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内C.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进行基因重组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能概括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的类型【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基因重组类型:(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3)基因工程。【详解】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基因工程也属于基因重组,基因工程可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内,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也可进行基因重组,C错误;由分析可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能概括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的类型,D正确。故选D。【点睛】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基因重组的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子约到50岁就会患心肌梗死,纯合子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死。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妇,已生育了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如果再生育一个男孩,那么该孩子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A.1/3B.2/3C.1/2D.3/4【答案】D【解析】【分析】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妇,已生育了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说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显性遗传病。显性遗传看男性患者,父亲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其女儿完全正常,说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详解】由分析可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该遗传病由A/a控制,则这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如果再生育一个孩子,其基因型及概率可能是1/4AA、1/2Aa、1/4aa,基因型为AA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死,Aa约到50岁就会患心肌梗死,aa表现正常。因此,如果再生育一个男孩,那么该孩子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1/2+1/4=3/4,D正常,ABC错误。故选D。【点睛】根据题干的信息准确判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已知某小麦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A.N/4B.N/16C.0D.N/8【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BbCc的小麦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有8种,分别是ABC、ABc、AbC、Abc、aBC、aBc、abC、abc。【详解】“小麦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可知该小麦为二倍体植株,通过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小麦是单倍体植株,植株的基因型为ABC、ABc、AbC、Abc、aBC、aBc、abC、abc。因此,这些小麦植株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为0,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明确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便可解答本题。4.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研究疾病的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方法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5.小麦抗锈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抗病易倒伏和易染病抗倒伏的两个纯合品种,采取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那么,对从F2中筛选出的抗病抗倒伏植株处理的方法是()3A.杂交B.自交C.测交D.回交【答案】B【解析】【分析】现有抗病易倒伏DDTT和易染病抗倒伏ddtt的两个纯合品种,采取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即ddTT,杂交过程如下图:若要得到ddTT,可选择ddT_连续自交。【详解】现有抗病易倒伏DDTT和易染病抗倒伏ddtt的两个纯合品种杂交,F1基因型为DdTt,F1自交后代中抗病抗倒伏植株基因型为ddTT、ddTt,其中杂合子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要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6.下列4种育种方法中,变异类型相同的是()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②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③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④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②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③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④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故①②的变异类型相同。4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①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②正确;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③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④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正确;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⑥正确;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⑦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⑤⑥正确,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明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将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②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③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④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A.②③B.①④C.①③D.①②【答案】D【解析】【分析】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将导致生物进化,但在未出现生殖隔离前不会出现新的物种,①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升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产生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降低。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②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但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无子西瓜,③错误;种群通过种群的进化而进化,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基因的频率为()A.13.2%B.14%C.7%D.9.3%【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详解】Xb基因的频率为(5%+2×1%+7%)÷(2×44%+2×5%+2×1%+43%+7%)≈9.3%,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点:要注意X、Y染色体的特殊性,Y染色体上无B/b基因。10.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A.染色体不能共存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马和驴杂交后代骡子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生殖细胞,所以高度不育.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6解:马和驴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是因为马和驴是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选:C.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11.下列各项中,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A.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C.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D.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答案】B【解析】1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则这种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A.X染色体B.Y染色体C.常染色体D.任何一个染色体【答案】A【解析】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即为伴X显性遗传病,该病的特点之一是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A项正确;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时,即为伴Y遗传,该病的特点是患者均为男性,不会出现女性患者,B项错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男性和女性的患病几率相等,C项错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男性和女性的患病几率相等,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任何一个染色体上,D项错误。【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名师点睛】不同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特点遗传病类型家族发病情况男女患病比率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代代相传,含致病基因即患病相等隐性隔代遗传,隐性纯合发病相等7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代代相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隐性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伴Y遗传父传子,子传孙患者只有男性多基因遗传病①家族聚集现象;②易受环境影响;③群体发病率高相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胚胎期引起流产相等13.某女色盲,其祖母()。A.必然携带色盲基因B.必为色盲C.纯合正常D.与此女无关【答案】A【解析】根据色盲的传递规律可知,该女孩的色盲一定是其祖母通过其父亲传递给她的,由此可知,其祖母一定有色盲基因,但是否患病则不一定,有两种可能情况,A项正确,B、C、D项错误。【考点定位】伴性遗传14.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在1994~1995年对波黑的空袭以及1999年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大量使用了贫铀弹。贫铀弹的使用,导致了当地白血症等癌症和新生儿畸形的大量发生。一些欧洲国家也纷纷报道本国参加维和行动的士兵中,一些人因患癌症等疾病而死亡,并称之为8“巴尔干综合征”。下列针对以上现象的讨论中,不合理的是()A.绝大多数的基因突变是对生物体有害的B.当射线作用于生殖细胞或发育的胚胎时,可能导致新生儿的畸形C.射线引起的生物变异都可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下一代D.辐射污染引发的基因突变是导致“巴尔干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多害少利性;A正确。当射线作用于生殖细胞或发育的胚胎时,可能导致新生儿的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畸形;B正确。该变化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C错误。据题干分析辐射污染引发的基因突变是导致“巴尔干综合征”的重要原因;D正确。考点:基因突变。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A.二倍体种子长成的幼苗B.四倍体的植株枝条扦插成的植株C.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的幼苗D.用鸡蛋孵化出的小鸡【答案】C【解析】二倍体种子长成的幼苗还是二倍体,A错误;四倍体的植株枝条扦插成的植株,染色体数目没变,还是四倍体,B错误;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的幼苗,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所以是单倍体,C
本文标题: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7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