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吉林省白城洮南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吉林省白城洮南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试卷分一卷和二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在第二卷相应的位置上。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农牧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第三产业2.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之内A.A时间B.B时间C.C时间D.都不是3.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1.B2.B3.C【解析】【1题详解】A—C阶段中环境污染最严重,四个选项中只有钢铁工业污染最严重。【2题详解】-2-从图中可以看出,B时间后,环境污染值又低于自然环境容量。【3题详解】环境污染下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4.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数据表明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答案】B【解析】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主要是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减少,A错误;人类大量使用含氟制冷剂,从而导致大气中的臭氧含量逐渐减少,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从而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B正确,C错误;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D错误。故答案选B项。点睛: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原因:主要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溴氟烷烃类(哈龙类)、N2O、CCl4、CH4造成。危害: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减弱,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眼、呼吸道粘膜刺激炎症患者比例上升;人体免疫力降低;紫外线破坏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加重温室效应。每到冬季,北方的很多行道树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3米的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6.树木涂白后()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答案】5.B6.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5题详解】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也不是植物的养分,A错误;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C错误;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D错误。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主要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故B正确。【6题详解】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A、B排除。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D错误。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减少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C正确。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4-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7.请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b为酸雨严重区C.c为荒漠化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8.上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①森林的砍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④汽车排放尾气⑤家庭炉灶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⑤【答案】7.B8.D【解析】本题考查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7题详解】从图中各环境问题的具体分布可知:a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应该为荒漠化;b主要分布在西欧和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区域工业发达,酸雨问题突出;c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沿岸、亚洲的横断山区,应该为森林破坏,这些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有,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b问题为酸雨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结合选项分析,酸性气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的废气和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释放出的酸性气体,②⑤正确,故选D。-5-9.目前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①人口增加②浪费③水量减少④水体污染⑤水循环变慢⑥海洋水减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⑤⑥D.③④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目前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有人口增加导致用水量增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10.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下列城市中,水源型缺水严重的是A.青岛B.杭州C.广州D.南宁【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水源型缺水是指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四地中杭州、广州、南宁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的时间长,而青岛位于温带季风区,降水量少,降水的时间短,故选A。下图是我国主要河流水质统计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11.从2000年中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I类水质B.Ⅱ类水质C.Ⅲ类水质D.V类水质12.下列我国的河流中,水污染状况可能最严重的是A.珠江B.海河C.塔里木河D.松花江【答案】11.C12.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水污染和读图分析能力。【11题详解】直接读图判断我国主要河流水质所占比例最大的是Ⅲ类水质。【12题详解】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排放的污染物质较多;且海河流量较小,水体净化能力弱,故可能污染最严重。13.读“美国20世纪后期垃圾总量及处理构成变化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90年代后期美国的垃圾增长速度明显高于80年代-7-②90年代后回收利用的垃圾总量增长速度最快③90年代中期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④90年代后用于回收做混合肥料的垃圾有明显增长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详解】读图分析,90年代后期美国的垃圾回收利用总量增长加快,填埋、焚烧处理垃圾量与80年代接近,没有明显增长,①错,②对;根据图例看处理类型所占百分比,90年中期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增加,③;90年代后用于回收做混合肥料的垃圾有明显增长,④正确,B对,ACD错误,故选B。14.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正确的是A.部分垃圾能够化害为利回归土壤B.垃圾需要占据了大量土地,不会对水、大气产生影响C.废电池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D.填埋处理是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B项通过水循环等过程,垃圾也回对水、大气、土壤造成污染;错误。C项废电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其中的重金属物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错误。D垃圾填埋占用土地,造成土壤污染等;错误。故选A项。15.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将对水环境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水体受到污染B.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C.缩减江河湖泊的有效面积D.不会影响江河湖泊的排洪和灌溉能力【答案】D-8-【解析】本题考查水污染,由于垃圾阻塞河道,并影响水质,故会影响河流湖泊的排洪和灌溉能力。16.下列关于固体垃圾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理造成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B.有些垃圾堆存在城市的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C.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大D.产生含有害物质的渗滤液,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答案】C【解析】【详解】固体垃圾露天堆放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A正确;有些垃圾堆存在城市的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B正确;垃圾填埋处理易污染地下水源,对人体健康影响大,C不正确;产生含有害物质的渗滤液,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D正确;本题选择的说法不正确的,故选C。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图”,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数分别为A.150—205、250—300B.100—200、200—300C.150—200、200—250D.100—150、200—300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杭州的空气质量状况优于沿海开放港口城市B.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远离海洋C.位于京广线上的城市中,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好D.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劣于太原而优于武汉【答案】17.D18.C-9-【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17题详解】读图比较良和轻微污染的差异;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的差异,判断轻微污染的指数范围;比较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差异,判断中度污染的指数范围。【18题详解】A项杭州的空气质量状况较福州差;错误;B项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差主要是由于位于河谷地带,且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错误;C项材料中的城市,京广线经过的有:北京、武汉、长沙、广州;广州的空气质量最好,正确。D项重庆的空气质量优于太原而劣于武汉;错误。19.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进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答案】D【解析】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直接导致城市的大气质量下降,D项正确。臭氧空洞是由于人们大量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剂造成的,A项错误。汽车尾气的排放属于大气污染,与水污染无关,B项错误。酸雨主要来自人们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而排放大量酸性气体,C项错误。20.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10-环境问题因大气环流、河流等影响具有地域联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日本人和韩国人帮助中国治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动因是什么,同时要结合大气环流等知识进行分析、评断。【详解】结合选项分析。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①正确;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④正确;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可停留在污染区域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日本和韩国帮助中国的原因,②选项本身叙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21.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水体污染B.自然资源衰竭C.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2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A.开矿毁坏岩层B.过度抽取地下水C.滥砍乱伐森林D.任意排放废弃物【答案】21.B22.B【解析】【2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进而引起地面沉降明显,说明水资源衰竭。故B正确。【22题详解】地面沉降是因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所致,故B正确。【点睛】本题简单,直接解读材料即可。-11-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①用水量大②降水丰富③干旱少雨④污染严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4.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节约用水②国内跨流域调水③人工降水④循环用水
本文标题:吉林省白城洮南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204 .html