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相对于其它三个卫星发射基地,下列不是文昌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优势是()A.纬度最低,初速度大,节省燃料B.四面环海,可多向发射,安全系数高C.邻近广州、深圳,科技力量雄厚D.海运便利,便于大型设备运输【答案】C【解析】【详解】文昌纬度最低,初速度大,节省燃料,故A不符合题意;文昌四面环海,可多向发射,安全系数高,故B不符合题意;对于航天技术的高低,全国应该是统一的,某区域局部地区科技力量的高低不是影响航天发射的区位条件,故C正确;文昌海运便利,便于大型设备运输,故D不符合题意.国庆黄金周期间,北京一旅行团去韩国釜山(35°N、129°E)旅游观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北京(40°N、116°E)和釜山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A.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釜山2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釜山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3.旅游团在韩国釜山旅游期间()A.北京的白昼比釜山短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C.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釜山大D.北京的白昼在变长【答案】2.C3.A【解析】【2题详解】考查自转速度的特点。除了南北极点外,地球各地的角速度均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北京(40°N、116°E)和釜山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釜山,C项正确。【3题详解】国庆黄金周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故北京的白昼比釜山短,A项正确;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小,故B项错误;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釜山小,故C项错误;北京的白昼在变短,故D项错误。【点睛】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总结(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4)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5)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4.下面两图是某两海域附近的大河河口图,最适合建码头的是哪两个沿岸()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答案】B【解析】3【详解】港阔水深适宜建港口。左图纬度越往南越大,应是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向左偏,乙岸是侵蚀岸,水更深。右图中纬度越往北越大,是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故丙岸是侵蚀岸,水更深。综上所述,乙岸和丙岸更适宜建港口,答案选B。下图是某日某时刻40°N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图(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5.此时世界标准时间是()A.22时B.14时C.10时D.6时6.该时刻,40°N纬线上()A.昼弧范围都位于东半球B.昼弧上各地日期相同C.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渐长D.P点的地方时为7时【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示,昼半球的范围是15°E-165°E,则90°E的地方时为12:00,世界标准时间是0时区的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计算可得0时区的为6:00。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6题详解】图示昼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5°E---165°E,跨东西半球,A错误。图示反映该地区出现昼短夜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不知道,故昼夜长短的变化不能判断,C错误。图示昼弧的时间位于7点---17点,没有经过0时;而也不经过180°,故判断日期相同,B正确;P地日出时间为7:00,P点没有位于晨线上,因此地方时不可能为7:00,D错误。故答案选B项。7.3月21日6时整,甲地(50°N,45°W)正好日出。此时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8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A.3月19日21时08分B.3月21日20时50分C.3月20日21时08分D.3月22日20时50分【答案】C4【解析】【分析】考点:本题考查日界线问题。【详解】材料没有反映向东还是向西越过日界线,故轮船所在地可能位于东十二区,也可能位于西十二区,故利用45°W(西三区)为3月21日6时,计算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间即可。此时东十二区是3月21日21时,而西十二区是3月20日21时。如从东十二区经过8分钟后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则西十二区的区时是3月20日21时08分;如从西十二区经过8分钟后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则东十二区的区时是3月21日21时08分,本题符合条件的只有C.根据我国日历反映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2018年8月7日8.日历中立秋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约为()A.59°15′EB.22.5°WC.80°WD.179°45′E9.关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B.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C.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D.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答案】8.B9.C【解析】5考点:该题考查地方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8题详解】图中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题目要求即当北京时间为21时30分时,计算地方时为12时的经度。由于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而当地与直射地时差9时30分,时差1小时经度差15度,时差30分钟则经度差7.5°。故两地的经度差为142.5°。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直射地的经度是22.5°W。【9题详解】图中显示日期为8月8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当天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故本题只有C正确。北欧国家挪威南部山谷小镇留坎受地形影响,一年有近6个月无阳光照射。当地政府为此在小镇北方海拔约450米高的山上架设3面巨镜,利用反光原理将光线反射到小镇广场中心,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使得镜子能够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动而调节方向,以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从而让民众能够享受到自然阳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下列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B.太阳辐射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11.如图所示,为保证阳光每天都能照射到小镇的广场,从每年的冬至日到春分日期间,计算机调节镜面与水平面夹角α如何变化()A.先变小后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持续变小D.持续变大【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解】太阳辐射来源太阳大气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A项错误;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只有很少的6一部分,故B项错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能源大部分都与太阳辐射有关,故C项错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故D项正确。【11题详解】从每年的冬至日到春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镜面与水平面夹角α应该持续变小,故C项正确。右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左图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A.东南7月1日06时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D.东南1月1日12时13.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12.D13.C【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图示广袤草原应位于等高线稀疏区域,接近赤道附近,当地日出时间应为6时,该区域位于东二区,与北京时间相差6小时,所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2时;又因7月,日出东北,1月日出东南方。故选D。【13题详解】从等高线分析,图中甲、丁两地东侧地势较高,不能看见日出景观;乙地临近湖泊,不属于广袤草原;而丙地等高线稀疏,属于广袤草原,且东南侧视野广阔,是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故选C。7【考点定位】时间计算、日出方位、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名师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①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②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③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④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日出方位判断: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方向日出;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东南方向日出;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东方向日出。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以下两题。14.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15.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答案】14.D15.B【解析】试题分析:【14题详解】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D正确。【15题详解】人们在生产活动还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B正确。【考点定位】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方法总结】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人们无法进入地球内部观察,只能依8靠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如图所示:二、非选择题16.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处是以_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A点位于晨昏线的_________线上。(2)图中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点钟,该日B地的昼长为_________小时。(3)从甲到乙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_________(升高、降低),当地球位于乙处时C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__。【答案】(1).北(2).昏(3).12(4).12(5).降低(6).8:00【解析】【详解】(1)据图可以分析出乙处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据此可以分析出乙处在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还没有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依旧在北半球,从图中极地附近出现极昼可以推出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呈逆时针方向自转,A点由昼进入夜,位于昏线。(2)图中B点位于昼半球的中间,地方时是12点钟,B地位于赤道上,该日B地的昼长为12小时。(3)从甲到乙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当地球位于乙处时,从图中可以该处是昏线,昏线与C点的交点是16时,根据日出9=12-(日落-12),可推出C点的日出时间是早上的8时。17.读下列两幅图,回答问题。(1)左图中D点的节气是_________,对应右图的_________位置。(2)在A至B期间北半球昼长变________,南半球夜长变_______。(3)第41届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世博会进行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是怎样变化的?(4)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为什么北半球却是冬季?【答案】(1)夏至甲(2)短短(3)先变慢后变快(4)近日点时,地球虽离太阳较远,但决定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远日点时要少得多,因此北半球是冬季【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太阳直射移动规律、地球公转速度【详解】(1)左图中D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右图中甲地轴北端朝向太阳,为北半球夏至。(2)左图中A点太阳直射赤道,B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到B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3)地球7月初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速度最慢,从5月1日至10月31日地球公转速度先减慢后加快。(4)北半球的季节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有关,与近日点和远日点无关。1月10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本文标题:内蒙古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4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