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南乡子冬夜阅读答案第一条:湖南长郡中学有2015年高三第六次月考答案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长郡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老李一家六口,种着一块薄(báo)地,兵荒马乱的岁月,这个闭塞(se)的村庄竟是如此平和宁静,颇有点像世外桃源,但那一次山洪暴发,就把一切毁了。B.当地报纸上登了一则通告,说继承他财产的人,必须在元旦之前书面通知他,逾(yú)期概不负责,结果他的义子义女们各施计策,展开了一场(chàng)乌烟瘴气的纷争。C.她的转(zhuàn)椅不断转换角度,她的目光落在了一个螺蛳(sì)一样的装饰品上,它作为稀世珍宝,自然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少有人知道它背后曲折的故事。D.张家界峰颠的每处缝隙、每尺瘠(ji)土,都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huán),银岩翠藤,远远看去,犹如放大的苏州园林。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资。A.困境意犹未尽复制B.困境饶有兴致发酵C.窘境意犹未尽发酵D.窘境饶有兴致复制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B.今天,《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则通讯,全面介绍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分析新区建立统一行政架构、构建精简高效管理体制将带来的积极影响。C.自从“新生代农民T”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T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D.这一时期,他虽然几乎没有什么创作,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使他对法国社会获得了直接感性的认识,并促使他对许多社会政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4.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雾树溟潆叫乱鸦②湿云初变早来霞③细雨犹寒后夜花④酒家依岸扎篱笆⑤东风已绿先春草⑥村艇隔烟呼鸭鹜⑦莫遣江声入远沙⑧深居久矣忘尘世A.⑤③④⑥②①⑦⑧B.②①⑤③⑥④⑧⑦C.①②⑤③④⑥⑧⑦D.⑤③①②④⑥⑧⑦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知己说刘开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余观穆生在楚,以未设醴而去,未尝不怪其恝然①径行,负畴昔知遇之意。及见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谗谄面谀,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而上无知人之明,此岂遇合中之美事哉?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夫轻合者必易离,故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难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然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嗟乎!非常特达之士,亦未必不终为人用也,夫固可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然而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注】①恝(jia)然:淡漠,无动于衷的样子。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实:确实B.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亏:受损C.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绳:用绳子D.然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卒:最终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士以遇知己而名著家叔以余贫苦B.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之二虫又何知C.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吾其还也D.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某所,而母立于兹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B.-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C.-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D.-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便以古人的感慨“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切入主题,何以有此感慨?因为“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B.作者认为只有居下位的人拥有可取的实学,居上位的人拥有知人的智慧,才有相合相知的美事。“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居下位之人不可强求被人重用。C.文章多处运用事例来证明观点,光武和严光之例,证明了“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信陵君与侯生,毛薛二公之例则证明了“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D.本文说的“知己”,主要是说当权者与士人的“遇合”,论说当权者应如何对待贤士,贤士又应如何对待当权者的征召任用。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3分)译文:(2)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白待也愈重。(3分)译文:(3)然而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4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南乡子·冬夜黄升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曼。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2)本词的上阕的词眼是哪个词语?请作简要的原因分析。(4分)答: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____;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李密《陈情表》)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武侠的起源是很早的,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探讨。比如说,有人认为武侠的精神最早来源于墨家的精神、墨子的精神。墨子的精神就是“兼爱”,翻译成现代话就是牺牲自己为别人谋福利。这是比儒家还能牺牲自己的,儒家还要讲一点中庸之道。而墨家、墨子的行为则是牺牲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最早论述“侠”这个概念的也有一些著作。其中著名的有《韩非子·五蠹》中对“侠”的否定,韩非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他反对“侠”,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他说“儒”和“侠”都是坏东西。也就是说在统治者眼里,“侠”和知识分子一样都是讨厌的东西,都是扰乱社会秩序、不让统治者好好睡觉的人:知识分子经常提意见,“侠”不提意见而直接捣乱,这些家伙都属于社会的蠹虫,是应该好好镇压的。韩非子的观点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但是他从反面指出了“侠”的一个功能:“侠”的社会功能和文人是相近的,都是为社会鸣不平的,都是对社会持批评态度的,从批评的角度来推动社会前进的。所以说,虽然说文人和武人是两端,恰恰文人和“侠”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北大的陈平原先生有一本书就叫做《千古文人侠客梦》,恰恰是文人最喜欢做侠客梦,“侠”和“文”的联系是非常紧的。司马迁《史记》中的有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最早的源头。司马迁是怎么论述“侠”的呢?《史记》里有《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他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承,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司马迁这段论述,是对武侠精神非常好的概括。但是我们注意一点,司马迁这里没有提到“武”,就是说“侠”是可以没有“武”的。我们现在受武侠小说影响,认为侠客一定要身怀绝技,一定要有点什么过人的搏击本领——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有一个著名的谬论:中国20世纪最大的侠是谁呢?就是雷锋,雷锋是当代的大侠。我第一次说的时候,北大学生也不理解,说雷锋也不会武功啊,虽然是个解放军,不过也只是个开汽车的解放军,也没打过机关枪啊。我说“侠”跟会不会武功没有关系,只要他能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别人谋利益,而且不以此来自傲,这就是“侠客”。司马迁还说过:“游侠救人于厄,赈人不赡,仁者有采”……就是说能够救人于困厄之中,这就是“侠”的精神。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伟大,不仅仅是由于文采,更在于司马迁人民性的立场。司马迁写《史记》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批判不公正的社会、批判统治者;他写了很多布衣人物,写了很多普通人;他把孔子这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写到《世家》里去,把他写到帝王将相的队伍中去;把许多刺客、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写到历史中去,这是他的伟大之处。后来的历史著作为什么不能跟《史记》比?就像鲁迅批评的那样,以后的历史著作成了写皇帝的家谱。立场变了,价值自然就变了,所以司马迁的伟大还在于他的人民性的立场。——节选自孔庆东《中国古代武侠小说概况》12.韩非子对“侠”的否定从反面指出了“侠”的的功能,而司马迁的话是对(4分)13.下列各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尽管学术界对武侠的起源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探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武侠的起源是很早的。B.韩非子认为:“侠”和知识分子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扰乱社会秩序,是需要镇压的。C.“侠”的社会功能和文人是相近的,都对社会持批评态度,从批评的角度来推动社会的发展。D.因为“侠”和“文”的联系紧密,所以《史记》中的某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源头。1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A.武侠精神包括讲义气,说话算数,不过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救助别人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等内容。B.在司马迁看来,“侠”是一种精神,而不是武力,真正的“侠”是不应该动武的。这就是司马迁的伟大之处。C.中国20世纪最大的“侠”是雷锋,这是作者根据个人对侠的理解作jLI_I的判断,作者并不是真的认为这是谬论。D.根据文章对武侠精神的论述,晚清的鉴湖女侠秋瑾,愿意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谭嗣同都是具有武侠精神的。篇二:2014青岛市高三一模试题(语文)2014青岛市高三一模试题(语文)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徇私/驯熟炽热/滞纳金窗棂/高屋建瓴B.愆期/翩跹泊位/舶来品熨帖/与会代表C.囹圄/伛偻婢女/庇护权毗邻/沁人心脾D.骁勇/萧墙玄机/管弦乐官邸/中流砥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在皑皑雪峰环抱的山谷中,颜色变幻莫测的海子和色彩斑斓的彩林相映,赋予了九寨沟天独有的生动与灵气。B.赵丽宏的小说《童年河》叙事不加雕琢,不事铺陈;语言文字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有一点虚情假意,丝毫也不娇揉造作。C.“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摇落到我们的心里,离别、相思、生命苍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情从此而下,一路悲歌,绵延千古。D.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文学灌注了天下一统的恢弘气概;统一文字,使中国文脉可以顺畅地流泄于九州大地。3.依次填入下列
本文标题:南乡子冬夜阅读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7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