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考试试题
-1-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考试试题1.将新鲜洋葱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浸泡2h后,再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其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F点时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B.H点时细胞在清水中吸水速率最快C.只有H点时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D.改变KNO3溶液的溶氧量会影响图中曲线变化2.转运蛋白SGLT1是一类镶嵌在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在转运葡萄糖过程中并不直接消耗ATP水解的能量,而是由钠离子内流提供能量实现转运。SGLT1由细胞内合成,不能外源补充。SGLT1存在于人体每一个细胞中,是大脑、血细胞、肌肉等组织或细胞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GLT1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向细胞外运输属于主动运输C.当血糖浓度较高时,肝脏、肌肉细胞的钠离子内流增强D.每一个存在SGLT1的细胞中都有控制其合成的基因3.激活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抑制因子会造成细胞周期停滞,引发细胞衰老。下图反映的是一种癌基因诱导激活CDKs的抑制因子而引起的细胞衰老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细胞癌变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CDKs抑制因子基因属于抑癌基因D.CDKs有活性就会导致细胞衰老的发生4.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白眼基因w均不属于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是不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的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5.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解,“→”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仔细观察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图中的Ⅱ、Ⅲ、Ⅳ代表的物质或结构依次为mRNA、核糖体、肽链B.图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Ⅵ具有催化某种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DNA聚合酶C.据图可知,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叶绿体基质D.由SSU和LUS组装成的Rubisco能催化过程CO2+C5→2C3,由此推测Rubisco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6.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II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推测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3-A.I;IB.II—1;IC.II—1或I;ID.II一1;II—129.(10分)下面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实验图,回答相关问题:(1)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1),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b—a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图,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________倍。(3)当光照强度为5klx,若白天给予植物12小时光照,则植物一昼夜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CO2________mmol。(4)图4中O~D间此幼苗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为_________(用Sl、S2、S3表示);光合作-4-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________(用Sl、S2、S3表示)。30.(12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问题:(l)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是一段模板序列,可指导合成端粒DNA序列。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细胞不断分裂,人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端粒逐渐缩短,当细胞中端粒缩短至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由此推断,端粒的缩短可能导致细胞__________(填“衰老“凋亡”或“坏死”),癌细胞表现出恶性增殖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2)用甲物质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由此推断,甲物质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程度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同时甲物质还可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内质网功能紊乱,导致内质网大量堆积未折叠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没有形成正确的____________,不能行使正常功能。(3)已知洋葱根尖细胞(2n=16)有丝分裂中一个细胞周期大约需要l2h,某学生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获得以下2组数据:①共观察了10个视野,平均每个视野中有32个细胞。②统计观察结果:前期细胞15个,中期13个,后期11个,末期9个。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同期持续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_h。若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第一次分裂,然后转移到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则一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____条。31.(10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水稻品种:甲(抗病高秆)和乙(感病矮秆),已知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甲与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其中抗病矮杆所占比例为3/16。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1)A/a、B/b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2中的抗病矮杆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抗病矮杆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__。(3)从F1植株不同部位取一些细胞,将基因A和B都用荧光染料标记。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个荧光点,也可能不含荧光点。不含荧光点的细胞是如何产生的?-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7分)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1)依据真核细胞中______________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核糖体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①15NH4Cl和13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氮和碳来培养细菌,细菌利用它们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项)等生物大分子。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②将这些“重”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和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_________核糖核苷酸为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③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________(填“合成了”或“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32P标记仅出现在离心管的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重”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37.(15分)科研人员以秸秆为原料进行酒精的制备,大致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6-(1)对采集的土样进行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需要在梯度稀释前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离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进行数量测定,在稀释倍数为105对应的培养基中测定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6,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个数是(接种液的体积为0.2mL)____________________。(3)经过③的培养,可以得到多种纤维素分解菌,应该在鉴别培养基上选取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进行扩大培养,从中提取的纤维素酶活性高。(4)经⑤、⑥步骤后得到的糖液中的糖是__________,⑦过程常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⑦过程的气体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答案1.【答案】C由图可以看出在0~2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在增大,这是由于清水的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体积增大,但由于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外面有细胞壁的保护,细胞不可能无限吸水,也不可能无限增大甚至涨破,因此E、F时细胞膜仍旧紧贴细胞壁,没有发生质壁分享,A正确。2h后再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由于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FG段未发生质壁分离,G点这后某一时刻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到H点时,细胞失水最多,细胞液浓度最大,细胞吸水能力最强,因此若把H点时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速率最快,B正确。由于KNO3在水溶液中解离成K+和NO3—,且K+和NO3—都是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HI段中K+和NO3—进入细胞,使得细胞液浓度增加,促进细胞吸水,进而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由于细胞吸收K+和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改变KNO3溶液的溶氧量会影响图中曲线变化,D正确,由图可知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的点是F和H,C错误。2.【答案】DSGLT1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需要消耗钠离子内流提供的能量,故属于主动运输过程,故A正确;细胞膜外钠离子较膜内钠离子含量高,因此,钠离子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向细胞外运输,则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故B正确;当血糖浓度较高时,葡萄糖会转运进肝脏、肌肉细胞合成糖原贮存,因而钠离子内流会增强,故C正确;并不是每一个存在SGLT1的细胞中都有控制其合成的基因,如人成熟红细胞,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3.【答案】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癌细胞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每个细胞至少需要5-6个基因积累突变的结果,这个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故A正确;衰老细胞存在自溶作用,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活性应该是升高的,大多数酶活-7-性降低,B正确;抑癌基因: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DKs抑制因子基因表达产生的激酶(CDKs)抑制因子会造成细胞周期停滞,引发细胞衰老,可见其属于抑癌基因,故C正确;D项,由题可知,抑制CDKs会导致细胞衰老,所以CDKs没有活性才会使细胞衰老,故D不正确。4.【答案】C由图示可知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常染色体上,而辰砂眼基因v、白眼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依据等位基因的定义(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它们均属于非等位基因,故A正确;有丝分裂中期特点是:染色体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结构稳定,数目清晰,故B项描述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着丝点均会一分为二,每条染色体变成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星射线)的牵拉下,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的,故C错误;含基因cn、cl、v、w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可能会进入同一个次级性细胞,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
本文标题: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2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