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1-牡一中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答案】D【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D正确。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答案】B【解析】体液是指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体液及其组成成分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钠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的成分:①水;②蛋白质;③无机盐;④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⑤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2-等;⑥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2、CO2、胰岛素等;⑦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白;③呼吸酶;④H2O2酶;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的相关知识,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将引起()A.酶促反应的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项正确;而ABD三种情况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引起的现象,但并不是必然,故A、B、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大脑、小脑、脑干B.小脑、脑干、大脑C.脑干、大脑、小脑D.脑干、小脑、大脑【答案】A-3-【解析】【分析】大脑: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凋各种运动;脑干: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详解】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而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而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所以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故选A。7.兴奋时膜电位的特点和主要原因是()A.外正内负,钠离子内流B.外负内正,钠离子内流C.外正内负,钾离子外流D.外负内正,钾离子外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纤维受刺激兴奋时,膜外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原来静息时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考点:本题考查膜电位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8.对某肌无力患者治疗时发现,其体内的抗体损伤了神经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而导致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该病属于A.过敏反应B.自身免疫病C.免疫缺陷病D.线粒体异常疾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抗体损伤了神经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而导致神经冲动传递受阻,神经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人体内正常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受到抗体攻击的,所以此人患有自身免疫病,B项正确;过敏反应是过敏原与存在于细胞膜上的抗体发生结合,引起细胞释放组织胺发生过敏反应,A项错误;免疫缺陷病是机体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C项错误;线粒体异常属于细胞质异常遗传病,与抗体无关,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对自身免疫病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9.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A.反射B.反射弧C.感受器D.神经中枢-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所以B选项正确。考点:考查神经调节基础。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答案】D【解析】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消灭抗原,D正确。【考点定位】体液免疫的过程。11.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答案】D【解析】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马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属于抗原;蛇毒对于马来说,是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D。12.向正常人体内注射甲状腺激素时,以下情况能够发生的是A.对氧气的耐受性增强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有机物分解量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新陈代谢增强,有机物分解增加,好氧量增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详解】向正常人体内注射甲状腺激素时,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对氧的耐受性减弱,-5-A错误;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B错误;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C错误;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向正常人体内注射甲状腺激素时有机物分解增加,D正确。13.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的两种激素是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胰岛素和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D.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详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两者为拮抗关系,A错误;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两者为拮抗关系,B错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升高血糖,二者为协同作用,C正确;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能够增强代谢,两者之间没有协同关系,D错误。14.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A.左右相等B.左多右少C.左少右多D.左右均无【答案】B-6-【解析】【分析】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感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详解】燕麦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导致向光的一侧(右边)生长素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左边)生长素分布得多,故选B。15.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两重性,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在农业生产上,2,4-D可以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就是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答案为B。考点:生长素的两重性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植物激素均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详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细胞合成的一类化学物质,A正确;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有显著影响,B正确;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C正确;植物激素的种类不同,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不同,如低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高浓度的生长素、脱落酸等抑制生长,D错误。17.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总数量调查法B.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D.无法估计-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苍鹰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生活范围广,所以调查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故选:B.18.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年龄组成【答案】D【解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主要趋势是年龄组成,D正确。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能预测人口未来发展趋势,A、B错误。性别比例会影响人口未来发展趋势,但没有年龄组成准确,C错误。点睛:如果种群现在处于增长型,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增大;如果现在处于稳定型,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如果现在处于衰退型,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下降。19.下列各项属于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蛇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C.一片稻田中的所有动植物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详解】一片草地上的蛇没有包括所有的生物,不能过程生物群落,属于多个种群,A错误;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没有包括所有的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一片稻田中的所有动植物,还缺少微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C错误;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正确。20.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答案】B【解析】-8-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强度.【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名师点睛】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21.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A.第二营养级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的位置.第一营养级为绿色植物(包括藻类),第二营养级为草食动物,第三、第四营养级分别为初级肉食动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0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