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消化功能;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④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⑦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⑥D.①④⑥【答案】D【解析】【详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①正确;消化酶具有消化作用,但其他的酶比如ATP合成酶能够合成ATP,就不是消化作用,②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胰岛素是蛋白质,胰岛素是激素,不是酶,③正确;酶的作用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特性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④正确;酶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⑤错误;淀粉酶的作用就是水解淀粉,淀粉酶是淀粉水解酶的简称,⑥正确;酶在生物体外也能起催化作用,⑦错误,故选D。【点睛】知识总结:(1)酶的概念: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2)酶的化学本质:绝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3)酶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2.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A.蛋白质B.脂肪酶C.RNAD.淀粉酶【答案】C【解析】2【分析】1、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详解】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其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去除后仍能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说明核糖体中的RNA能催化该反应。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核糖体、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识记酶的概念及特性,能结合题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3.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H2O2是底物,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水解,产生氧气和水,所以产生的气泡是氧气,且气泡产生速率代表了化学反应的速率。新鲜土豆片数量越大,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详解】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快,由此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过氧化氢酶,A正确;B、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B正确;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底物已经消耗完,不是土豆片不够用,C错误;D、新鲜土豆片中含过氧化氢酶,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目,这样会加快化学3反应速率,使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速率加快,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新鲜土豆片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其次要求考生根据实验装置图,结合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对A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还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特别是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4.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ADP,C为ATPB.在B→C的反应中,产生的E2来源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的能量C.E1不是物质,对于人、动物、真菌、植物和细菌来说,E1来自细胞呼吸D.C→B与B→C都可以伴随着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图中Pi代表磷酸,B为ATP,C为ADP,故A错误;B→C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来源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故B正确;E1是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对于植物来说,能量来自细胞呼吸和光能,故C错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ATP的合成伴随着放能反应,ATP的水解伴随着吸能反应,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B.ATP分子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C.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D.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答案】C4【解析】【详解】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A错误;ATP是由腺苷即腺嘌呤和核糖还有三个磷酸基团组成,故B错误;剧烈运动后因为ATP和ADP是快速转化的,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故C正确;小麦根尖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6.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对植物吸收无机盐是有利的B.硝化细菌制造的有机物中能量来自于氮气氧化时放出的化学能C.硝化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D.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与小麦相同【答案】B【解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利于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A正确;硝化细菌制造的有机物中能量来自于氨气氧化时放出的化学能,B错误;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C正确;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与小麦相同,但利用的能量来自化学能,而小麦则来自光能,D正确。7.如图表示某种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无氧呼吸最强,C点无氧呼吸最弱B.B点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C.D点氧气充足,应该将该器官储存于此条件下D.图中阴影面积为该器官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答案】A【解析】【分析】5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是对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考查,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C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吸收的氧气时细胞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当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相等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A点时没有氧气,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所以无氧呼吸最强;C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无氧呼吸最弱,A正确;B、B点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当,根据反应式可判断,此时有氧呼吸小于无氧呼吸,B错误;C、D点氧气充足,有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多,不能将该器官贮存于此条件下,C错误;D、图中阴影面积为该器官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关系的理解应用,并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8.如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A.水稻细胞中,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B.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放射性的④C.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有ATP水解酶D.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a和b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答案】D【解析】【详解】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水稻细胞中有叶绿体,一定有线粒体,如植物可见光部位;但是反过来有线粒体,不一定有也叶绿体,如水稻的不可见光部位,如水稻的根部细胞,6A正确;①为CO2,用18O标记图中的CO2,被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除了产生有机物,还产生被标记的水,被标记的水进行光合反应的光反应,会产生被标记的O2,B正确;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合成ATP;而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ATP水解酶,进行暗反应,消耗ATP,C正确;该植物由于含有液泡,无法作为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流程的熟悉程度,难度较大。其中B选项很多学生都想不通,用18O标记CO2,怎么光反应产生的含有18O标记的氧气呢?很多学生忽视量一个问题,他们认为暗反应不产生水,此外就算学生知道暗反应产生水,他们认为这水不去叶绿体内囊体薄膜上。9.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A.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各阶段均产生ATPB.当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当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仍有2/3用于无氧呼吸D.当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的能量供应全部来源于有氧呼吸【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中曲线,当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为b和c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且多出的二氧化碳量就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当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详解】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7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而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H]和ATP,A错误;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设氧气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由曲线得出关系式:2y=6和6x+2y=15,解得x=1.5,y=3,所以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3/(1.5+3)=2/3,C正确;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所以酵母菌的能量供应全部来源于有氧呼吸,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产物中如果有C0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1:6;无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酒精量=1:2:2。10.据下图光合作用图示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D.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H],②是ATP,③是二氧化碳,④是碳水化合物,⑤是光反应阶段,⑥是暗反应阶段。【详解】A、⑥为暗反应过程,发生场所为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B、⑤为光反应过程,发生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C、据图分析,①是[H],②是ATP,③是CO2(二氧化碳),④是(CH2O)(碳水化合物),C8正确;D、②为ATP只能用于还原C3,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反应过程,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通过图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11.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中,下图中能表示植物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的是()A.B.C.D.【答案】D【解析】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光反应几乎停止,产生的ATP和[H]减少,它们是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此时二氧化碳和C5的固定仍然在进行,而C3还原生成的C5含量下降,但C5含量不会下降为0,故D正确,A、B、C错误。12.图中甲、乙为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中的细胞器膜B.甲中产生的O2若被乙利用,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C.乙中的[H]可能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也可能来自于图甲D.甲、乙中的生化反应是不同的,所以由不同的酶催化【答案】C【解析】9A.据图分析,膜甲为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膜乙为线粒体内膜,两
本文标题: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3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