加以保护,这是在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亲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30%+1/2×60%=60%,a的基因频6率为10%+1/2×60%=40%,由于是随机交配,所以子一代中A、a的基因频率不变,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2=36%,Aa的基因型频率为2×60%×40%=48%,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2=16%。(2)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该种群应具备种群非常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没有作用;雌雄个体都可自由交配产生子代;没有基因突变等条件。(3)基因突变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要看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与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蝴蝶的观赏价值降低,应进行保护,即保护物种多样性。答案:(1)60%48%(2)雌雄个体都可自由交配产生子代(3)该性状适应环境该性状不适应环境(4)物种14.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________。(2
本文标题: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8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