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管理学概论一、管理的界定管理学概论1-1管理的含义及职能1-2效果、效率与效益1-3如何正确理解管理1-4管理与经营1-5管理与领导1-6管理技能与管理者角色1-7管理范式的变化1-1管理的含义及职能管理学概论泰罗:“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强调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法约尔: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强调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关键词:良好环境、效率、目标)德鲁克: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强调的是实践而不是知识:智慧胜于知识!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绩效至上!)管理的含义管理学概论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美国商学院教科书常见的定义)(管理活动的本质就是追求效率1+12)芮明杰: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多种职能、创造性)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资源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益和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职能管理学概论计划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界定目标、筹划资源、工作安排等);计划指导着一个组织系统循序渐进地去实现组织的目标;行动的指南组织是指将组织内各种资源按照配比及程序要求有序地进行安置;(另一含义是指一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组成一个团体或实体)。组织资源有序化领导是指挥、协调、激励下属(追随者)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控制是指根据既定目标不断跟踪和修正所采取的行为,使之朝着既定目标方向运作并实现预想成果或业绩1-2效果、效率与效益管理学概论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关键词:成果或成绩)效率:是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关键词:单位时间)效益:是指有效产出与其投入得比例关系;(关键词:投入成本)效益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分;1-3如何正确理解管理管理实际上是人、物、事三者的辩证关系,一样的人和一样的物结合,交给不同的人去管理,结果会得出不同的事来。管理就是确保人和物的结合通过管理得到最有效的事。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所做的就是要符合管理的规律。对于管理科学中的所有构成部分都是规律的总结,如营销管理中的“4P”;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流”;生产作业管理中的“作业流程”;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品质,交货”战略管理中的“高差异、低成本、专门化”等等都是管理的规律;在管理的规律中,有几点很重要:1、管理只对绩效负责;我们常常满足于管理,制造许多事情来管理,但是没有关心管理是否产生了绩效。2、在管理体系中人与人并不是平等的;我们常常强调人在组织和管理中的重要性,但是忘了每一个人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所处的岗位不同,所拥有的资源不同,因为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企业组织中可以追求公平但是不能够追求平等,管理概念与法律观念不是一个范畴。问题:管理产生于群体活动,一个人的活动是否也需要管理?管理有效性的研究德鲁克认为“什么是管理的有效性”:“把事情做好”(Dothingsright)符合手工工作标准;“把事情做对”(Dorightthings)才符合有效性标准。有效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对”的管理者。管理有效性的研究有效管理者的行为方式是什么?1、有效地利用时间;授权—比较优势2、关注经营成果;3、用人之长;4、集中精力做好“优先重要的工作”;5、做出有效的决策。管理学概论思考题:人民币为何升值?效率高的发达国家的资本为何流向效率低的落后国家?生产效率高的企业为何竞争不过生产效率低的企业?1-4管理与经营管理学概论管理与经营的有何区别?长虹为何由盛变衰?经营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是商品生产者的职能。企业经营是指在企业活动过程中,为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从它们的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它们的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适用于企业;从它们要达到的目的来看,管理旨在提高组织效率,而经营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管理与经营管理学概论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4)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5)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等);(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与经营管理学概论企业经营的职能就是努力保证以上六种职能顺利运转,以便使企业的资源转换成最大的经营成果。经营是企业为实现这一基本目的的全部经济活动。结论:从企业的角度看,管理不包括经营,而经营包括管理。企业经营比企业管理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层次也更高。1-5管理与领导管理学概论管理与领导的有何区别?领导是率领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管理的一个职能,但管理的其他职能,则不属于领导。管理是指管理行为,而领导工作既包括管理行为,也包括业务行为。比如,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会见重要人物,参与谈判,出席一些公共活动。管理与领导管理学概论领导主要是对人的领导,主要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这是管理活动中的核心问题;管理不仅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财与物、物与人、人与财的关系。管理涉及的范围比领导所要广泛得多。领导活动的重点在于做出决策,确立奋斗目标、规划,以及制订相应的政策、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指引前进的方向等等,领导从整体发展的目标出发,着重于争取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而管理是为了保证领导确定的目标,着重于维护和1-6管理技能与管理者角色管理学概论管理三项技能1.概念技能是能够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全局观、系统观、战略观)境界、视野2.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或与组织内外的人打交道的能力。3.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管理技能管理学概论各层次的管理者都需具备这三种技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这三个技能的要求程度会有区别。一般而言,低层次的管理者需要技术技能更多一些,高层次的管理者需要概念技能更多一些。管理类型管理学概论每个管理者运用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与技术技能来行使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但管理者的工作职责是由纵向的组织层次与横向的岗位分工所决定;纵向差异概论管理类型层级组织可大致分为三个不同层次:1.高层管理者:公司总经理2.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3.一线管理者:项目经理、车间主任横向差异概论管理类型横向分工大致分为两类: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直线经理负责生产或服务等价值创造部门。职能经理负责财务和人力资源等部门。什么是管理者?管理学概论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就是带动整个组织发挥生命力,使整体绩效大于各部分绩效相加的总合。组织如何发展?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将发展什么业务?我们应该发展什么业务?如何管理企业的经理人员?采用“目标管理、业绩分成和管理者自我监督”的方法来管理管理者。如何管理员工?创造一个健全的人事环境,使在此环境工作的任何人,安于工作,乐于工作、忠于工作;主动地把潜力与智慧、劳力奉献出来。管理者的角色概论什么是管理者享利、明茨伯格--将管理者分为三种类型十种角色:第一类:信息型角色是指保持和开发信息网络所展开的活动;监督者、传播者、代言人。第二类:人际型角色主要是与同他人的关系及人际技能;领袖、领导者、联络者。第三类:决策型角色一般与管理者必须进行选择和采取行动的事件有关;企业家、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1-7管理范式的变化管理学概论范式:1962年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来解释科学革命,内容为:科学理论体系如定律、理论、模型、方法、技术等,运用科学理论体系的心理认识因素,对特定模式的信念、自然观和世界观等。代表一种基本的思维、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的共同心智。二、管理发展阶段2-1企业制度变迁2-2企业管理变迁2-3学习型组织2-4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管理的历史管理学概论企业制度变迁:从小企业到公司制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治理企业管理变迁:科学管理到学习型组织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组织文化—学习型组织理性管理—非理性管理—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2-1企业制度变迁管理发展阶段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公司治理业主制(Proprietorship)业主制企业是最简单的企业形式,只有一个产权所有者,企业就是业主的个人财产,由业主直接经营。业主享有企业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其债务负无限责任:个人家财也要抵债。这类企业通常只存在于投资和规模小的领域,如零售商店、个体理发、个体农业、单个开业的律师、医师、个体歺饮业等。合伙企业(Partnership)这类企业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个人财产基础上成立并经营的。合伙人分享企业所得,共同承担企业债务并负有无限责任。公司制(Corporation)公司制企业是一个法人团体,它是以法人的名义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股东以出资额只对企业的债务负有限责任;公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构成完整的治理结构确保公司相关者的利益。公司制度的法律化。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司法,要求有25个以上成员并有可转移股份的“合伙制企业”注册为公司;1853年英议会废除《泡沫法》(BubbleAct),不再禁止创办民间合股公司(Joint-StockCompany);1837年美国康涅狄格州颁布了第一部《一般公司法》,法律规定了标准的公司注册程序;1856年英国议会确认注册公司对债务只负有限责任。至此,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框架在英美两国确立。企业制度变迁与此同时,资本所有权与管理的分离。1841年10月5日美国西部铁路发生客车相撞事故,伤亡19人。这场事故导致了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19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推动了大型企业的诞生,而企业规模的扩张及与之伴随的技术和管理的复杂化引发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结果造成经理人员支配企业的事实。这与公司制在法律上的确定相协调。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会在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从而引发出公司治理问题。例:你委托朋友出租自己的房子。郎咸平批评国企MBO是“保姆变成了主人。”公司治理奥利弗·哈特(OliverHart)在《公司治理理论与启示》一文中提出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他认为,只要以下两个条件存在,公司治理问题就必然在一个组织中产生。第一个条件是代理问题,确切地说是组织成员(可能是所有者、工人或消费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第二个条件是,交易费用之大使代理问题不可能通过合约解决。公司治理斯坦福大学的钱颖一教授支持制度安排的观点,他认为:“在经济学家看来,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公司治理国内学者吴敬琏教授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公司治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
本文标题:1管理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