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3月模块诊断生物试题1.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答案】C【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与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所以图中①②指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可影响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所以进一步确定图中①指死亡率,②指出生率,③指性别比例,④指年龄组成。A.年龄组成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B错误;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年龄组成,C正确;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使出生率降低,使种群密度或种群数量下降,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特征【名师点睛】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密度);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2.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下列叙述正-2-确的是A.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B.时期Ⅰ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C.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D.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答案】D【解析】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大于1,A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据图中时期Ⅰ两个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还不能推知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相等,B错误;不同种群每个时期实际增加的个体数与自然增长率不成正比,所以不能简单根据甲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来判断两个种群实际的增加数量,C错误;一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之后,总是在最开始一段时期内增长率最大,之后因为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增长率会逐渐减小,所以图中甲、乙种群由于在时期Ⅱ比时期Ⅰ的增长率大,所以种群迁入后应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D正确。3.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a-b时间段内,该锂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3-【答案】B【解析】根据“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结合图示曲线可知,a、b两点出生率/死亡率都等于1.5,即出生率-死亡率=1/2死亡率,由于a、b两点的死亡率不相等,所以a、b两点的种群增长率不等,A错误;根据“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曲线上出生率/死亡率小于1时,此时出生率一死亡率小于0,即增长率小于0,B正确;a-b时间段内,由于出生率-死亡率大于0,即种群增长率大于0,此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该锂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b-c时间段内,当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当出生率/死亡率小于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D错误。4.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率不发生改变B.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K/2值时增长率最大C.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如种群增长率小于1,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D.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如是有害动物,应控制在K/2【答案】A【解析】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率不发生改变,A正确;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种群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据此可知: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如种群增长率小于1大于0,种群数量将上升,C错误;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如是有害动物,应尽早进行防治,其数量应控制在K/2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K/2时的加速期,D错误。【点睛】种群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种群增长速率不反映种群的起始数量,只与造成种群数量增加的时间和种群数量增加值的大小有关。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4-种群增长速率和增长率5.下列古诗与生物学原理不符的是()古诗生物学原理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低温叶绿素不稳定,易降解。B“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述植物向光性生长的现象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种间竞争的现象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植物的营养生殖的现象A.AB.BC.CD.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由于低温下叶绿素不稳定,易降解,液泡内色素的颜色显露出来,A正确;“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述的是植物向光性生长的现象,B正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的是种内互助的现象,C错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的是植物营养生殖的现象,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古诗中的生物学原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6.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5-A.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B.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C.甲图中④①②③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abcd依次对应D.乙图中H为猎物的种群数量,P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数学曲线形式考查捕食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比较抽象。根据图乙判断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猎物的判定: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H为猎物(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P的为捕食者,即猎物的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根据图甲分析:在③,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在④,随着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减少,猎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在①,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在②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捕食者和猎物(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存在捕食关系。二图结合分析:甲图中①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a;②区域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对应乙图中b,③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减少,对于乙图中c;④区域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引起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d。【详解】据图甲分析,由于负反馈调节,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即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也增加,这样猎物的种群增长受到抑制,B正确;甲图中①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a;②区域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对应乙图中b,③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减少,对于乙图中c;④区域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引起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d,C错误;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因此乙图中P为-6-捕食者的种群数量,H为猎物的种群数量,D正确;故错误的选C。【点睛】本题较抽象,解答本题注意先从图乙判断出先到波峰的H为猎物(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P的为捕食者;再结合图甲曲线变化分析可知其反映了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机制;结合两图分析相对应的曲线变化,判断甲图与乙图的曲线对应区段。7.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应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B.利用黑光灯诱捕方法可以调查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C.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答案】C【解析】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若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会导致结果偏大,A错误;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才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错误。8.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不属于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大灌木呈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一棵大灌木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即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正确;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所需的空间较大,是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正确;“喜鹊巢”不是生物,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9.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下列有关“退耕还林”对生物群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将会减小B.群落的垂直结构逐渐复杂化-7-C.群落内部的种间关系没有变化D.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不会改变【答案】B【解析】“退耕还林”将会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逐渐复杂化,A错误,B正确;随着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内部的种间关系也会有所变化,C错误;“退耕还林”会改变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D错误。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土壤、阳光、水分、空气、热能等【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理解、记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也是消费者;分解者是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详解】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A错误;动物不都是消费者,腐生动物如蜣螂属于分解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B正确;腐生生物如腐生细菌、腐生动物都是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溃,C正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土壤、阳光、水分、空气、热能等,D正确;故错误的应选A。11.有关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六营养级-8-A.①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草是生产者,兔、狐、昆虫、鸡均为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食物网含有2条捕食食物链,即草→兔→狐、草→昆虫→鸡→狐.解:①根据分析可知,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链,①正确;②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组成,其与狐之间没有捕食和竞争关系,②错误;③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组成,因此其不占有营养级,③错误.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12.某池塘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大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
本文标题: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2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