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西柳江市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题(含解析)
1广西柳江市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可知此应为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的较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选D。2.春秋时期,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根本因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私田的出现C.各国税制的改革D.战争的影响【答案】A【解析】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是促进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根本原因,各国税制改革是直接促进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A、B错误,C正确;D是促进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之一,不是直接因素,排除。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A.春秋时期的芍陂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汉代治理黄河2【答案】C【解析】此题较为简单。我们知道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另外,芍陂是古代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白渠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黄河没有流经四川。因此答案为C。4.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C【解析】图片显示的是二牛一人的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出现于东汉时期,汉画石上的记载说明当时这种犁耕法已经得到使用,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来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故A项错误;图片只能说明犁耕技术的进步,不足以说明精耕细作的技术,故B项错误;大地主田庄属于庄园式的组织形式,图片中体现不出该信息,故D项错误。5.北宋沈辽诗曰:“山田遶(绕)山脚,江水何可作。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有如万夫力,讙(欢)呼倾众壑。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筒车B.人力翻车C.耧车D.风力水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山田遶(绕)山脚,江水何可作。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有如3万夫力,讙(欢)呼倾众壑。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灌溉工具筒车的特点,故A正确。人力翻车的动力是人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排除。耧车属于播种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C排除。风力水车以风为动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筒车6.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答案】B【解析】本题回答需要注意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这一关键信息点。分析各选项可以理解到,只有B项“黄牛过河各顾各”反映自给自足的特点。A项主要反映施肥对农业丰收的作用;C项说明秧苗生长良好可望带来丰收;D项是农业生产活动与天气气候条件关系的概括,ACD三项都没有反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B。7.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及其状况,旨在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应明确材料中提到的江宁织造局的性质,这是解读本题的关键所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由官府控制经营,从原料的进入到产品的产出,不通过市场环节,其产品质量代表了同一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其产品供皇室使用。综上可知,A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4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及其状况8.苏轼的《石炭并引》中记载:“彭城(今江苏徐州)旧无石炭。元丰元年(1078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材料中的“石炭”指的是A.煤B.木炭C.竹炭D.石油【答案】A【解析】材料“石炭……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反映了以煤为燃料冶铁的史实,故A正确;材料中的“石炭”并非指木炭,故B错误;竹炭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当时尚未开发石油为燃料,故D错误。故选A。9.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答案】D【解析】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D项结论从题中材料是是无法体现的。10.如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5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D.农田灌溉技术走向自动化【答案】B【解析】图片显示工具是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工具—水排,说明当时铁制农具广泛的推广,导致成熟的冶铁技术出现,故B项正确;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与灌溉有关,故A项错误;汉代并不是最早使用水力灌溉技术,故C项错误;图片工具适用于冶铁,不是灌溉工具,故D项错误。11.2010年11月11日,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答案】D【解析】瓷器的发展历史是东汉末年出现青瓷,排除A;唐朝制瓷业成为独立手工业部门,产品有白瓷、青瓷、、秘色瓷、唐三彩等,排除B;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但没有粉彩瓷,排除C;清朝瓷器的特色是出现粉彩和珐琅彩,故选D。12.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6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A.夜市商业繁荣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C.草市设施齐全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及“夜雨”“彻晓闻”,可见商业领域出现了夜市,A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中唐诗里折射的唐朝的商业状况,与管理制度无直接联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市”的管理制度未改变,B项排除。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此时出现了“夜市”,可见商业时间限制有所松动,但“完全突破”出现在宋代,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13.《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B.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C.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宋朝开封城内商业发达,有餐饮、娱乐等设施,同时又是政治中心,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全面反映对外交往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城市的功能多样性,与商业环境是否宽松无关,故B项排除。宋朝坊市制度已经打破,故D项错误。14.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④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A.①④B.①③7C.②④D.②③【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①选项是政治的内容,这种君主专制在明朝才达到顶峰,不能称之为“空前绝后”;②选项符合题意,这是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自由劳动力市场出现在明朝,故③选项错误;④选项说法正确,体现出金融行业的发达。15.道光三年,雷履泰创办的“日升昌记”票号,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A.保险公司B.银行C.通信公司D.旅游公司【答案】B【解析】雷履泰创办的“日升昌记”票号,用于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所以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银行,故选B;ACD都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1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应该出现在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答案】B【解析】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正如材料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故排除ACD,选B。17.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A.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C.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D.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8【答案】A【解析】“轻徭薄赋”“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实行专卖,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选A;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8.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A.休养生息政策B.禁止经商政策C.抑制商人政策D.盐铁官营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所示信息可以得出,汉代通过对商人征收重税,从社会、政治地位对商人的打压,来抑制商人的活动,故C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不过多的干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抑制打压商人商业活动,并不代表禁止商业,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盐铁官营政策,排除D项。点睛: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历朝在此基础上都有出台相关的具体措施。其中汉代的措施主要有,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入市籍者不得为官,对商人征收重税,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等。重农抑商政策一方面维护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在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9.明朝时期,王朝政府充当了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通过“实物征调”的方式,促进了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后来,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棉花棉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涌入市场,江南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A.棉产品商品化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B.国家权力使商品经济变相繁荣C.棉产品是国家财政赋税主要来源D.官商产生并卷入市场中间环节【答案】B【解析】9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后期实行张居正“一条鞭法”,赋税制度由“实物征调”逐步转为“货币征收”,因此棉花棉布流入商品市场。据材料与所学,政府的赋税制度对棉花棉布在全国的种植、传播和商品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种经济繁荣是建立在政府的硬性规划之上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种畸形繁荣。ACD三项题干均未涉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朝商业发展与赋税制度20.《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材料“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对外开放会影响到统治秩序的稳固,故
本文标题:广西柳江市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