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朝来高科技产业园第1条:工业园区4.0“工业4.0”的概念异常火爆,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出现,产城融合的“产业园区4.0”阶段也已经到来。早已脱离盖厂房、修马路、种绿树的最基础园区建设,也跨越了为园区引进商店、餐饮等配套服务的阶段,新型产业园区更加注重园区的硬件智慧化。它提供弹性云服务、云办公、企业金融服务、市场推广等增值服务,全方位高智能地协助企业成长,甚至帮助一个创业型企业从“孵化”到融资上市的全过程。为了让各位园区小伙伴深入了解园区4.0,网友整理了这篇文章,与大家共享。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区伴随着世界产业转移与中国高速城市化的推进,尤其是“园区地产”商业模式催化,便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崛起,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与地产企业的核心生产力。产业园区的过快发展已经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与危机,即产业园区过剩、商业模式过时、角色转变过慢,“重开发轻运营”的模式难以为继。产业园区是承载不同产业发展的载体,而非一种地产产品。因此,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只是开始,更重要的在于园区运营与产业服务。从“搭框架”到“精装修”,产业园区的运营也从“1.0”到“4.0”,正在不断的颠覆传统的思维模式。具有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和复合经营特质的第四代产业园区(园区4.0)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1、互联网经济风生水起,“互联网+”成为产业园区发展的助推器我国互联网新贵崛起,大量创投资本涌入中国TMT(科技、媒体、信息)领域,互联网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点”,同时互联网经济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扩大消费需求的“新渠道”。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通过聚焦资源、让利市场、加强资产流动性,逐步成为中国产业园区升级发展的新动力。2、现有产业园区模式单一,亟需创新模式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常态化,在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模式依然过于依赖土地红利,缺乏产业经营能力,存在“重开发轻运营”问题。新的经济形势下,亟需园区从“租赁型”、“卖地型”向“管理型”、“投资型”转变,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3、产业园区呼唤以人为本,产城融合成为产业园区未来发展趋势传统产业园区的发展“重产业发展轻人居打造”、“重工业制造轻服务塑造”、“重土地开发轻氛围营造”,导致产业园区人居环境缺失、商业服务业发展落后、创业氛围显著不足,人本主义严重缺乏。“产城融合”是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4、创新型经济快速发展,集聚创新元素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点燃创新经济的发展。创新是经济增长“发动机”和“加速器”,产业园区要不断在模式、思维、技术和环境上加强创新,促进园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聚创新元素以强化园区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使园区真正成为经济转型的引擎。产业园区是承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它的变迁发展与产业升级换代和生活方式变革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国产业园区已经历了四代更替。第一代以生产型为主的产业园,以简单粗放式的土地开发为主,没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同时只具备基本的管理职能。因此,第一代产业园功能单一,缺乏生活氛围,生态环境薄弱,与城市相割裂,与环境相冲突。第二代效率型的产业园,有了初步的土地开发规划,并能选取特定的产业形成聚集效应,园区的管理模式以招商为主,并初步具备了社会管理职能,体现了科学、数字化与标准化的实施;第三代产业园以强调园区的自组织形式,打造“体验型、人文型、循环型”三型合一的产业园区。注重使用者的体验感,以可大可小、可分可合的模块化产品,营造了人性化的互动共享空间与氛围,同时以复合化的功能实现了8小时工作之外的延伸,满足人们办公与生活的多种需求,并积极打造绿色的生态环境,注重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氛围。第四代产业园致力于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园区从建造时就以前瞻性的规划和产业定位实行“招商先行”,避免盲目建造导致“园区空心化”。园区以高适应性的产品营造了个性与品质的形象,以复合的功能集群满足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生活需求。园区不仅实现了内部功能体系上的有机融合,更以多级配套体系实现了与周边区域的互动,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周边的产业共振。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公平共享的开放空间和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使传统的产业园区实现了兼具园区与城市双重属性的飞跃。从园区运营视角看园区4.0从园区驱动力视角看园区4.0从园区配套视角看园区4.0园区4.0开发的产业思维园区4.0开发的金融思维园区4.0开发的互联网思维目前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对产业园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而我们必须关注全球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原有产业的格局,产生了众多与之相关的新型产业,成为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产业类型。信息技术产业区别于以往的制造业,对资源及物质的依赖更少,对技术及智力的要求更多。新型产业对园区物质载体提出了四大需求。第一是功能需求。由于新型产业的高速化发展,物质空间类型的出现往往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及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在功能上也有不同的要求。一座完善的新型产业园区,需要在产业服务、生活服务、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都能够满足园区企业多样化需求。第二是配套需求。传统的工业园区通常“重生产、轻生活”,这种发展模式往往造成配套不足,生活不便,难以积聚人气,下班后往往成为“死城”,缺乏活力。单一的生产功能无法创造出丰富的城市活动,与日趋紧张的城市建设用地矛盾及节能减排的要求也不相符合。在产业园区内不仅要提供完善的配套,同时还要能够促进新型业态的生成,增加产业园区的吸引力。第三是空间需求。产业园区对建筑形态、规模、尺度的要求与产业发展阶段有密切关系,越偏重第三产业阶段,对平面尺寸的限制越小,对空间的要求越自由,但对空间的艺术效果、办公环境的要求就越高。而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对空间的需求也从关注生产空间发展到关注办公空间,空间的服务主体对象也由机械、设备转为以人为主体。第四是环境需求。同样是由于服务主体对象的变化,新型产业园区对绿化、景观、环境艺术效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高品质的水体、绿化及生态环境可以使园区工作人员心情愉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园区对企业及人才的吸引力。而外向性的展览展示、会议交流等新型服务功能更需要园区具有良好的景观环境品质。新加坡One_North科技城——居住在园区、工作在社区新加坡OneNorth是新加坡政府启动的“21世纪科技企业家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2000年,新加坡提出了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活力社群概念,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OneNorth由此开始兴建。OneNorth突破了传统园区的建设框架,综合考虑工作、学习、生活、消费等各方面需求,体现现代化科技城所独有的高科技、绿色、环保特点,打造生态化的社区空间。篇二: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上一篇/下一篇2009-10-1614:27:35查看(274)/评论(0)/评分(0/0)一、综合城市趋向世界科技园协会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科技园区开始坐落于城市中心,成为城市科技园,有些科技园干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城”;而在郊区的科技园也不仅仅局限于产业导入,而逐步向综合性城区方向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及组织变革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和生产方式,现代化的科技园区已不再是单纯的科技产品生产的工业园区,其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创新产业与现代服务,并对城市公共活动产生影响。案例: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中心大组团与东部大组团分隔带的北部,规划用地总面积为37.47平方千米。集产、研、商、住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田园式新城区。二、主题式开发形成于八九十年代的科技园区,如杭州的西湖科技园、古荡科技园、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等,以目前的视角分析,不仅建筑本身已较为破败,设施已较陈旧,且产业特性不明显,医药、生物、电子、影视等不存在关联性的产业在同一个科技园内并存的现象非常明显;不过从当前已建设或在开发的科技园如滨江高科技园区、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浙大网新产业园以及浙大创新科技园等均有意识的形成主题式的开发模式,以形成关联产业的相对聚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案例: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将数学娱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数字娱乐园的客群涵盖了数字娱乐软件开发,动漫产品制作,娱乐网站经营,衍生产品及服务经营,手机短信、VOD点播(内容)等娱乐增值服务。三、服务专业化趋向科技园区提供有针对性地专业化服务是未来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科技园区的专业化定位日趋明显,各园区形成良性互补的发展态势是大势所趋。对企业的需求应该进行细分,提供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可以在孵化器;大企业在专业园或园中园;而高成长企业在现代企业加速器中。这样,从整体上看,不同园区可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不同层次的客户对象,而针对高成长企业的空间需求将是未来几年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科技园区改善发展环境的核心。案例:中关村科技园区永丰产业基地面向高成长企业设立现代企业加速器,其现代企业加速器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四类具有差异性的产品:一期电子类厂房、新材料创业大厦、新技术成果转移中心-标准厂房、新材料成果转移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四、园区运营商介入科技园区开发国外成功的科技园都遵循园区运营商模式,比如新加坡腾飞公司就是全球专业的园区运营商。其实,印度软件服务与外包产业的成功也缘于园区运营商的成功介入,班加罗尔、清奈等地的科技园背后都有成功的园区运营商。国内的大连软件园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进行专业软件园运作的机构,在成功运作大连软件园后,这种模式又先后复制到武汉光谷、江苏昆山、天津滨海等。案例1:广东番禺节能科技园由闻名的房地产开发商深圳天安数码城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国家级科技园区。园区集CBD总部、创业、研发、培训、服务、科技、白领公寓等功能为一体;占地50万m2,规划总建筑面积76万m2,总投资50亿。案例2:银岭科技产业园采取开发者带资征地、带资建设“五通一平”及自售土地、自负盈亏的“两带两自”开发模式,将园区划分为40个区间向社会公开招商。这种开发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开发商的积极性。篇三: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项目负责人项目名称:******国际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基地(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单位:******科技((市名))有限公司项目设计单位:(市名)***设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董事长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本项目评价方法按照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建设项目经济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财务评价部分按现行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和税务的有关规定进行。本商业计划书严格遵照上述依据和国家发展改革计划委员会、对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有关内容,结合******目前国际合作业务的开展情况,对本项目建设的提出背景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实施进度等方面提出研究意见,并按国家相关标准对本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三、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希望于欧洲企业对中国的法律、政策、市场状况等信息缺乏了解,增加了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公司2004年6月正式提出了在(市名)建立“******国际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基地”的想法,希望通过建立国际化的“孵化平台”,为欧洲及国际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国际化硬件配套设施及专业化的咨询服务,解决国际企业投资中国的后顾之忧;同时为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创造机会,推动国内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和发展。
本文标题:朝来高科技产业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3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