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时跟踪检测训练(2018届温州市六校协作体联考)人类对太阳及其活动的探测从未停歇,如图为2018年发射的名为“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宇宙飞船绕日飞行(计划6年绕日24圈)部分轨道示意图,四个大圆为近日行星轨道。图中金星有着主要由CO2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表面温度高达400多摄氏度。读图完成1~2题。1.对该宇宙飞船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穿过小行星带近距离拍摄照片B.能观测到地球从日面经过的情景C.可探测光球层黑子及其活动周期D.能探测到日冕层的太阳风活动解析:选D读图可知,该宇宙飞船飞行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A错;也不可能观测到地球从日面经过的情景,B错;该宇宙飞船计划飞行6年,而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C错;该宇宙飞船可以探测到日冕层的太阳风活动,D对。2.关于金星表面高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云层吸收大气辐射多B.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强C.金星表面反射太阳辐射强D.金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金星有着主要由CO2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接近金星表面的CO2可以强烈吸收长波辐射,热量无法散发,温度越聚越高,在这种超级“温室效应下”,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00℃。(2018届金华市十校联考)2017年12月,美国航天局确认开普勒90星系(距离地球约2545光年)存在第八颗行星“开普勒90i”,现位于第三轨道。研究发现,开普勒90星的体积和质量比太阳略大。读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对比图,完成3~4题。23.开普勒90星系是()A.太阳系B.恒星系C.行星系D.河外星系解析:选B银河系的短半径约2.5万光年,太阳系半径约3.4光年,开普勒90星系距离地球约2545光年,不在太阳系,A错。但仍在银河系,不在河外星系,D错。有行星围绕公转,属于恒星系,B对。行星系是行星与卫星组成,C错。4.有关开普勒90星系的叙述,可信的是()A.开普勒90i表面温度比地球高B.有地外生命物质存在C.与太阳系轨道交织但运行安全D.靠吸收太阳光而发热解析:选A开普勒90星系的体积、质量比太阳略大,开普勒90i轨道距恒星比地球近,表面温度比地球高,A可信。温度高,不适宜生命存在,应没有地外生命物质存在,B不可信。与太阳系轨道相距很远,无交织,C不可信。不吸收太阳光,恒星本身能发光、发热,D错。(2019届江西质检)下图为20°W经线海洋表面及大气上界相关地点略图,此刻乙地太阳高度为90°。据此完成5~7题。5.甲、乙、丙三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甲、乙B.甲、丙C.乙、甲D.乙、丙解析:选B此刻乙地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20°N,为北半球夏季;20°W位于非洲、欧洲西部,结合纬度可判断甲为热带雨林气候而多雨,太阳辐射受大气削弱作用最大;丙为地中海气候,正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而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最3弱。乙地太阳直射而温度高、蒸发强,大气上升运动可能出现降水。6.造成①③两处此日太阳辐射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白昼长度B.太阳高度C.大气密度D.海拔解析:选A①③在大气上界,不受大气因素影响,则排除C、D两项。此时太阳直射乙地,甲、丙与乙地纬度差相同,则①③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但此日越往北昼越长,则③昼长大于①,故A正确。7.①②③三处,此日太阳辐射量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③、①B.③、②C.②、①D.②、③解析:选C②地因太阳直射而太阳辐射量最大;①③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但①昼长短于③,则①地太阳辐射量最小。在太阳能的应用中,通常将光伏采光面倾斜放置,目的是选择最佳的倾斜角来达到良好的发电效果。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城市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关系曲线图。据此完成8~9题。8.图中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的关系是()A.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始终呈现递减趋势B.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始终呈现递增趋势C.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D.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解析:选D图示β角由0°增大到30°左右时,H呈增加趋势;当β角由30°左右增大到90°时,H呈减少趋势,故D正确。9.在相同的倾斜角度下,四个城市中拉萨平均太阳日辐射量最高的原因是()A.纬度较低B.地势较高C.距海较远D.植被覆盖率低解析:选B拉萨由于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平均太阳日辐射量高于其他三城市。4(2018届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联考)太阳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下图为贵州贵阳和新疆塔中(塔里木盆地中部)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导致塔中春、秋季太阳直接辐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春季()A.正午太阳高度低B.白昼时间短C.阴雨天气少D.风沙天气多解析:选D塔中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春季与秋季相比,均降水少,日照时间相差不大,甚至春季稍长些,但春季地面缺乏植被保护,风沙天气多,风沙导致太阳辐射被削弱,从而使春季直接太阳辐射少,选D。11.塔中和贵阳太阳直接辐射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气候C.地形D.植被解析:选B塔中属于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获得直接太阳辐射多;贵阳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阴雨天气多,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少,选B。近日,中科院院士胡文瑞在做客上海科协大讲坛时表示,我国空间站有望于2020年投入运转,而根据空间站“五舱”结构,首舱或可在2018年前后上天。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12.国际空间站是进行空间研究的主要场所,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扔出站外的垃圾属于()A.天体系统B.天体C.物体D.自然天体解析:选B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在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银河系中的恒星、星团、星云、星际物质、星系际物质等。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射电源、X射线源和γ射线源,也都是天体。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扔出站外的垃圾也在宇宙空间中,也属于天体,故答案选B项。13.以下事物中,与其他几个选项类别有差异的是()A.太空中的人造地球卫星B.太空中飞行的哈雷彗星C.升空后的“嫦娥一号”航天器5D.在太空中正常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解析:选B太空中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中正常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升空后的“嫦娥一号”航天器都属于人造天体,太空中飞行的哈雷彗星属于自然天体,故答案选B项。(2018届湖南益阳二模)2018年1月31日晚间,天幕上演“超级月亮、血月、蓝月亮”三合一的罕见天文奇观。超级月亮,是指月亮位于近地点时发生的满月,比起远地点的满月,超级月亮要大14%,亮度也要高30%。发生月全食时,月亮呈现暗红色或古铜色,被称为“红月亮”或“血月”。在一个自然月(按阳历,每个月的1日到该月的最后一日)中能看到两次满月时,则第2次满月被称作蓝月亮。据此完成第14题。14.形成“红月亮”的主要原因是()A.月球反射太阳光B.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C.月球表面发生红色尘暴D.地球上空的尘暴对月光的吸收与散射解析:选B发生月食时,太阳光不能照射到月球上,且月球本身不发光。则红月亮主要是由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作用所致。月球上大气很稀薄,基本无风,不会出现沙尘暴。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5~17题。15.该地可能位于()A.阴山山区B.长白山区C.横断山区D.天山山区解析:选D图示北京时间14时左右太阳辐射理论值最大,一般当地地方时12时太阳辐射最强;据此可判断该地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2个时区左右,结合四个备选项的位置,可判断可能是天山山区。16.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A.2月1日、晴天B.4月1日、晴天6C.9月14日、多云D.12月1日、多云解析:选C有太阳辐射说明有日照,则依据太阳辐射理论数值大于0的时间长度,可判断该地昼长约为12小时,该日接近春秋分日,可排除A、D两项。图示实测数值小于理论数值,说明可能是有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致,故C正确,B错误。17.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气候D.纬度解析:选A日落时太阳辐射强度大于日出,可能是日落时太阳高度较高,则可能是西部有山地阻挡太阳光照而出现日落,并不是太阳此时低于地平线。故A正确。(2018届河南九校联考)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18~20题。18.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解析:选A从图中的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图示区域内的地壳厚度有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19.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解析:选C地壳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是以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来进行的,分为了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界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0千米的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岩石圈,故A、B、D错,C正确。20.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7解析:选A根据处在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以判定图中40a42,38b40,由此就可以直接排除选项B、C、D。
本文标题: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1章 行星地球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时跟踪检测训练(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1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