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信息组织(分类法)
二、信息的控制2、4信息的分类组织什么是分类?分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别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信息的分类组织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对信息进行区分和聚类,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次序予以组织的活动。关于类的几个概念•类——许多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类名——表示一类事物的概念,分类表中叫类目。•上位类——被划分的类,又叫母类、属概念。•下位类——经一次划分所形成的概念,又叫子类、种概念。•同级类——被划分出的各子类之间的关系,并列概念。他们之间既有母类的共同属性,又有各自的特殊属性。信息分类组织的目的•将各个领域有关的信息(概念、事实、数据、信息记录、信息实体)按照一定的特征(内容、形式、功能、用途)分门别类地加以聚合或区分,以便于系统化的识别、检索、利用。文献的分类•文献分类是指根据文献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将各种文献分门别类地、系统地加以组织和揭示的方法。文献分类方法是一种规范化、理论和技术都比较成熟的信息组织活动。•网络信息的分类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分类,它在传统的文献分类的基础上,也吸收了事物分类的方法。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七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古代的图书分类主要是用来编制图书目录的,只有到了近代才用来组织图书排架。•《七略》开创了我国图书分类的先例,形成了我国古代图书的“七分法”系统。四分法的诞生•魏晋以后,佛经和历史书籍的增多,“七分法”难以概括,诞生了四部分类体系。•四部分类体系创于魏晋的荀勖、定于李充,隋唐以后,趋于成熟。•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开“四库全书馆”,由纪昀总纂,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库全书总目》正式刊行。•《总目》著录图书一万余种,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的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四分法”体系更臻完善,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目录编撰的方法,几乎成为全国统一的图书分类体系。四分法:经、史、子、集•经部十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史部十五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集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子部十四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集部五类——(楚词、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十进分类法•1910年,《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DDC)传入。国内学者借鉴《杜威法》,编制适合中国特点的分类法不下三十种。•建国后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编制了许多分类法,如:•东北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山东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1981年,国家标准局正式批准《中图法》为国家标准的适用本。)•一个完整的分类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依据事物的属性区分或分组,把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集中在一起,把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区分开来。•其二,按照区分出来的对象集合的关系排序,并在这些类中进一步进行区分和组织。分类组织的作用1、文献分类排架2、编制检索工具分类表——分类的依据•编制分类表是分类组织的基本前提、重要条件•分类表——根据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分类表的重要性•分类表是分类法的具体体现,是进行分类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十分关键。•没有预先编制的分类法,要准确一致地对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是不可能的。分类法的类型(按编制的结构形式)分类法类型1、等级列举式2、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一、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一种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等级制概念标识系统,将所有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概念一一列举,并按概念间的等级、从属关系分别赋予相应的分类号。又称体系分类法。•体现的结构是按知识门类的逻辑序列,从总到分、从一般到特殊、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逐级展开的层累号码制或顺序号码制,又称枚举式分类法。(标记制度之)层累制用类号的位数来反映类目的级别及其关系。类号位数越少,级别越高,反之越低。例:以《中图法》为例:Q生物科学Q1普通生物学Q17水生生物学Q178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Q178、5水文分布Q178、53海洋生物Q178、535海底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1、自始自终贯穿科学分类的思想,集中体现学科的系统性,反映事物之间的从属关系。2、分类结构显示直观,易于把握,便于使用。3、类目体系展开比较系统,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类目的等级进行适当调整。4、标记简明,适合于分类排架。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不足:•揭示专门主题能力差,不能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大量存在的细小专深的主题;•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便根据需要调整,难以与科学发展保持同步;•大型列表一般篇幅较大,对列表的管理要求高。体系分类法是一种传统的分类法类型,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分类形式。西方三大分类法:美国的《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DDC)《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DecimalClassification,UD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ofCongressClassification,LCC)美国的《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简称《杜威法》DC或DDC,或称小数制分类法。美国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MelvilDewey1851-1931)创制,1876年问世,到1996年出21版。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现译为30多种文字,135个国家的20多万个图书馆使用。美国约有90%的图书馆采用DC,各种十进分类法大多以此为蓝本。•杜威首先把当时人类的全部知识归纳为九个领域,称之为类(classes)。所有的图书都按其主题的专门性分别归入这九个类。涉及全部知识而不能归入任何一门学科的为总类,这样,DC的总纲就有10个大类:000总论500自然科学100哲学600技术科200宗教700美术300社会科学800文学400语言学900史地•每一类下又分为九个小类,连同一个总括本类内容的“总论”类,共为十类,称之为门(Divisions):500纯粹科学550地球科学510数学560古生物学520天文学570人类学与生物学530物理学580植物学540化学590动物学•每一门下也分为九个小类,连同一个总括本门全部或大部分内容的“总论”类,共为十类,杜威称之为纲(Lections):620工程学625铁道与道路工程621机械工程626(空号)622采矿与采矿工程627水利工程623陆海军工程628卫生与市政624土木工程629其他各种工程•以上类、门、纲构成了DC的纲领。•纲以下每类都逐步进行细分,有分到十几次的。每一次划分都是分出九个小类(但不足或超过九个小类的很多),每一小类也都有总论的图书。•但在纲以下的类目里,除了需要将总论特别地列出外,通常不再列出了。•这样递分下去,可以详尽地列出所有已知的主题。如:600技术科学……620工程学.38电子及电力通讯工程621机械工程.384无线电通讯工程.01工程热力学.3841无线电原理.1蒸汽工程.38413无线电设备.2水利工程.38415无线电通讯系统.3电力工程.384151短波广播系统.31电力的发生DC的标记制度(类目号码的规定):•1到9表示九个大类,0表示总论类。•每类进一步划分时,也按这一原则在原有号码后加上一个数字表示划分出来的下位类。这样层层递推,即构成一个类目等级分明的标记系统。•纲以下的子目一般不列出总论类。•纲以下则在前三位数后用小数点隔开,以醒目。第十六版建议,在小数点之后,每三位数之间留一个空格,更加醒目,所以,DC的标记是以三位数为基础的。DC的助记原则:•同一个概念用同一数字表示,如:1理论9历史4欧洲5亚洲42英国44法国51中国52日本,等等。•这种标记符号的特点是:下位类的号码必然包括着它所有上位类的号码。层层包括,等级分明。所以称为等级制(或层累制)。但类目越细,类号越长,不利于排架与检索。《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DecimalClassificationUDC)•1895年,杜威的分类法输入欧洲•这一年国际数目局(InstitutInternationaldeBibliographie,I.I.B.)拟采用DC,但由于它偏重美国的东西,所以I.I.B.于1904年向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了修正案,但未被通过,以致于分道扬镳。后来,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中断。•直到1927至1929年,出版了第二版(此前出版过法文暂定表)•1928年,德国国际标准协会成立一个图书馆标准化委员会,并于1951年完成了第三版(德文全表),这是最完整的国际版本。•1948年出版英文简表•1955年出版日文简表•1956年出版英、德、意文对照简表。UDC是在D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结构与DC完全相同,它的第二位甚至第三位数字也大都与DC一样。1、好多国家的图书馆采用UDC.2、一些出版社也采用UDC.3、好多国家的标准局也采用UDC作为国家标准的分类系统。4、好多国家的科学文献中心也采用UDC类分文献。5、有些文摘杂志采用UDC作为每篇文摘的分类号。《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ofCongressClassification)(LCC)•1902年首先出Z大类。•现已出21个大类,47个分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1971年着手编撰,1975年出第1版1990年第四版2010年出第五版现为使用最广的大型综合性的分类法。二、分面组配式分类法•1933年,印度学者阮岡纳赞创制。他认为,已有的分类法所采用的标记制度都以直线的方式展示类目,导致新的类目不能随时插入,因此对于分类法的主要作用而言,现行的分类法都是失败的。要免除这个根本的缺点,必须废除列举式的标记。他认为分类表必须具有无限容纳性。为了实现同一类目的各种属性之间相互结合产生新的主题的可能,应该采用“分面标记法”(FacetedNotation)。其无限容纳性体现为:•从属类目要能无限地深入细分,同级类目要能无限地继续增加;•同一类目各属性之间,要能无限地相互结合、并合而产生新类;•不同类目之间,要能无限地相互联系、影响而成新类。•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标记制度。什么叫“面”?•分类是按事物的属性来进行的。用一种属性作为分类特征,就可以区分出一组类目。对同一事物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属性作为分类特征来区分,因而可以产生许多组类目。如:图书馆事业按类型按藏书种类按工作内容按地区分……公共的高校的儿童的科学的工会的……报刊的图书的数据库历史工程……采购分类编目流通阅览……北京上海西北华东东北…..•如果把各面分别列出,面的数目和面内的细目都可以按照需要随意增加。•被分出的细目有一个特点,它们自身不能成为研究对象,如我们不能单独研究“公共的”、“工作组织的”等,而必须和类目“图书馆”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具体的主题,从而构成一个新类。•阮岡纳赞称面内的细目为“游离焦点”(Isolatedfocus)。•类目本身可成为独立的题目,称为“基本焦点”(Basicfocus)•游离焦点必须和基本类结合,才能构成新类。这样的类叫做复合类。•复合类的号码应该表示它的组成要素,也就是应该包括基本类的号码和游离类的号码。•基本类不仅可以和任何一个面的焦点结合,而且可以同时和几个面的焦点结合,这样的类称为一次复合类、二次复合类等等。•复合类数目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此,每个焦点的符号必须区别开来,而且不同面的焦点还必须有一定的次序。阮认为,所有的分类特征可以归纳为五类:1、本体(Personality):事物自身2、物质(Matter):构成事物的材料3、动力(Energy):事物的各种活动4、空间(Space):事物所在的地点5、时间(Time):事物发生或存在的时期•阮称它们为基本范畴。•基本类目是本体的表现。任何分类
本文标题:2、信息组织(分类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