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限时规范训练17DNA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基础题组】1.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是脱氧核苷酸的多聚体B.每个DNA分子均含有A、T、C、G四种碱基C.每个DNA分子中A+T的量等于G+C的量D.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不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解析:选C。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的多聚体,A正确;因为A和T配对,G和C配对,所以每个DNA分子中含有A、T、C、G四种碱基,B正确;每个DNA分子中A和T的数量相同,G和C的量相同,C错误;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D正确。2.如图为用相应材料构建的某核苷酸长链片段模型,下列关于该长链的叙述正确的是()A.2表示核糖或脱氧核糖B.4为一个完整的核苷酸C.1与2组成的结构称为核苷D.若构建好5的互补链后,需加上7个氢键解析:选B。图中含有胸腺嘧啶T,是DNA特有的碱基,说明该片段是DNA链的一段,因此2只能表示脱氧核糖,A错误;4由脱氧核糖、胞嘧啶、磷酸组成,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B正确;核苷是由2脱氧核糖和3含氮碱基组成的,C错误;若构建好5的互补链后,需加上2+3+3=8个氢键,D错误。3.2017年7月,科学家们揭开了关于染色质中DNA的世纪之谜,首次在人类活细胞的细胞核中实现了3D基因组成像。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改写DNA结构的教科书模型。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DNA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互补链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性B.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2解析:选C。组成DNA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互补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正确;不同的DNA分子,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不同,而且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也存在差异,所以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正确;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1∶2,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场所均在细胞核内C.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D.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解析:选D。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场所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错误。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DNA聚合酶可以连接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新的子链,D正确。5.在DNA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几分钟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DNA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以做出的推测是()A.复制起始区在高放射性区域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C.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D.DNA复制方向为a→c解析:选C。复制起始区在低放射性区域,A错误;放射性自显影检测无法得出“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的结论,B错误;中间为低放射性区域,两边为高放射性区域,说明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C正确;DNA复制方向为a←b→c,D错误。6.若以1分子含500个碱基对的DNA(不含放射性)为模板,在含15N的环境中进行复制n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2n-1)×1000个核糖核苷酸B.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n-1)个C.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3D.DNA复制过程可以在体外完成,但在体外复制时模板DNA不能太大解析:选D。依题意可知:该DNA分子共含1000个脱氧核苷酸,在含15N的环境中进行复制n次,共产生2n个子代DNA分子,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2n-1)×1000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这2n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的1条链含15N、另1条链含14N,余下的(2n-2)个DNA分子的2条链均含15N,B错误;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核糖体中不能发生DNA复制,C错误;DNA复制过程可以在体外完成,但在体外复制时模板DNA不能太大,D正确。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B.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C.细胞核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解析:选B。真核细胞中,细胞核中的DNA只存在于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A正确;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二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B错误;由于1条染色体可以含有1个DNA分子或两个DNA分子,所以细胞核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可能为1或2,C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8.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中碱基之间相互配对遵循查哥夫法则C.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D.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DNA单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25%~50%解析:选A。每个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DNA中碱基之间相互配对遵循A-T、G-C法则,B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C错误;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DNA单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0~50%,D错误。9.如图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图解(1~5),请据图探讨相关问题:(1)物质1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两者成分方面的差别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是____________。(3)图3和图4中的氢键用于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如果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____________(填“G—C”或“A—T”)碱基对的比例越高。(4)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请结合图5和有关RNA的结构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DNA的基本单位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主要区别是D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2)图2是由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脱氧核苷酸链,形成脱氧核苷酸链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生成,其需要DNA聚合酶催化。(3)DNA分子中氢键越多,DNA分子越稳定,C—G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4)RNA分子通常是单链结构,DNA分子通常是双螺旋结构,其结构稳定性较强,而单链RNA更容易发生变异。答案:(1)物质1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2)DNA聚合酶(3)G—C(4)DNA的双螺旋结构较RNA单链结构更稳定10.双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早在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如图1)。为验证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1)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5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NA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但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越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2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已知1个双链DNA片段中共有A+T+G+C=2000个碱基,其中T=350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DNA片段中,A=T=350个,C=G=65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650×24-1=5200个。(2)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被大肠杆菌吸收,为噬菌体DNA复制提供原料,所以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3)解旋酶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在每个DNA分子中,碱基对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而且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含有的氢键数越多,DNA结构越稳定,因此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也越高。(4)已知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图2显示: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有放射性的单链距离试管口较远,说明短链片段减少,其原因是:短链片段连接形成长链片段,所以短链片段减少。在图示的实验时间内,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为冈崎假说提供了实验证据。答案:(1)5200(2)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被大肠杆菌吸收,为噬菌体DNA复制提供原料,所以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3)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氢键数越多,DNA结构越稳定(4)短链片段连接形成长链片段,所以短链片段减少在实验时间内,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能力题组】11.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如下图),证实了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②、③、④、⑤试管是模拟可能出现的结果。下列相关推论正确的是()6培养条件与方法:(1)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若干代,使DNA双链均被15N标记(试管①)。(2)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每30分钟繁殖一代。(3)取出每代DNA样本,并离心分层。A.该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出现④的结果至少需要90分钟B.③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②是复制二代的结果C.对得到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结论起关键作用的是试管③结果D.给试管④中加入解旋酶一段时间后离心出现的结果如试管⑤所示解析:选C。该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亲代DNA均被15N标记,繁殖一代产生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一条链含有15N,另一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限时规范训练17 DNA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含解析)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9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