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八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八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人体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A.B.C.D.【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组织液可以进入淋巴,淋巴可以进入血浆,A正确;B.血浆不能进入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B错误;C.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C错误;D.血浆不能进入淋巴,D错误。故选A。2.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调节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2【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实例考查对体液调节概念的理解,以进一步区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详解】二氧化碳是化学物质,化学物质调节生命活动、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属于体液调节,选B。【点睛】体液调节是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调节生命活动的现象。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也包括二氧化碳和血糖等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导致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目说,“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因此该药物阻止了递质分解,则该递质将持续作用于后膜,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点评:本题重在审题,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4.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C.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D.B细胞和效应B细胞(浆细胞)均能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特异性免疫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病毒等寄生微生物先体液免疫后细胞免疫,对于非寄生生物和外毒素,引起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B细胞不产生抗体,抗体只由效应B细胞产生。5.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3麦的生长。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此浓度对小麦生长起抑制作用B.此浓度对杂草生长起促进作用C.两者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不同D.此浓度对两者都起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此浓度对杂草生长起抑制作用,A项错误;此浓度对小麦生长起促进作用,B项错误;由于杂草对此生长素浓度更敏感,因此此浓度对杂草生长起抑制作用,而对小麦生长起促进作用,C项正确;此浓度对小麦生长起促进作用,对杂草生长起抑制作用,D项错误。6.免疫是机体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青霉素抑制病菌的增殖B.移植的器官不容易存活C.花粉引起强烈的免疫应答D.病毒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详解】青霉素不是机体自身产生的抗菌物质,因此用青霉素杀死病菌是利用青霉素的特性,不属于机体的免疫功能,A错误;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所以移植器官后,患者发生排斥反应,B正确;过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的体液免疫反应,属于免疫能力过强,C正确;病毒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免疫调节的概念和功能,明确免疫能力是机体自身具有的功能,体外物质消灭抗原不属于免疫。7.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正确的是4A.B.C.D.【答案】C【解析】【详解】A、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其尖端,向光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A中胚芽鞘不能接受光照,应为直立生长,A错误;B、图B中云母片能阻止生长素在右侧的向下运输,左侧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B错误;C、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C选项为向光源弯曲生长,C正确;D、D图中结果为向放置琼脂块相对一侧弯曲生长,D错误。故选C。8.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弧中屈肌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a点受到有效刺激后膜内电位由正变负D.c处施加刺激引起的伸肌收缩属于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明5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从图中结构可知,a上有神经节判断a为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根据伸肌既与传出神经相连,又与传入神经相连,判断伸肌既是感觉器又是效应器,屈肌只与传出神经相连是效应器,A错误;由于b处是神经中枢,故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a点受到有效刺激后膜外电位由正变负,膜内电位由负变正,C错误;反射一般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故c处刺激引起的伸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9.出现持续性糖尿的原因可能是①一次性摄入的糖过多②胰岛A细胞受损,分泌的激素过少③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激素过少④肾小球病变,通透性增强⑤肾小管病变,重吸收功能下降A.①或②B.②或④C.③或⑤D.①或⑤【答案】C【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原尿中的葡萄糖会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回来,所以终尿中应该是没有葡萄糖;若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则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尿糖,据此答题。【详解】①一次性摄入的糖过多,血糖浓度过高,会导致出现短暂的尿糖,但是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浓度的能力,因此不会持续出现尿糖,①错误;②胰岛A细胞受损,分泌胰高血糖素过少,导致血糖浓度偏低,不会出现尿糖,②错误;③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过少,不能降低血糖浓度,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持续性出现尿糖,③正确;④肾小球病变,通透性增强,与尿糖无直接关系,可能会出现尿蛋白,④错误;⑤肾小管病变,重吸收功能下降,可能出现持续性尿糖,⑤正确。故选C。10.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⑤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6A.①③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答案】A【解析】【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详解】①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①正确;②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②错误;③下丘脑能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正确;④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④错误;⑤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⑤正确。故选A。11.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答案】A【解析】【详解】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A项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项正确;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C项正确;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D项正确。【点睛】熟记常见激素的化学本质和激素调节的特点、酶催化作用的机理和酶的特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研究人员发现口腔中味觉受体与味物质结合后结构发生变化,这一结构变化传递给味觉细胞即可产生味觉。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味觉产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B.味觉产生过程中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过程7C.口腔细胞中的特有基因决定了味觉受体蛋白的合成D.味觉产生时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一样只在细胞外起作用【答案】B【解析】食物刺激了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使其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味觉,由于此过程只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的参与,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由A项分析可知,味觉形成过程中兴奋经过了由感受器传到大脑皮层的过程,经过了突触,因此会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过程,B正确;人体各细胞均有味觉受容体蛋白基因,而不是口腔细胞特有的,C错误;激素既可以在细胞外又可以在细胞内起作用,D错误。13.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实例: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详解】细胞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总称,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而酶发挥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稳态被破坏后,温度和pH等条件的改变,使酶促反应受到影响,从而使细胞代谢紊乱。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意义等基础知识,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4.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8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免疫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肉毒杆菌外毒素为抗原,肉毒杆菌抗毒素为抗体,可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A正确。故本题选A。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导致免疫力下降,即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正确;B、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而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识别HIV,从而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9确;D、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故选:D。16.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
本文标题:北京市八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1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