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1-牡一中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①正确;血浆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②正确;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③正确;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④正确;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是细胞外液,不属于体液,⑤错误。因此,属于体液的有①②③④,故选B。2.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严重腹泻,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变化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值会明显降低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包括:人体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详解】严重腹泻,会导致水和无机盐的丢失,而无机盐又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组织液中蛋白质相对含量上升,会-2-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剧烈运动中,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有酸碱对的存在,会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C错误;缺钙会导致佝偻病,其发病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血液中有维持酸碱平衡的缓冲物质,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C.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D.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血浆,乙表示淋巴,丙表示组织液.据此分析作答。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A错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错误;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血浆甲,组织液中氧气也是血浆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的,所以也低于血浆,C正确;胰腺分泌的消化酶随胰液由导管直接送到小肠,不会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D错误。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C.②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等物质-3-D.血浆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答案】B【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组成的,A正确;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组织液,再进入②血浆或者①淋巴,B错误;②血浆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尿素、CO2等物质,C正确;血浆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要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进入组织细胞膜(一层膜),最后进入线粒体(两层膜),共经过了5层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化学成分以及相互转化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象。5.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C、D、E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①处进行电刺激,只能在A处测到膜电位变化,E处则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②处进行电刺激,兴奋能通过突触传到B处,使B处出现兴奋传导现象,C正确;-4-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①处进行电刺激,不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运动员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机体A.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导致口渴B.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C.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显著升高D.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口渴,A正确。剧烈运动时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有PH缓冲液,血浆pH不会显著下降,B错误。产热大于散热时,机体可以通过体温调节保持体温相对稳定,不会显著升高,C错误。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错误。【点睛】剧烈运动可以引起内环境多方面的变化和调节:产热增多引起体温调节;渗透压升高引起水平衡调节;产生乳酸增多引起PH调节。应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7.下列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湿度等因素影响着群落中生物的分布B.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共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C.群落演替不会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D.群落的不同物种之间可形成竞争与捕食等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要求考生理解环境条件改变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5-关系的影响。光照、湿度等因素会影响群落中生物的分布,A种群;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共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B种群;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C错误;群落的不同物种之间可形成竞争与捕食等关系,D正确。8.2017年,三个美国科学家揭秘生命的“生物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局部生物钟,如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存在于脑干中,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B.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C.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不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D.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小鼠一定会出现高血糖【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各项调节中,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脑干是维持呼吸的中枢。【详解】A.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B.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血糖调节能力减弱,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因此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B正确;C.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活跃在人脑中的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也存在,C错误;D.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分泌到血液中,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则肝糖原无法分解,因此小鼠会出现低血糖,D错误。【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众多的神经中枢,分别管理着机体不同的器官,学习时要注意准确记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各选项综合分析。9.下列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C.只要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全部属于细胞免疫D.增加尿液排出量是体温调节中增加散热的重要途径-6-【答案】A【解析】【分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详解】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A正确;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兴奋,并传到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错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C错误;体温调节中增加散热的重要途径是皮肤散热,D错误。10.下列有关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由专门的器官产生B.都能影响靶细胞的生理活动C.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生理作用都具有两重性【答案】B【解析】植物激素没有专门的分泌器官,A项错误;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能和特定的靶细胞结合,影响靶细胞的生理活动,B项正确;激素不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起调节作用,C项错误;动物激素和部分植物激素的作用没有两重性,D项错误。1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和乙烯都能促进果实生长发育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幼小细胞的纵向伸长C.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速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D.植物根的生长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激素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多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生长素的运输特点,进而考查在比较中把握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7-【详解】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A错误。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B正确。生长素除了进行极性运输外,也能进行非极性运输,例如,成熟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植物根的生长以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分裂、分化为基础,因此需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激素的调节,D正确。【点睛】易混点: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12.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详解】种群数量和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A错误;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B正确;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D错误。13.在研究森林群落时,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是A.丰富度B.年龄组成C.种间关系D.森林中各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的是与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相关的知识。【详解】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二者与森林中各-8-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C、D均错误;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0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