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英雄的石像课件第一部分:第四单元(商世华)猪场中心校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123猪场中心校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45篇二:《景泰蓝的制作》公开课教案《景泰蓝的制作》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制作过程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物品生产过程的写法;2、理解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的特点;3、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1.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错,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顺序。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景泰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要点: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2、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3、学习本文扣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学情分析:4、学生以前初中学习过说明文,高一第一学期也曾复习过,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有一定的了解;5、学生普遍对说明文不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习的兴趣。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要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叶圣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他是文学研究会的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多收了三五斗》、《倪焕之》。他又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童话作家,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主编过著名的《中学生》杂志,所以后来成为国内有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作者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就在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即将到来之前的一天下午作者参观了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回来后写下了这篇文章。二、简要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2.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和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13.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说明顺序⑴、时间顺序(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⑵、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⑶、逻辑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4.说明文的结构(常用)①、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②、递进式:事物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5.说明方法(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特征)⑴、举例子: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⑵、列数字(确数、约数):使说明准确、科学,有说服力⑶、打比方: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易懂⑷、下定义: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⑸、作比较:突出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更清晰⑹、分类别:使文章层次分明,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各类间的差异注:如何下定义?主语是揭示特征、本质+宾语中心语例:陨石是燃烧不尽降落地面的流星残骸。⑺、引用:使说明更可信、更有说服力(引用古诗文还可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⑻、画图表:简明、直观⑼、摹状貌:使事物形象、生动,易于理解⑽、作诠释:介绍、解释事物的特点,使之更具体、易懂注:分析说明方法时,除了要分清类型及作用,还要区分主次,明确哪一种是主要的,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而哪一种为主是根据说明的需要决定的。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三、字词正音:砧zhēn(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芨jī(白芨,多年生草木植物)醮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硒xī(非金属元素)臼jiù(舂米的器具)疏疏朗朗:稀疏明朗的意思。界成:划分界线而成。匀净:精细深浅一致。四、展示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掌握文章说明顺序,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重点与难点,把重点与难点部分标明,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叫景泰蓝?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2、景泰蓝制作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课文主体部分又分为几个层次?《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介绍了工艺独特、工艺水平要求高、主要采用手工操作的高级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第二部分(第2~16段),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2、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第二层(第4~9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二道工序:掐丝。掐丝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作者对它介绍得十分详细。第三层(第10~1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点蓝。点蓝也是景泰蓝2制作的关键工序,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第四层(第14~16段)分别介绍了烧蓝、打磨和镀金三道工序。第三部分(第17段)概括整个制作过程,强调景泰蓝制作“全部工作是手工”的特点,照应了开头,结束全文。4、全文结构上是什么顺序?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时,又按照什么顺序来写?5、景泰蓝的制作分几道工序?6、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五、师生一起欣赏景泰蓝作品,仔细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六、作业1.课外上网收集景泰蓝图片,同学之间交换欣赏。2.课后熟读全文,领会本文的写作特色,试写一篇有关嘉兴土特产的制作方法。3篇三:荷花荷花【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结合文本的阅读,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抓住荷花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难点】让学生想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所描写的景象。【背景资料】1.叶圣陶简介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江苏苏州人。主要作品: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童话集),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小记十篇》《脚步集》《西川集》。人物名言:1.作文就是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2.教育就是培养习惯。3.教是为了不教。4.做一个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习惯、—技之长的人就行。2.荷花简介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等。根茎肥壮,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形空腔。茎上有许多节,根状茎横生在浅水的泥里,又称作“藕”。荷花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有清香。花托呈杯状,里面有十几个蜂窝式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粒坚果,叫莲子。藕可以作蔬菜,莲子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叶、花梗、莲心、莲须可入药。荷花的叶片为长椭圆形,中肋紫红色,在露天栽培下,平均叶片长度约为30厘米,宽度约5厘米,一般比花茎短。但在遮阴栽培下,叶片较为狭长,长宽可达45厘米,有时甚至比花茎还长。在田间栽培时,上午10时以后,因日照强度增加,温度升高,叶片常会因失水而有反卷现象。【设计说明】《新时期小学教学指南》中指出:注重教法转化为研究学法,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无需要教”和“无师内通”的效果。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听”“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为思想主线,以引导和更改为教学主导思想。让学生在自由、自主、自强、自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氛围中有所创新与评价。【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2.学生准备:荷花不同时期的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古香古色赏荷花1.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课件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配乐古筝曲《出水莲》)大家想读吗?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2.欣赏:(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3.交流:课前老师请问学们预习课文并搜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汇报。老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鼓励。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在什么地方。)4.小结: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5.过渡: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花(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带给学生艺术和美的享受。课堂导入出示一幅配图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国画的选配再加上民族音乐的协调配合,从声音、图像、文字多角度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民族味,艺术味,曲学生领悟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二、初读课文扫障碍1.检查预习:对于这篇课文同学们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适时鼓励评价: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2.激发读书兴趣:同学们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配合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读词。)3.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1)小组成员轮流指读、正音。(2)选择重点字识记:“挨”读二声、“莲蓬”的“蓬”读轻声。区别形近字:裳和常、蜻和晴。(3)强调“翩”“蹈”和“蓬”的写法。(课件演示“挨”的书写)(4)教师选择一到两个生字范写,学生练写。互相评议。(5)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③清香:清淡的香味。④饱胀:饱满得发胀。⑤破裂:出现裂缝。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5.激趣竞赛读:文中的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很好,把这些字词回归到课文中,同学们是不是能读得更流畅、更生动呢?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6.鼓励展示读: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自己?(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设计意图: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丈,过了这—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三、再读课文理层次1.过渡: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2.小组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欣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5.配乐齐读全文。设计意图: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课文的理解也是“
本文标题:古代英雄的石像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7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