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至十四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十二至十四章大单元通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2、3、4、5、23区域生态与环境建设6、7、8、9、10、11、12、13、17、18、19、20、21、22、25区域自然资源与综合开发利用14、15、16、24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下图)。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回答1~3题: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A.海南岛B.辽东丘陵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2.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A.炎热潮湿B.高寒缺氧C.地表崎岖D.多滑坡、泥石流3.船型屋采用下空结构可()A.防寒、防冻土B.防雨、防水淹C.防风、防滑坡D.防潮、防蛇解析:1.A2.A3.D第1题,船型屋是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2形式。以竹子为建材,说明位于南方地区,因南方地区生长竹子。底部架空,可能是当地气候潮湿,降水多。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海南岛,A项正确。辽东丘陵、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不是竹子的主要产区,B、C、D项错误。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民居位于海南岛,底部架空,便于通风、防潮,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炎热潮湿,A项正确。高寒缺氧地区不产竹子,B项错误。竹木为屋架,茅草为屋顶,说明植被茂密,不能体现地表崎岖、多滑坡、泥石流的环境特征,C、D项错误。第3题,南方气候潮湿,蛇较多。船型屋采用下空结构可防潮、防蛇,D项正确。下空结构通风散热,不能防寒、防冻土,A项错误。防水淹应选择地势高处,B项错误。房屋结构不能防滑坡,C项错误。2017年8月28日上午10时,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崩塌山体距离灾害地垂直落差约200m,崩塌岩体为60多万m3。下图为该次山体崩塌灾害图。读图回答4~5题:4.该次山体崩塌灾害图的获取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数字地球B.遥感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5.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灾害中的正确应用为()A.遥感技术可提供灾害发生的准确位置B.全球定位系统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范围C.地理信息系统可评估灾害带来的影响D.数字地球技术可模拟灾害发生的动态过程解析:4.B5.C第4题,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存储、查询等;全球定位系统用途单一,主要是定位导航。该次山体崩塌灾害图的获取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故B项正确。第5题,全球定位系统可提供灾害发生的准确位置,故A项错误;遥感技术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范围,故B项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评估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模拟灾害发生的动态过程,故C项正确,D项错误。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36.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强B.气温年较差大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7.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8.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解析:6.A7.B8.C第6题,西北地区,夏季昼长夜短,光照强,A项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但是冬季向日葵不能生长,B项错误。从图中看,沙漠地区分布面积广,土壤贫瘠,C项错误。图示区域地形平坦,但与向日葵品质高无关,D项错误。第7题,图示区域为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发展的限制性因素,A项、D项错误。⑤地降水少,但草类茂盛,B项正确,C项错误。第8题,①地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可以种树,②③两地降水量大于200毫米可以种草,④地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不能植树种草,故C项正确。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和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主要分布在能够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读图回答9~10题:9.红树林植被的主要功能有()A.防风消浪,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4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0.下列关于图示湿地的叙述,合理的是()A.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B.位于热带地区,为沙质海岸C.为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D.位于温带海滩,降水丰沛解析:9.A10.C第9题,由材料中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可知,其能够防风消浪,保护海岸,同时红树林又具有保护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故A项正确。第10题,红树林分布在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为潮间带;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和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可知图示湿地为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故C项正确。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据此回答11~13题:11.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成因是()A.黄河径流量大B.黄河输沙量大C.地壳上升运动D.沿海海平面上升12.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③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5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解析:11.B12.C13.B第11题,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导致黄河含沙量极大,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向渤海推进,在入海口处沉积,从而使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故B项正确。第12题,河水为淡水,含盐量低,故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①对;近海沿岸有河流的稀释作用,含盐量低,②错;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受黄河水稀释,土壤盐分含量较低,③对;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由黄河径流堆积而成,含盐量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受海洋影响,含盐量较高,④对,故C项正确。第13题,读材料可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即磷主要来自陆地,故总磷含量整体上应由陆向海递减、由河道向外递减,故C、D项错误;“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故氮含量应与植物的分布一致,近海滩涂地区植物较多,故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故B项正确。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外观像冰却遇火即燃,故也称“可燃冰”。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下图示意部分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已探明分布情况。据此回答14~16题:614.与煤、石油等常规矿物能源相比,可燃冰的突出优点是()A.可再生B.低污染C.成本低D.分布广15.目前可燃冰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原因是()A.常规能源储量大B.开采技术难度大C.储存运输成本高D.民众接受程度低16.未来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有利于()A.保护海洋生态环境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解析:14.B15.B16.C第14题,可燃冰相对于煤、石油等常规矿物能源而言,污染小,属清洁能源;据材料可知储量大;能量密集,燃烧效率高,但不可再生;运输不便,开采成本高;开采技术难度大,故B项正确。第15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可燃冰开采技术难度大,是目前可燃冰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第16题,据材料可知,可燃冰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未来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故C项正确。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回答17~19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1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1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17.A18.D19.D第17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和结构变化,导致植株密度改变,①③正确,故选择A项。第18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大气氮沉降导致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草本植物增加,为此出现此消彼长的是地下生物量,故D项正确。第19题,读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氮的持续沉降,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不断减少,导致灌木植物萎缩,而草本植物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增加导致草本植物繁茂,故D项正确。玛曲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湿地,被誉为“黄河蓄水池”。下图示意2000~2010年玛曲部分景观类型转入率、转出率。读图回答20~22题:20.净转出率最大的景观是()A.河流水面B.沼泽草甸草地C.内陆滩涂D.沙地以及裸岩21.景观的变化会造成()A.玛曲生物多样性增多B.玛曲土地荒漠化减轻C.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D.黄河水量季节变化变小822.有利于玛曲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针对湿地的脆弱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B.通过湿地的草种改良,大力发展畜牧业C.利用湿地的独特风貌,重点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的天然水域,突出发展水产业解析:20.B21.C22.A第20题,读图可知,沼泽草甸草地转出率接近16%,转入率为不到5%,是净转出率最大的景观。第21题,景观的变化显示,沙地裸岩净转入率最大,说明玛曲湿地蓄水池功能减弱,这会造成玛曲生物多样性受损;玛曲土地荒漠化加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黄河水量季节变化变大,故C项正确。第22题,针对湿地的脆弱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的破坏,有利于玛曲湿地可持续发展;通过湿地的草种改良,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导致湿地退化;作为“黄河蓄水池”,应重点保护好湿地,利用湿地的独特风貌,但重点发展旅游业不利于湿地的保护;利用湿地的天然水域,突出发展水产业,将会导致湿地的水源不足,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6分)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河南地处中原,古代又称中州,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下图为河南省地形图。材料二郑州市政府发布2017年省市拟开工重点项目名单,共计183个项目,总投资超4300亿元,名单涵盖食品、家居、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河南作为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至十四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3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