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内环境的稳态破坏,必将引起A.细胞代谢紊乱B.心脏病C.糖尿病D.内环境中pH升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稳态遭到破坏,则代谢异常,故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答案】A【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稳态的维持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是靠缓冲物质,如HCO3-、HPO42-,C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正确。3.组织液可对细胞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物质转移是双向的B.生成和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浓度相同C.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D.与血浆相比,组织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少【答案】B【解析】-2-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双向交换,A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B错误;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C正确;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较少,D正确。4.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答案】B【解析】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水分进出是平衡的,进而保证二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主要是依靠二者的渗透压这一生理指标是接近来实现的,所以选B。【考点定位】稳态的维持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5.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是()A.cdeB.abcdeC.abcD.bcde【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箭头处加一刺激,可以测到膜电位变化的有bcde,故本题选D。考点:神经调节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6.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3-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答案】B【解析】图中信号分子通过体液运输,所以该图只可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A错误;垂体细胞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作用于肌细胞,促进肌糖原的合成,C错误;细胞1的分泌物,可以是蛋白质类的激素,也可以是脂质类的激素,如性激素,还可以是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D错误。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原来的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故D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B都表示单向传导,是错误的;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结合图形分析兴奋传导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造成的,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Na+内流造成的,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8.某人因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W区B.S区C.H区D.V区-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可知,表现症状能够看懂,听懂,但不会说,说明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选B。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中枢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9.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和下丘脑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口腔上皮细胞和下丘脑【答案】B【解析】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所以渴觉的产生场所是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引起渴觉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所以产生渴觉的感受器是下丘脑。【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反射弧【名师点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结构名称主要神经中枢功能脑大脑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乎衡等-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10.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多可能会导致糖尿病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故A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过多不会导致糖尿病,只要胰岛素分泌足够即可,故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是促进②过程,故C错误。只有在肝脏细胞中可以发生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在肌肉中不可以,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1.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毛细淋巴管阻塞C.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减少,使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A正确;毛细淋巴管阻塞使组织液不能转化为淋巴,引起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引起水肿,C正确;食物过咸-6-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2.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答案】D【解析】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用①表示;低温环境下,汗液分泌量减少,机体多余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排出,所以尿量增加,用①表示;因为小鼠为恒温动物,所以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体内温度基本不变,因此小鼠体内酶活性基本不变,用②表示。所以D正确。【考点定位】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1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D【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因此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A项正确;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而不宜用样方法,B项正确;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项正确;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项错误。-7-【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4.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下列分析与该生理过程最相符的是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答案】B【解析】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进入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这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故选B。15.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B.是机体首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所有的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D.过敏反应能够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答案】A【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A项正确,B项错误;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只是对部分过敏原发生反应,C项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D项错误。16.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HIV。下列与该病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T细胞,致使患者几乎丧失免疫功能B.HIV主要感染心脏,使患者心力衰竭而死亡C.艾滋病患者可以将该病遗传给下一代D.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血液制品和皮肤接触传播【答案】A【解析】HIV主要攻击T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A正确,B错误;艾滋病患者可以将该病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血液制品和性接触传播,D错误。【考点定位】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7.下列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8-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有百日咳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答案】C【解析】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都是因为体内含有抗体或记忆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或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题关键能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能理清人体的三道防线,明确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18.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A.植物的向光性B.顶端优势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植物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作用都是促进作用,故A错误;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顶芽生长素浓度低,起促进作用,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起抑制作用,故B正确;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不能说明抑制作用,故C错误;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不能证明抑制作用,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在人工控制的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燕麦胚芽鞘中(尖端以下)生长素含量的相对浓度(如右图所示),测定结果可以说明-9-A.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B.光照促使生长素向下运输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D.光照可破坏已合成的生长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分析甲、乙、丙、丁可知,光照的方向和是否具有光照,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总量几乎相等,说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A错误;B、无光条件下,生长素仍然向下运输,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错误;C、甲、乙图分析可知,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C正确;D、该实验不能证明光照破坏已合成的生长素,D错误.故选:C.20.如图所示,相同的甲、乙、丙三株幼苗均被切去茎尖,切面的不同位置上分别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本文标题: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2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