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与教材实验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加速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染色,可用适宜浓度的盐酸处理细胞B.淀粉酶与淀粉常温下混合后,快速置于预设温度环境中可减小实验误差C.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时,水解后需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D.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橙黄色颗粒【答案】C【解析】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染色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不能用盐酸处理,A错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为减小实验误差,需先把淀粉酶与淀粉分别在预设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B错误。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时,水解后需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以去除盐酸,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要用到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错误。2.下列关于细胞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从出生到成年,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8种必需氨基酸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甘氨酸的分子量最小C.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实际上破坏的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和二硫键D.凡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都是蛋白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婴儿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有9种,多了组氨酸,故A错。甘氨酸的R基是H,故B正确。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实际上破坏的是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故C错。多肽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但是多肽不是蛋白质,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23.如下概念图中a代表某一生物学名词,包括b、c、d、e四部分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则b〜e可代表C、H、0、NB.若a为多聚体,由单体连接而成,则b〜e有多糖、蛋白质、脂肪、核酸C.若a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b〜e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若a为参与合成并分泌消化酶的细胞器,则b〜e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答案】B【解析】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化学元素是O、C、H、N,A正确;脂肪不是多聚体,其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B错误;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C正确;消化酶是分泌蛋白,参与其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正确。4.如图为实验测得的小麦、大豆、花生干种子中三类有机物的含量比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同等质量的种子中,大豆所含的N元素最多,小麦所含的最少B.三种种子中有机物均来自光合作用,含量的差异与所含基因有关C.萌发时,三种种子都会不同程度地吸水,为细胞呼吸创造条件D.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萌发需要O2的量相同,所以种植深度一致【答案】D【解析】同等质量的种子中,大豆所含的蛋白质最多,所以大豆所含的N元素最多,小麦所含的蛋白质最少,A项正确;三种种子中有机物均来自光合作用,不同生物种子有机物含量的差异与所含基因有关,B项正确;萌发时,三种种子都会不同程度地吸水,为细胞呼吸创造条件,3C项正确;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萌发,由于花生种子脂肪含量最多,所以需要O2的量最多,种植深度应较浅,D项错误。5.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1880年,恩格尔曼以水绵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光合作用的场所B.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数学模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C.1958年,斯图尔德以胡萝卜韧皮部为实验材料,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物质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B【解析】【分析】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他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详解】由分析可知,1880年,恩格尔曼以水绵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DNA的双螺旋结构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放入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糖类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一个细胞团块,继而分化出根、茎和叶,移栽到花盆后,长成了一株新的植株。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即全能性,C正确;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故D正确。故选B。【点睛】了解光合作用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究历程等便可解答本题。6.下图为用伞藻做的“嫁接”实验。实验结论是4A.伞藻的细胞核或细胞质都不能独立存活B.伞藻“柄”的种类决定形成的“帽”的形状C.伞藻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伞藻“足”的种类决定形成的“帽”的形状【答案】D【解析】题图显示:将细圆齿伞藻的柄嫁接到地中海伞藻的足上,再生帽的形态与地中海伞藻的相同;将地中海伞藻的柄嫁接到细圆齿伞藻的足上,再生帽的形态与细圆齿伞藻的相同。据此说明,伞藻“足”的种类决定形成的“帽”的形状,A、B、C均错误,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先决条件是:从实验过程到实验结论的形成角度去分析实验现象,抓住图中呈现的信息“嫁接后再生帽的形态与提供足的个体一致”,据此分析各选项。7.对下列概念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甲图中若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则阴影部分可能表示豌豆B.乙图中若a、b分别表示乳酸菌和蓝藻,则c表示细菌,d表示原核生物C.丙图中若a表示体液,则b、c、d依次表示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D.丁图中若a表示生态系统,则b、c分别表示种群、群落【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四幅图表示了各个字母之间的关系,如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a、b、c共有的部分;图乙5d包括c和b,a属于c;图丙a包括b与c,d属于b;图丁a包括b和c。【详解】豌豆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原核细胞(d)包括细菌(c)和蓝藻(b),而乳酸菌(a)又属于细菌,B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C错误;生态系统是有生物群落和它所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的,而群落又是由该环境中所有的种群构成的,D错误。8.下表的资料显示4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Ⅰ~Ⅳ四种不同溶液,1小时后质量转变的百分率,由表可知溶液浓度最低的是溶液马铃薯质量变化百分率Ⅰ+5%Ⅱ-5%Ⅲ-3%Ⅳ0%A.溶液ⅠB.溶液ⅡC.溶液ⅢD.溶液Ⅳ【答案】A【解析】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Ⅰ溶液中的马铃薯条吸水质量增加,Ⅰ溶液浓度最低,可能是蒸馏水;Ⅱ、Ⅲ溶液中马铃薯条失水,且Ⅱ中的马铃薯条失水比Ⅲ的多,Ⅱ溶液浓度比Ⅲ溶液浓度高;Ⅳ中无明显变化,其溶液浓度与马铃薯条细胞液浓度相当,故选A。9.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O2和CO2以图中a方式通过细胞膜6B.被动运输的过程有时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C.图中c可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过程D.图中①②④都能运动,而③一般不能运动【答案】B【解析】O2和CO2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分别以图中b、d方式通过细胞,A错误;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葡萄糖进入活细胞是协助扩散,能用c表示,而葡萄糖进入口腔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C错误;图中①②③④都能运动,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确定图中每一个数字代表的细胞膜成分,根据载体、能量、浓度等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向和方式。10.蔗糖酶能够催化蔗糖水解。下表是在某一相同温度下研究蔗糖酶和蔗糖浓度对水解反应速率影响的系列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实验组实验一实验二编号12345678910蔗糖酶浓度0%1%2%4%5%2%2%2%2%2%蔗糖浓度10%10%10%10%10%0%5%10%20%30%相对反应速度02550100200025506565A.实验一中,酶浓度低于5%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蔗糖浓度B.实验二中,蔗糖浓度高于20%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蔗糖酶浓度C.两组实验的自变量不同,因变量相同D.如果系列实验条件温度升高5℃,相对反应速率可能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蔗糖酶浓度,酶浓度低于4%时相对反应速度随蔗7糖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蔗糖浓度,4%以后相对反应速度不随蔗糖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是蔗糖浓度,可能是蔗糖酶浓度,A错误;实验二中的自变量是蔗糖浓度,蔗糖浓度高于20%后相对反应速度不随蔗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蔗糖酶浓度,B正确;两组实验的自变量不同,因变量相同,都是相对反应速度,C正确;如果系列实验条件温度升高5℃,酶的活性可能降低,因而相对反应速率可能降低,D正确。【考点定位】酶浓度、反应物浓度及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名师点睛】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蔗糖酶浓度,实验二中的自变量是蔗糖浓度,两组实验的自变量不同,但因变量相同,都是相对反应速度。2.实验一中酶浓度低于4%时相对反应速度随蔗糖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蔗糖浓度,4%以后相对反应速度不随蔗糖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是蔗糖浓度,可能是蔗糖酶浓度;同理,实验二中蔗糖浓度高于20%后相对反应速度不随蔗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蔗糖酶浓度。11.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物质c为[H],在过程②中也有产生B.催化反应③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C.晒干的种子不含水分,因而细胞呼吸的强度较低D.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答案】D【解析】8据图分析,图中物质c为[H],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H]的产生,A错误;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B错误;晒干的种子水分含量较低,因而细胞呼吸的强度较低,C错误;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12.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该生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AB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E段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B.图2中A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C.正常情况下图2中B细胞内①和②、①和③上肯定都不存在等位基因D.图2中C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该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1中表示的是每条染色体DNA含量,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加倍应是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E段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有同源染色体,故A错误。图2中A细胞的同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故B错误。由图可知图2中B细胞内①和②是经过复制而来的基因一般不存在等位基因、但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可能会存在等位基因,①和③是非同源染色体肯定不存在等位基因,故C错误。图2中C发生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图中每条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应是图1中的BC段,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识别分析能力。13.人类各种癌症中的关键基因之一是原癌基因,其突变后表达的产物是G蛋白。当细胞膜9表面的酪氨
本文标题: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6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