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33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训练检测(含解析)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考点3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基础小题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抽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调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A正确;不同的种间关系呈现特定的数量变化曲线,故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B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群落中的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是种群中的个体,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的分层现象,D正确。2.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答案C解析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为不同地点的植物分布,不属于同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A错误,C正确;森林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的影响,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D错误。3.关于捕食作用和竞争作用,说法正确的是()-2-A.一般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均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功能C.均体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内部D.均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答案A解析捕食和竞争能够调节群落中种群的数量,维持生物多样性,一般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竞争作用无法体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功能,B错误;竞争既可发生在生产者内部也能发生在消费者内部,捕食发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不能发生在生产者内部,C错误;捕食和竞争属于种间关系,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D错误。4.小麦原产于西亚,考古发现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是目前早期小麦遗存出土比较集中的区域,不少学者推断大约在4600多年前小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初生演替B.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C.刚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属于一个种群D.刚传入甘肃的小麦与甘肃现在种植的小麦属于一个群落答案B解析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A错误;小麦原产于西亚,与中国相距甚远,存在地理隔离,B正确;种群内的个体必须生活在一定区域,且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进行基因交流,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不属于同一种群,C错误;根据群落的定义,共同生活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的个体才隶属于同一个群落,刚传入甘肃的小麦与甘肃现在种植的小麦相差4600年,不属于同一个群落,D错误。5.(2018·江苏盐城第三次模拟)外来物种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下表。据表分析,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下列结果合理的是()未被入侵时期轻微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植物种类(种)15211864碳储量(吨/公顷)-3-植被56.549.842.1凋落物2.03.96.1土壤160.9142.3115.3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B.植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C.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减弱D.植被凋落程度有增大的趋势答案D解析从表中数值可以看出,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植被中碳储量在减少,说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减少,A错误;植物种类减少,说明丰富度在下降,但是无法证明种群密度下降还是上升,B错误;凋落物增加,说明植物凋落程度有增大趋势,但是土壤中碳储量减少,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C错误,D正确。6.(2018·重庆七校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份一二三四五六七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31.351.10.950.650.330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前三年甲种群数量与乙种群数量的比值大于1,三年后该比值小于1,且越来越低,说明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前三年甲种群占优势,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B错误,C正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只能分析出甲种群数量先多于乙种群数量,然后乙种群数量多于甲种群数量,判断不出两种群的增长模式,A错误;草原中的兔子和牛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不会出现被淘汰的现象,D错误。7.对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①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②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③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④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⑤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4-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④⑤D.③答案C解析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与光照等环境因素有关,①正确;森林中植物的分层属于垂直分层,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光照强度制约,②正确;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③错误;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垂直分布的形成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自然资源如光等充分利用,④正确;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利用程度进行套种,合理搭配种植作物,⑤正确。8.(2018·福建宁德第二次质检)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答案C解析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A正确;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此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C错误;由于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是有限的,食性相同的异种鸟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种间竞争,最终的结果是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D正确。9.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B解析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5-丰富度、净光合作用产量、总光合作用量、生物呼吸量,基本保持不变,而①③答案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10.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A.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是阳生植物B.物种①和物种③之间的竞争强度小于物种②和物种③之间的竞争强度C.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后将进入乔木阶段,即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C符合题意;封山育林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发生优势物种的替换,b→c过程中,物种①(一年生草本)逐渐消失,物种②(多年生草本)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出现了物种③(灌木),物种①②在与物种③的竞争中处于弱势,A不符合题意;物种①和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大于物种②和物种③之间的竞争强度,导致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不存在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11.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答案A-6-解析b、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多样性增加,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B、C正确;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以前,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正确。12.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B.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3和P3D.图中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衍都有利答案C解析该模型是用坐标曲线构建的,应属于数学模型,A正确;从该曲线可以看出,捕食者种群数量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即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猎物种群数量增加,依次循环,可见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正确;因为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生物的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故猎物的K值应为N2,捕食者的K值应为P2,C错误;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衍都有利,D正确。二、模拟小题13.(2019·衡水模拟)某草原生态系统经历长期干旱后,群落内的生物种类及个体数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严重干旱改变了生物间的种间关系B.该草原生态系统经历了次生演替C.经历干旱后的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与经历干旱前相比,某些种群的数量可能会增加答案A解析种间关系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短期干旱没有改变生物间的种间关系,A错误;干旱引起草原上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这是从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干旱不利于草原植物的再生,草原植物数量减少,物种丰富度降低,营养结构变简单,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7-演替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在演替过程中有些种群的数量可能增多,也可能减少,D正确。14.(2018·河南洛阳统考)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三种蝌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蝌蚪的存活率如图,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三种蝌蚪的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无捕食者的池塘中,甲蝌蚪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D解析从柱状图中可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多,甲与丙存活率下降,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与丙,A正确;在捕食者为0时,甲与丙数量较多,乙较少,在捕食者较多时,甲与丙数量减少,乙相对较多,说明三种蝌蚪的竞争关系可能受捕食者影响,B正确;在
本文标题:(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33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训练检测(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9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