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户籍制度的特点第一部分:户籍制度1.现行户籍制度的一项社会控制功能是什么?控制城镇人口机械增长2.政权稳定才能保障人权发展,这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必要:没有人哪里有国家,人权的保证才生保障稳定的政权充分:国家发展,人才能发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中国人口现状是什么?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分布不均匀:地理上,农村人口比重上,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4.假如取消了,那么怎样控制不超出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定义: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我们无法保证5.假如取消了户籍制度,那么发达的城市谁来监管如此庞大的人群,不发达的城市谁会去建设?我们无法保证,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户籍制度有时候都无法控制,倘若没有,我们难以想象其后果的严重性。6.你认为我们现在是控制型政社会还是服务型社会?我们现在还是控制型政社会,只是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改革发展成为服务型的社会。7.现在的社保,医保都是以保险为基础设定的,你知道保险是如何运作?多投资多保障,少投资少保障。8.中国户籍制度有聚合机制的优点,你知道有哪些吗?能更好地合理管理人员的流动。(对方辩友并不了解聚合机制的定义,只是以为xx就是聚合机制)9.你知道我们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吗?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0.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11.中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12.中国人口现状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分配不均13.我们政府针对户籍制度产生的三农问题,提出了哪些政策?“多产,少取,放任”知道:既然对方已经知道,受户籍制度的影响的农民已经得到大部分的保障政策,政府已经着力解决农民问题,那为什么还提取消?不知道:对方只知道农民受影响,却不知道国家已采取政策保障农民利益,那又凭什么取消?14.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片面追求城镇规模化速度15.逐步,就是说明不能一蹴而就,现在政府已经让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入户,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6.我们社会容纳就业,提供社会保障是能力有限的17.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人口基数大,而现在更是城市化速度过快,国家政府都难以承受这种速度,假如取消,很可能会令到国家崩溃18.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劳动力合理配置19.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一)保障水平总体不高,人群待遇差距较大。(二)适应流动性方面不足。(三)保证可持续性方面不足。20.中国的教育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目前的教育体制2、政府在财政方面的保证3、社会方面的原因4、政治体制造成的原因解决的办法1、首先在教育体制上改变2、社会观念的变化,21.中国教育的现状及就业城镇失业率为9.8%如果包括农村的显性过剩劳动力,中国的失业人口高达23%左右。22.应该:不等于必需,不等于需要,定义:情理上必然或必需如此(道理上,实际上)23.户籍:地方民政机关以户为单位登记本地区内居民的册子。转指作为本地区居民的身份。24.制度:1.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2.制订法规。3.规定。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5.制作。6.谓制作方法。7.规模;样式。25.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26.方面27.和其他民主权利以及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中国在人权问题上以保障绝大多数人的人权为出发点,以保证人民享有全面的、公平的、真实的人权为基本目标。中国保障人权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人权状况不断改善。28.想。在旧社会是农民、小资产者的幻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不可能实现,“吃大锅饭”就是反映这种思想的社会现象,是和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原则相抵触的。破除平均主义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之一。29.(根据劳动的大小进行分配。查询)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30.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它是居民医疗保健事业的有效筹资机制,是构成社会保险制度的一种比较进步的制度,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相当普遍的一种卫生费用管理模式。31.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与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32.中国14亿人口是保障大部分人的人权下去改善小部分的人权33.未来:现在先判我们赢,以后再判你们赢。恐龙灭绝,假如人类也灭绝的话,那时候应该就可以取消了34.绝对的公平就是不公平。35.合理分配资源(公交车)本地户口享受公家卡优惠是因为他们或者他们的祖辈为这座城市做出了贡献,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应该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相反,外地户籍的学生如果也享受本地户籍学生的优惠,他们没有付出就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说句不好听的,那是掠夺。36.在改革以后,暂住证制度既可以看做是这种城乡壁垒存在的标志,也可以看做是弱化这种壁垒的一种措施。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38.别的国家,别人的孩子都是好的,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但是没有结合我国实际,生搬硬套别的国家只会重蹈旧中国的覆辙39.中国与印度的人口数量不相上下,但是印度没有采取户籍制度,所以现在贫民窟与富翁生活同一个城市里面的不同世界。只会导致贫富差距更加重,社会负担更加大。40.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一直说应该取消户籍制度,请问你们觉得有哪些制度41.你们一味的说应该取消户籍制度,你们是站在哪个角度上去考虑的?我方:国家建设领导者的角度是有长远的目光和战略的,是考虑整个国家的利益,户籍制度对国家的管理,经济,文化,政权,以及国民的利益影响甚大,不能说取消就取消,普通百姓的角度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例如:在当地工作就要求能享受当地的待遇,这是明显的个人利益)而去呼吁取消户籍制度的,这是他们是普通百姓和国家领导者的区别。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一直说应该取消户籍制度,请问你们觉得有哪些制度可以代替户籍制度的?对方:身份证,我方:安部门认为不应该取消户籍制度,据新华网报道,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鲍遂献在采访中提到,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户籍管理是治安管理的基础和重点,在维护治安、打击犯罪方面取到了巨大作用。他同时指出,身份证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户口簿,42.篇二:户籍制度是怎么产生的户籍制度是怎么产生的户籍制度并不必然带有强制的色彩,而是完全可以仅仅具有管理、统计等服务性的社会职能。但是在中国,户籍制度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其具有强制性。国家利用户籍制度规定了每个公民“应当”居住生活的地区,强制取消了公民的迁徙自由,将公民的迁徙置于国家的严密掌控之下。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其中许多延续至今。这种种的强制措施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以计划经济为核心特征的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控制。户籍制度是这个全面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其他的强制措施互相支撑、互为因果。当国家决定建立起对社会的全面控制以后,带有浓厚强制色彩的户籍制度的建立就成为一种必然;而户籍制度今天仍然存在的事实只能表明,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虽然趋于削弱,但还顽强地存在着。要想全面地了解户籍制度产生的原因,就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更大的背景——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掌控——之下进行考察。英国政治哲学家奥克肖特(MichaelOakeshott)将人类关系系统归结为两种基本类型:公民结社型和生产结社型。在国家的层次上,公民结社型要求公民的是对统治者的服从,而生产结社型则为国家预设了某种目标,并要求所有公民共同奔向这个目标。传统的国家,包括许多被认为是暴政的国家,几乎都是公民结社型的。生产结社型的国家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与之伴生的则是空前的极权和暴政。这其中的关键区别就在于,国家是否有自己的建设性目标。国家绝不可以有建设性目标。这是人类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国家必须把自己的职能限于为公民实现自己目标提供外部环境。一旦国家突破了这个限度,试图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实现某种建设性目标,强制就不可避免地会大量出现。在中国,这个目标,这个促使以后无数政治强制相继出台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就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并不是在1949年新政权建立以后就立刻提出的。新政权建立以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稳定社会秩序,控制、消灭各种敌对势力。为此,1950年8月,公安部制订了《关于特种人口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与国民政府时期的《户籍法》相比,这个管理办法的突出特点就是把社会治安作为户籍管理的重点。户籍由过去归内政部及地方政府管理转而交由公安部门管理。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其中明确指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的宗旨,对户籍制度治安作用的强调十分明显。这个条例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了严密的治安防范体系,为镇压反革命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条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政权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和足够的信息,需要借助户籍对城市的人口现状进行了解。因此,户籍制度的建立是从城市首先展开的。当时,城市失业现象严重。仅上海一地就有失业工人15万左右。全国9个主要城市大约有失业人口166万。建立户籍制度也包含着为缓解失业做准备的意思。但在当时,政府并不是如后来那样采取强制的手段控制城市的人口。《条例》第一条就申明人民具有迁徙自由。在实际当中,政府也确实没有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宣传和说服的形式。从1950年起,为了缓解城市中的失业现象,各地方政府开始动员和说服城市中的失业人员回到农村。同时,农村地方政府也设法劝阻农民进入城市。当然,这些人所以愿意回到或者留在农村,也和当时的土地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得到承诺可以在农村得到土地。对比在城市的失业状态,在家务农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农村,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户籍制度也同步建立起来。1954年,内政部、公安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通告,普遍建立起农村户口登记制度。农村户籍制度的重要特点是进行了阶级划分,区分了所谓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至1954年,城市的失业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这个过程看起来比以后的人口控制办法要温和、有效得多,但是,在这种解决办法中已包含了一种城乡分治的思路。从此以后,一旦城市人口、物资供应出现紧张形势,决策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把一部分人口转移到农村,同时禁止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而不是从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数量方面寻求解决办法。1953年,进行了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为全国户口登记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1955年6月9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经常性的户口统计制度。1956年3月,公安部召开了首次全国户口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户口管理的性质,研究确定了统一的户口簿册证件样式。社会秩序初步稳定以后,国家开始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其中重点内容是建设苏联援助的156个工业项目。重工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旺盛,对来自农村的低素质劳动力更是需求很少。这种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抑制了城市就业岗位的大量增加。重工业发展战略属于一种赶超战略。所谓赶超战略,指的就是以发展没有自生能力的产业为目标的战略。重工业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由于需要进口国外的机器设备,还需要大量的外汇。而中国当时资金极为紧张。表现为极高的市场利率。1950年代初期,市场资金的月利率达到2%~3%,外汇则更为紧张。为了解决发展重工业时的资金不足,国家采取了以下的解决办法:(一)低利率政策。至1954年,工业信用贷款的月利率被下调至0.456%;(二)低汇率政策。在汇率水平不断降低的情况下,1952年起,中国的汇率不再挂牌,仅为内部掌握。1955年3月1日至1971年12月,始终保持246.1
本文标题:户籍制度的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9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