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含解析)
-1-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含解析)1.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淀粉B.呼吸氧化酶C.血浆蛋白D.纤维素【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成分1、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2、细胞合成分泌的物质: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的产物:尿素、二氧化碳等。【详解】淀粉、纤维素不属于动物体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D错误;呼吸氧化酶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故选C。【点睛】注意:只在细胞内的物质和动物体不含有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过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刺激呼吸中枢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组成:-2-【详解】①是毛细血管壁,其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②是毛细淋巴管壁,其细胞生活在淋巴和组织液中。因此,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相同,A错误;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引起血浆蛋白含量过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导致组织液(c液)增多,a液减少,B错误;③是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参加体液调节,C正确;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在组织液(c液)中,D错误。故选C。【点睛】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体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09年暑假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外出旅游。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同学小张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过去。后来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下图曲线中能够反映小张体内水的相对含量(a)和渗透压(b)变化趋势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1、纯净水中几乎不含无机盐。2、大量排汗时,水分和无机盐均大量流失。【详解】在炎热的条件下,小张大量出汗,其体内的无机盐大量流失。小张大量补充纯净水,可维持体内的水平衡,但无法补充无机盐。因此,小张体内水的相对含量升高,内环境中的渗透压下降,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识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4.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①中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答案】B【解析】【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①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详解】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使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且该过程需要能量,A正确;①突触小泡中的内容物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错误;②处为突触间隙,分布的液体为组织液。①中含有神经递质,能被③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C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b兴奋,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因此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D正确。故选B。【点睛】识记突触的结构组成,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各组激素,由同一种内泌腺分泌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C.雄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素D.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均是由垂体分泌的,B项正确;雄激素是由睾丸分泌的,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而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4-是由垂体的分泌的,D项错误。【考点定位】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betatrophin”的激素能够迅速增加老鼠体内产生胰岛素细胞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etatrophin的靶细胞是胰岛A细胞B.betatrophin可反复作用于靶细胞C.betatrophin对血糖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D.betatrophin的合成不受基因控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所以“betatrophin”激素的靶细胞不是胰岛A细胞,A错误“betatrophin”是一种激素,激素的使用特点是不能重复使用,一旦使用则失去活性,所以不能重复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该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在作用于靶细胞,该过程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C正确细胞中激素的合成均受基因的调控,D错误考点:该题考察的是激素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激素的使用特点。【名师点睛】题目中的“betatrophin”首先确定为激素,再开始做题,它可以使老鼠体内增加胰岛B细胞的含量,这又涉及到激素的分级调节,而胰岛素又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所以确定为C选项。7.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D.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答案】A-5-【解析】试题分析:寒冷会促使下丘脑X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下丘脑,B错误;缺碘地区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少,反馈作用弱使促甲状腺激素b增多,C错误;下丘脑也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⑤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①②③B.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D【解析】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①正确;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②错误;下丘脑能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正确;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④错误;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⑤正确。故选D。9.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戊→乙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6-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3、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分析图示:根据突触结构上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具有单向性,因此可判断:乙是感受器,甲是效应器.解:A、乙是感受器,甲是效应器,A错误;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与丁的轴突形成突触,突触较集中在神经中枢部位,脑或脊髓是神经中枢,B正确;C、由于在突触部位神经冲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丙→甲,C错误;D、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称反射活动,D错误.故选:B.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0.“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B.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C.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D.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的发酵和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因此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故A正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故B错;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故C错;乳酸菌和酵母菌之间是竞争关系,故D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7-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但不能疏花疏果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答案】A【解析】顶芽能够自己产生生长素,并且可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生长,生长素类似物可保花保果,也可疏花疏果,密封贮存不能是细胞分裂素增多,正确答案A。考点定位: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1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趋势,故A错误;出生率高,增长不一定快,只有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才会增长,故B错误;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故C正确;利用性引诱剂可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从而降低种群密度,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3.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8-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交配来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C错误;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种群密度并非总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D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将适量的培养液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立即加入酵母菌B.取样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样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有酵母菌的数目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高温处理后的培养液如果立即加入酵母菌,酵母菌在高温条件下会死亡,A错误;取样计数前应先震荡摇匀,B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只是利用样方法计数一部分酵母菌数量,C错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营养条件、溶氧量、代谢废物的积累等,D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3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