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衡阳市一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下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下图曲线乙)。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出现在曲线d点之后B.呈“S”型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有时超过K值C.“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D.防治蝗虫虫害应该在曲线c点之后【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可知,甲曲线代表“J”型增长,乙曲线代表“S”型增长,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对于S型增长曲线,从b点开始出现环境阻力。【详解】A.据图可知,环境阻力在b点之后就出现了,A错误;B.呈“S”型增长的蝗虫,其数量达到K值后会在K值上下波动,也可能超过K值,B正确;C.据图可知,“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错误;D.阴影部分为环境阻力,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前,D错误。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2-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据此可知,甲表示被捕食者,即藻类,乙表示捕食者,即浮游动物。丙是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投入丙后建立的食物链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据此分析。【详解】据分析可知,甲是藻类,乙是浮游动物,丙是专食浮游动物的鱼,投入丙后建立的食物链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故丙和乙存在捕食关系,但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两者也存在竞争关系;由于投入的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浮游动物的量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原因,鱼类生存斗争加剧,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故正确的是D。3.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机体产热大量增加,只通过激素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B.机体大量消耗血糖,导致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增强C.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D.比赛结束后,乳酸积累过多造成机体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血糖下降会导致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增强,分泌更多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产生的乳酸可以被缓冲物质中和,使pH维持相对稳-3-定。【详解】A.当机体产热量增加时,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同时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A错误;B.机体大量消耗血糖,血糖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使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C.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C错误;D.长跑过程中,肌肉中的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与血浆中缓冲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机体内环境的pH基本不变,D错误。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和②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a是T细胞,c是B细胞B.③⑤⑥属于体液免疫过程,X和Y分别是抗原和抗体C.④过程表示二次免疫D.d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T细胞,b表示血细胞,c表示B淋巴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X表示抗原,Y表示抗体;③⑤⑥过程是初次免疫过程,④⑤⑥是二次免疫过程。【详解】A.①和②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a是T细胞,c是B细胞,A正确;B.据分析可知,X和Y分别是抗原和抗体,B正确;C.④是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过程,表示二次免疫,C正确;D.d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能合成和分泌抗体,D错误。5.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稳定状态-4-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③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①错误;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②正确;③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③错误;④现代观点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④正确;据此可知,符合题意的有②④,D正确。6.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控制合成胰岛素受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则可能导致()A.血糖升高,注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B.血糖升高,注射胰岛素不可降低血糖C.细胞摄取血糖加速,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摄取血糖加速,血糖水平过低【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如果人体组织细胞控制合成胰岛素受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组织细胞膜就会缺乏胰岛素受体,故注射的胰岛素无法起作用;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使血糖降低,胰岛素不能和受体结合,则无法调节血糖,故会导致机体血糖偏高。-5-【详解】A.由于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注射胰岛素无法降低血糖,A错误;B.由于组织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故注射胰岛素无法降低血糖,导致机体血糖偏高,B正确;C.由于组织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细胞摄取血糖能力下降,C错误;D.由于组织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细胞摄取血糖能力下降,导致血糖升高,D错误。7.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M、N、P为人体结构,a、b、c为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刺激时,a分泌增多,b分泌减少B.过程①起抑制作用时,过程②起促进作用C.c的分泌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c作用的靶器官只有M、N【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题图中M表示垂体,N表示下丘脑,P表示甲状腺,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详解】A.寒冷刺激时,兴奋传至下丘脑,分泌b增多,促进M分泌a增多,进而促进P分泌c增多,A错误;B.图中过程①②都起抑制作用,B错误;C.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故c的分泌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D.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几乎遍及全身器官,故c的靶器官除有M、N外,还有其他组织细胞,D错误。-6-8.用脊蛙(去脑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右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如下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和感受器C.效应器和传入神经D.效应器【答案】B【解析】破坏后刺激左后肢,左后肢收缩,而右后肢不收缩,说明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破坏;破坏后刺激右后肢,左右后肢均不收缩,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器,综合可知感受器和传出神经受损。9.某水库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右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标志重捕法C.影响甲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阳光D.丙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是丙与乙的个体数量比值【答案】C【解析】【分析】-7-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已知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食物链,据图中三种生物中能量的相对值可知,食物链为:甲→乙→丙。【详解】A.生物群落包括构成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B.甲是生产者,因此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样方法,B错误;C.甲是食物链的起点,因此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主要因素是光照,C正确;D.能量传递效率是下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比例,与个体数量无关,D错误。10.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杆菌(一种产生抗虫毒蛋白的细胞)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由此可见: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②转基因作物可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④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甚至可以传播到其它物种中造成基因污染。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野生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杆菌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知转基因植物的基因传播到野生植物中,这样会对植物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详解】①根据题意可知,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①正确;②转基因植物的基因能通过花粉传播到野生植物中,这样会对植物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②正确;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基因污染,如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质基因中,而不是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③错误;④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甚至可以传播到其它物种中造成基因污染,④正确;据此,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④,D正确。11.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得出的结论是()-8-A.第1~5年间种群呈“S”型增长B.第20~30年间种群数量保持不变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图,λ=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当λ>1时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当λ=1时说明种群增长率为零,当λ<1时说明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详解】A.1~5年λ>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符合J型曲线,A错误;B.20~30年之间λ=1,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B正确;C.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故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C错误;D.15~20年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D错误。1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和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种限制酶既可以切割目的基因又可以切割质粒,因此不具备专一性B.限制酶不能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C.运载体的化学本质与载体蛋白相同D.DNA连接酶可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答案】B【解析】【分析】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是在两个具有相同末端的
本文标题: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0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