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1-江西省高安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下列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并非所有的DNA都与蛋白质结合B.ADP由磷酸、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其中含有高能磷酸键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传递信息、运输物质和催化反应等作用D.核孔是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的通道【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ADP与ATP的化学组成及其相互转化的关系、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原核细胞中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而真核细胞中的细胞核DNA与蛋白质结合,A正确;ADP的结构简式为A—P~P,其中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即ADP由磷酸、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含有高能磷酸键,B正确;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上与传递信息密切相关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物质的作用,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具有催化作用的酶,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见,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传递信息、运输物质和催化反应等作用,C正确;核孔是细胞内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到位: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进出的通道。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2.科研人员发现在小鼠新生胚胎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蛋白)桥网络从细胞中心向外生长并组装构成细胞骨架,此时相邻细胞间也连通着该微管桥。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物质运输等密切相关B.早期胚胎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能与微管桥有关C.细胞分裂前期,中心体复制然后移向两极-2-D.若水解微管桥网络,细胞形状会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骨架的作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详解】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由题意“相邻细胞间也连通着该微管桥”可推知:早期胚胎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能与微管桥有关,B正确;中心体在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复制倍增,在有丝分裂的前期移向细胞的两极,C错误;微管(蛋白)桥网络组装构成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若水解微管桥网络,则细胞形状会发生变化,D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的识记并理解细胞骨架的组成及作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更主要的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信息:“新生胚胎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蛋白)桥网络从细胞中心向外生长并组装构成细胞骨架,此时相邻细胞间也连通着该微管桥”,将这一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3.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的相对含量有关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吸水需要消耗能量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D.水分子不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答案】B【解析】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是细胞吸水的动力,A项正确;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不-3-能吸水,B项错误;据图可知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均是顺浓度进行,C项正确;水分子不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D项正确。4.小张查阅资料得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下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试管实验温度3%淀粉溶液2%α-淀粉酶溶液1min后用碘液检测150℃2mL1mL溶液呈棕黄色255℃2mL1mL溶液呈棕黄色360℃2mL1mL溶液呈棕黄色注:溶液呈棕黄色即表示没有检测出淀粉以下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A.将实验温度改为0℃、55℃、100℃B.将淀粉溶液体积改为4mLC.将α-淀粉酶溶液浓度改为3%D.将碘液改为斐林试剂【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活性影响因素的验证实验,要求考生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结合酶的特性和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对本实验的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属于考查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详解】验证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将实验温度设置为0℃、55℃、100℃,因为温度梯度过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酶的最适温度就是55℃,A错误.试管1、2、3没能成功,是因为所用淀粉量过少,或者酶量较多,酶具有高效性,故1min后在50℃、55℃、60℃条件下都没有淀粉剩余,可以增加淀粉量或者减少酶量,重新设置实验,B正确,C错误。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破坏设置的温度条件,D错误.【点睛】对照试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该实验自变量是温度,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需要-4-加热,会改变预设的温度条件。5.研究发现,癌细胞可从周边细胞自噬的产物中获取氨基酸和能量促进肿瘤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无法区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B.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抑癌基因发生突变C.促进周边细胞的自噬作用是抑制癌细胞増殖的有效途径之一D.致癌病毒能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诱发人的细胞癌变【答案】D【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可用显微镜观察来区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A错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癌细胞可从周边细胞自噬的产物中获取氨基酸和能量促进肿瘤生长,因此阻断周边细胞的自噬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C错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其中引发细胞癌变的病毒中,有些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以及细胞癌变发生的原因,明确癌细胞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作用的实质是基因重组B.受精过程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C.可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能产生生殖细胞D.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综合考查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以考查把握知识要点形成知识体-5-系,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核融合,A错误.受精过程是精子与卵细胞进行识别和结合的过程,是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完成的,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B正确.有些生物既可以进行无性生殖又能产生生殖细胞进行有性生殖,C错误.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错误.【点睛】基因重组包括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酵母菌既能进行无性繁殖也能进行有性生殖,高等植物通常进行有性生殖,也可以进行营养生殖;细胞内的基因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精子不含质基因。7.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5左右。溶酶体的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两种途径,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与溶酶体产生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与水解酶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至少答3种),溶酶体能消化病原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2)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物质);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中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3)留在细胞内的残余体多为脂褐质,其数量随着个体的衰老而增多,存在大量脂褐质的细胞可能还具备的特征有________。①细胞核体积变大②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③细胞内水分减少④细胞运输功能降低(4)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答案】(1)高尔基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6-(2)糖蛋白(或受体)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3)①③④(4)细胞质基质的pH高于溶酶体【解析】(1)由图可知高尔基体形成小泡变为溶酶体。溶酶体内水解酶是核糖体合成多肽在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此时酶无功能只有在溶酶体中的酸性环境才能有活性。(2)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细胞内生物膜结构上的联系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如: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直接相连代谢旺盛的时候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联系用小泡如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功能上的联系是指这些膜性细胞器分工合作密切联系共同完成某一生命活动。(3)色素积累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衰老的细胞通常还具有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等等。(4)因为溶酶体内的pH值比细胞质基质要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8.某科研人员研究不同遮光处理对白桦光合作用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如图。(1)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是维持植物正常光合作用的主要指标,叶绿素主要存在于白桦叶片的_(具体部位),通过图1的结果发现白桦叶绿素含量随_________而增加,提高了白桦在弱光环境下的捕光能力。研究发现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处于不断的合成和分解中。请从该角度去解释叶绿素含量增加的原因:_____。(2)叶绿素b/a比值可作为植物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研究人员发现遮光处理提高了白桦叶绿素b/a比值。通过高中课本实验_____可以验证该结论。你的实验证据是:_____。【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遮光程度的增加(3).叶绿素的合成量变化不大,分解量减少(或叶绿素的合成量增加,分解量变化不大)(或者叶绿素的合成量增-7-加,分解量减少)(4).色素的提取和分离(5).遮光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大于非遮光组【解析】【分析】以外界条件的改变对植物体内色素含量的变化为素材,考查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进行分析问题和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绿色植物的叶绿素主要存在于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分布于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上;实验的自变量是遮光条件,通过图1呈现的实验结果可知叶绿素含量随遮光程度增加而增加,提高了白桦在弱光环境下的捕光能力。正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处于动态平衡,当遮光程度增加时,光照可能影响色素的合成或影响色素的分解或同时影响合成与分解,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叶绿素的合成量变化不大,分解量减少或叶绿素的合成量增加,分解量变化不大或者叶绿素的合成量增加、分解量减少。(2)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的宽窄表示了色素的含量多少,所以可以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进行遮光组与非遮光组的对照实验验证该结论。根据结论可推知,遮光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大于非遮光组。【点睛】动态平衡即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相等,含量的变化可以从来源或去路或来源和去路的变化着手分析;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带离滤液细线的远近表示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小,色素带的宽窄表示色素的含量。9.甲、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____,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对于人体来说,_____细胞的呼吸方式与此相类似。(2)图乙中B点的CO2来自_____(
本文标题:江西省高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0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