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NaHCO3;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即促进肝糖原的水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CO2含量上升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排出CO2。【详解】A.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B.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能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仍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B错误;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但肌糖原不分解,C错误;D.血浆中CO2含量上升,刺激了呼吸中枢脑干,促进呼吸运动,D错误。2.以下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①先天愚型患者细胞中第21对染色体有3条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分的交叉互换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⑤D.①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对染色体有3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①错误;-2-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正确;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③错误;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④错误;⑤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基因突变,⑤正确;故选:C.3.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下列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是单倍体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③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④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⑤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⑥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⑦一定是纯合子⑧是二倍体A.④⑤⑦⑧B.①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④⑤⑦【答案】B【解析】二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变成四倍体,而其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其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所以B选项正确。4.下列疾病中属于单基因病的一项是A.猫叫综合征B.21三体综合征C.苯丙酮尿症D.原发性高血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遗传病的有关内容。猫叫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病,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病。C正确。故本题选C。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该计划就是分析和测定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科学家应至少分析的染色体数目和这些染色体的组成情况是()A.46,44+XXB.46,44+XYC.24,22+XYD.23,22+X或Y【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原因是:①基因在染色体上;②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人类的女性有(22对+XX)条染色体,男性有(22-3-对+XY)条染色体;③X、Y染色体之间具有不相同的基因和碱基顺序.因此,只有测24条(22+XY)染色体,才能获得人类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故选:C.6.下列各组生物,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硝化细菌、苔藓、地衣B.蘑菇、团藻、白菜C.衣藻、小麦、乳酸菌D.海带、苹果树、酵母菌【答案】A【解析】分析: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另外还包括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等,如硝化细菌、硫细菌。详解:A.硝化细菌、苔藓、地衣属于生产者,A正确;B.蘑菇不属于生产者,B错误;C.乳酸菌不属于生产者,C错误;D.酵母菌不属于生产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主要考查生产者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小。7.下列各组生物,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硝化细菌、苔藓、地衣B.蘑菇、团藻、白菜C.衣藻、小麦、乳酸菌D.海带、苹果树、酵母菌【答案】A【解析】分析: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另外还包括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等,如硝化细菌、硫细菌。详解:A.硝化细菌、苔藓、地衣属于生产者,A正确;B.蘑菇不属于生产者,B错误;C.乳酸菌不属于生产者,C错误;D.酵母菌不属于生产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主要考查生产者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4-识记能力,难度较小。8.关于K+和Na+进出神经细胞的方式及细胞内外的浓度,正确的是A.静息时:K+主动运输出神经细胞,细胞外K+浓度大于Na+B.静息时:K+协助扩散出神经细胞,细胞外K+浓度小于Na+C.兴奋时:Na+主动运输进神经细胞,细胞外K+浓度小于Na+D.兴奋时:Na+自由扩散进神经细胞,细胞外K+浓度大于Na+【答案】B【解析】【分析】静息或恢复静息时,主要是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钾泵主动运进K+,同时运出Na+,导致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从而表现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刺激时,刺激处的神经细胞膜上钠通道蛋白被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细胞内,从而表现型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此处神经纤维膜产生兴奋;但随后钠通道很快关闭,而钾通道蛋白被激活,使K+顺浓度梯度运出细胞外,此处神经纤维膜则恢复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钾泵要主动运进K+,不是运出K+,A错误;静息时:钾离子通道开放,K+顺浓度梯度(协助扩散)出神经细胞,细胞外K+浓度小于Na+,B正确;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神经细胞膜上钠通道蛋白被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细胞内,即Na+协助扩散进入神经细胞,C错误;兴奋时,Na+是协助扩散进神经细胞,D错误。【点睛】总结:静息时,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此时钾离子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钠离子内流,此时的钠离子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当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钠离子浓度的维持靠钠-钾泵,此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答案】B-5-【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B正确;二者的实验都有对照,C错误;两实验都没有突变,D错误。【考点定位】遗传物质的发现【名师点睛】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相同点①均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但两类实验中DNA与蛋白质分开的方式不同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③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不同点方法不同艾弗里实验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10.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兴奋不会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B.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被动运输重吸收水分C.饮水不足不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主动饮水有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6-【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渗透压变化,进而控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来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A错误;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主动增加饮水量,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但持续饮水不足则不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维持,C正确;饮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D正确。【点睛】注意:生物学中“主动饮水”与“主动吸水”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人体和高等动物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发生的一种生命活动现象,后者说法上犯了一个生物学错误,因为细胞吸水都是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所以不能说成“主动”。1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暗反应阶段需要B.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ATP的产生又有ATP的消耗C.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都需要酶的参与,A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和[H]均在光反应阶段产生,在暗反应阶段被消耗,B、C正确;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为: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D正确。【点睛】识记并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形成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12.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提高血液的pH。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CO2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D.人体出现乳酸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原因是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可起到缓冲作用;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会遭到破坏。【详解】A.碱制剂NaHCO3、Na2HPO4可与乳酸反应,从而降低患者血液中乳酸的含量,提高pH,维持PH的稳定,A正确;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B错误;C.病人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补充胰岛素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C正确;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出一定限度后会导致稳态失衡,D正确。13.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①DNA分子的复制②染色体数目加倍③着丝点的分裂④细胞板的出现⑤核膜的消失⑥纺锤体的形成-8-A.①和②B.②和③C.④和⑤D.④和⑥【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于间期;②染色体数目加倍与③着丝点的分裂均发生于后期;④细胞板出现在末期;⑤核膜的消失与⑥纺锤体的形成均发生于前期。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14.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科学工作者将猪的胰岛素转变成人的胰岛素⑤将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导入到羊的DNA分子中.A.①②⑤B.①②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①正确;②我国科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1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