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节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习目标以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地形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形态网状分布,线路较直呈“之”字形,线路曲折工程造价较低较高3.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1)依据: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表现: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判断1.山区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的选择逐渐减弱。(√)3.进藏铁路经过地区地势起伏大,工程难度和造价高。(√)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影响交通线的因素对交通线密度的影响对交通线形态的影响对交通线走向的影响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探究点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读“某地盘山公路景观图”,探究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该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答案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因为山区地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限制因素多,为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优先选择建造成本相对较低、难度相对较小的公路。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区交通线选址的原则。答案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图中盘山公路交通线呈“之”字形,分析该交通线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答案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影响原则原因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线路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3走向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避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损失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较小;修建线路成本高平原地区密度较大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点的区位飞机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稍有坡度的地方,地质条件要好利于飞机的升降且便于排水,地基较稳定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水深的地区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交通线,便于船舶的进出阅读下表,完成1~2题。表1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交通运输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公路7%~9%铁路3%表2在山地与在平原、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项目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造价山地/平原1.5~27~112.2~3山地/丘陵1以上2~31.51.下列说法不是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的原因的是()A.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B.山地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C.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4D.山区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2.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少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答案1.C2.C解析第1题,铁路相比公路最大限制坡度要求高;山地由于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铁路远比公路难度大。第2题,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在山坡上公路走向呈“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但是必须避开陡坡和陡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方便人们出行,山间谷地的公路应靠近聚落分布。读下图,回答1~2题。1.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河流C.地形D.资源2.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b港口城市的公路。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A.①线路B.②线路C.③线路D.④线路答案1.C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地区处于山区,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交通线路建设,目的是促进或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读图,由a城镇至c港口城市的公路选线方案中,应尽可能多的照顾沿线的城镇。①②③线路经过的城镇点少,不是最合理方案,④线路经过的城镇点最多,最合理,故D对。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的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5材料,掺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它们是几次中国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读图回答3~4题。3.土楼主要分布在()A.黄土高原B.西北地区C.东南沿海D.青藏高原4.关于土楼的建设目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依山就势-取水②坐北朝南-防风③“人”字形屋顶-排水④墙体厚实-防风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3.C4.D解析第3题,由土楼材料中掺糯米饭可推测出土楼主要分布在以水稻为粮食作物的东南沿海地区,C正确。第4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排水;易受台风影响,墙体厚实为了防风,D正确;依山就势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御;坐北朝南主要考虑采光。5.下图为“浙江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发现岩层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C处最早。判断此处地形为________;地质构造为________。(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型。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6答案(1)河谷(或谷地、山谷)背斜(2)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3)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解析第(1)题,图示A-E之间有河流经过,故判断地形为河谷或山谷;A、E两处岩层形成最晚,C处最早,即两边岩层年龄较新,中间较老,判断为背斜构造。第(2)题,主要从该处河谷地区的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甲、乙之间地形平坦,故线路较平直;而乙、丙之间位于山区,公路沿等高线呈“之”字形分布。(2018·广西南宁第三中学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较大。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公路呈“之”字形的主要目的是()A.避开河流B.减少成本C.降低坡度D.保护植被2.图中四地,城市最可能分布在()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答案1.C2.A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较大,故山区修建公路应呈“之”字形,降低坡度,减小工程的难度,C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知①地海拔低,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形成城市,A项正确。万达高速公路是连接重庆万州到四川达州的一条高速公路,全长139公里。读“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3~4题。73.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其原因主要是()①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②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③缩短公路里程④减轻生态破坏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4.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A.资金B.地形C.技术D.移民答案3.A4.B解析第3题,宁愿“逢山开隧,遇沟建桥”增加成本,也不选择“之”字形道路,很明显是为了缩短公路里程,节省运营时间。第4题,万达高速公路施工需要建设众多的桥隧以保证路面平坦,可见影响公路施工的主要障碍是地形崎岖。(2018·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期末)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5~6题。5.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科技水平的提高③汽车性能的改善④节省投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①缩短里程②少占土地③减少污染④节省投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5.A6.A解析第5题,“之”字形盘山公路减缓了坡度,降低了施工难度,而现在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很明显加大了建设成本,同时工程难度大,需要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作为保障,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第6题,“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少占土地。读“我国部分已建和在建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87.郑西高铁和京沪高铁许多路段均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其主要原因分别是()①沿线多沼泽湿地②沿线地形复杂③沿线河湖众多④沿线耕地面积广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8.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答案7.B8.A解析第7题,郑西高铁穿过的地区地形复杂,为减小坡度,所以“以桥代路”;京沪高铁穿过平原地区,“以桥代路”是为了少占用耕地。第8题,平坦的地形是保证列车高速运行的前提。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完成9~10题。9.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9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D.地形、地质条件复杂10.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河流B.气候C.资源D.地形答案9.D10.D解析第9题,西南地区发展交通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第10题,图中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发展极为不便,因此交通线路密度西部稀疏、东部稠密。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0000)。读图完成11~13题。11.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A.aB.bC.cD.d12.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①穿越河流②临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3.甲镇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答案11.C12.D13.B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c线路基本与等高线平行且线路较短,工程量较小,是最合理的选择。第12题,图中铁路穿越城区,对城区环境造成污染;与等高线近乎垂直,工程量大,明显不合理。第13题,②处地形平坦,且有一海湾,距城市较近,筑港条件最好。14.读“现阶段重点开发的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___(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_______条件为保证。(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简述其原因。答案(1)小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2)甲、丙科学技术(3)乙、丙间的直线线路需经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高且安全性差。解析第(1)题,丙地属山地丘陵地区,甲地属平原地区,丙地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小。第(2)题,图示甲、丙间缺少直接的交通联系。第(3)题,乙、丙间直达线路需经山地,施工难度大、投资大。15.读“某地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7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