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1-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的含量总是最多的B.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低,但是却不可缺少,如叶绿体色素的组成离不开镁元素C.生物体内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有机物一定不含S元素D.P是磷脂、蛋白质、ATP和核糖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2.图1表示人体细胞内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甲、乙、丙的化学组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X和Y表示构成这些化合物的元素(除C,H,O外)。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一A.X和Y代表的元素完全相同的B.单体a和单体b的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C.甲、乙、丙都能传递遗传信息D.丙从细胞质经核孔进入细胞核,与甲共同形成染色体3.根据图2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二A.此细胞与人成熟的红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该生物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属于异养生物C.该生物DNA上的和蛋白质不形成染色体D.该生物无线粒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4.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生成与利用,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A.从本质上讲,二者都具有还原性,一定是同一种物质B.从来源上看,前者来源于水的光解,后者可来源于葡萄糖、H2O,C.从去路上看,前者产生的[H]用于还原C5,后者与O2结合生成H2OD.二者产生的[H]在还原底物时,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5.下列说法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和原生质层都可以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一层半透膜B.用丙酮从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面积S1与该细-2-胞表面积S2最恰当的关系是S1≈2S2C.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先协助扩散再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时需要细胞膜上同一种载体蛋白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6.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C.ATP中含有活跃的化学能,葡萄糖中含有稳定的化学能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的范围变化7.已知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25℃和30℃.图3是在30℃一定浓度的CO2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B.影响C点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C.C点时的光合作用吸收CO2量是20㎎/100㎝2叶·小时D.若只降低温度到25℃,则B点将左移,C点上移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9.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质壁分离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10.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旺盛时,细胞核增大,染色体数目增多B.细胞器膜把细胞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C.卵细胞的体积较大,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较高D.磷脂分子具有的特异性使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11.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12.关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B.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C.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的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13.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3-B.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短14.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A.菠菜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B.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破坏C.用无水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充分15.关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16.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类囊体膜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B.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C.进入叶绿体内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D.净光合速率长期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17.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19.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的原因()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质不同C.二者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DNA复制方式不同20.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22.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的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23.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4-同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24.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不同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D.某一细胞由中期过渡到后期2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结构或物质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中心粒数目由1→2→1B.细胞内染色单体数目由46→92→46C.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目由2→4→2D.细胞内DNA数目由46→92→46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计5个小题,共计50分)26.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1)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_______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2)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下: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_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27.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5-(3)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4)在酶的应用过程中,采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可解决酶很难回收再利用等实际问题。①在进行酵母细胞固定化的过程中,称取干酵母,放入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搅拌至混合均匀,并放置1小时左右,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制作凝胶珠时,需用装有酵母细胞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和物的注射器,以_______,的速度滴加入已配制好的_______溶液中.28.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粹→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回答下列问题:(1)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__________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植物甲,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取物质W时,振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_______。(4)现有丙酮(沸点56℃)、乙醇(沸点约78℃)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W时,应选用丙酮作用提取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9.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3)在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4)收集到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①透析的目的_____
本文标题: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7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